大邺朝十三皇子李显来到秘境,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准备收集这里一些龙兽身上的龙气和准备降服一只龙族血脉比较浓厚的蛟龙。
在外边,他可不敢这样肆无忌惮的杀死和降服蛟龙,在这里就没问题了。
这里的妖兽天生灵智比外边的低下,也少有能化形的妖兽。
所以,在这里他的野心才能多做几分准备。
他可是立志要当皇帝的男人,多做几手准备准没错。
在使用龙气感应和耐心寻找下,李显还真的找到不少的龙兽,只是蛟龙没找到一只。
为了屠龙和降龙,李显在扫视四周没有别人以后,才拿出来一只染血的青铜戟,而且只有一个头。
这青铜戟可是染过龙血的,在外边借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把这件屠龙神兵拿出来。
那龙族势力庞大,人仙期以上修为的都有不少,他要是敢在外边把这件青铜戟拿出来,怕不得就会被那个龙族仙人给拍死了。
而且,他死了,大邺朝还没啥借口,也没能力报复回来。
实力弱,没人权。
杀死了几只龙兽以后,李显都拿出一个土黄色的宝瓶把稀薄的龙气收集起来。
当然,龙兽也不会拉下,这些龙兽不管是做材料,还是做食材,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他虽然不缺这些,但是培养势力,可不能缺少这些灵材资源。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商周时期,龙纹正式作为天子纹章与权力象征。这时候的商周天子悬挂九旒龙旗,并且穿着龙衮祭祀先王。
古时有王朝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进一步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威信,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
龙脉:风水学把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很多天子帝皇,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李显当然现在不敢这样称呼,但是他敢觊觎这个称号和地位呀。
现在的他就像一条潜龙,伏渊蓄力以待时机。
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雷便化龙。
皇帝的寿数有限,他还年轻,有机会拼一把。
大邺朝选皇帝可不是立嫡长子,选的是立贤,所以他还有机会。
就算是有机会,他还要多做准备,立贤名,培养爪牙,交好大势力,天骄天才等等。
这一次参加探索秘境的人之中,他最看好也最想交好的就是李玄明。
可惜李玄明和自己的皇妹李钰素有情谊,而她和李钰之间的关系只是不好不坏而已,算不上亲近。
没人搭桥,李玄明对于他也没多少交情,哎,现在的他真心想要一个大才谋士或者谋主了。
算了,还是先顾眼前吧。
李显一天的时间,杀了一些龙兽,倒是也找到一只蛟龙,黑蛟龙,看样子血脉还算不错,不过藏在湖泊深处,就是不出来。
也不知道还是感觉到危险,还是被人打怕了,整的令人头疼。
李钰在秘境中想寻找一种和她切合的灵火,她现在对打斗没什么兴趣,只是偶尔遇到自己用得上的灵物,有把握速战速决了出手。
她还是以稳定为主。
火,作为构成世界的主要元素,对于生灵来说都起到了难以想象的作用。
更不用说,在神话世界中,火焰代表光明,生机和毁灭。
有了火,人类开始用火取暖、吃上熟食、照明等,此后还用于烧陶、冶炼金属等方面,火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诞生了许多传说与神话。
人类首先使用的是天火,也就是雷击枯木或者白磷自然引起的火灾,当时的人对着火又怕又爱,怕是因为火不能触碰,或灼伤皮肤,而在则是因为火能够驱逐野兽,还能取暖、照明。
久而久之,人就在火灾中取得火种,但是这种火种需要耐心保存,需要不断地加入干燥的柴草、树木等易燃物保持火种不熄灭,并且还有妥善保存,因为一旦保存不当会使火种熄灭,甚至还会导致火灾。
后来,祖先们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在火种旁边堆上了石头,以防风将火种吹灭,并且还有利于烧烤食物,这也是火坑的雏形。
随着时间了流失,祖先们发明了人工取火——钻木取火,火才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西方的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不顾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走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中国神话中的三大火神
第一位火神——燧人氏,被,尊称“燧皇”,奉为“火祖”,是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宓妃与女登(任姒)的祖父,是他教会了人类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类远离了茹毛饮血。
在我国书籍中,有许多记载这位的燧人氏的事迹,人工取火的传播者是燧明国(今河南商丘)的燧人氏,在《太平御览》中曾记载燧明国与燧人氏:
“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在《三坟》中也曾记载:“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在战国时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也记载有:“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由此可见,燧人氏不仅教会了人类钻木取火,还创造“结绳记事”。正是因为燧人氏的这些贡献,人们将其列为三大火神之一。
第二位就是我国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祝融。
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其中说明祝融其实是一个官名。
《史记·楚世家》中也曾记载: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大致意思为重黎是颛顼的后人,因为他“为帝喾高辛居火正”而被帝喾命名为祝融。
第三位火神就是“亲尝百草”的炎帝,号神农氏。
在《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在《管子·轻重篇》中也曾记载道:“炎帝作钻燧生火”,从中得知是炎帝发明了钻木取火,因此贡献,被人类列为三大火神之一。
在古代世界,火除了能够取暖、照明、熟食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是烧制陶器、提炼金属等。烧制陶器的三要素为:泥、釉、火,陶器的制作过程为:配泥、成型、施釉、煅烧,其中煅烧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火的温度能够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成果。
第二个,火还能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孙子兵法》中的第十二计就是火攻计,“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但是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