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位于硅谷的“EDK”的公司,是一家信息服务类公司,主要是做一些软件分包中介业务。勉强算是IT同行。他们声称1995年11月,定制了蓝星公司的防火墙软件,去年年底,才发现客户名单被泄露。直到前不久,他们才确认是使用了《盾霸》防火墙导致的泄密。现法院已经立案。
英国的律师和马由猜想的一样,目前蓝星集团有些被动。米国的法律是让被告自行举证,表白产品没有问题。但被告自证清白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法院或对方律师的指向性查证,因而可能暴露软件的核心技术。
律师认为,若要采用拖延战术,合理利用通过法律程序,消极对待,力争通过漫长官司时间,另外寻找突破口,也是公司遇见官司时,先期采用的惯用手法。但因此可能带来一些隐患,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方可利用这段时间,在媒体上大造声势,对蓝星集团的品牌和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其二就是漫长的官司,或许耗费的资金,超过对方申索的金额。
米国的司法制度,导致类似的官司,都是被告与诉讼方庭外和解,赔款了事。这样的事情在米国已发生了200多起,无一例外都是庭外和解。
马由看完邮件,沉吟片刻。看来对方受到了“巨软后门事件”的启发,也玩起了指控泄密这一套手段,还真是有点哭笑不得,这可是李逵遇见李鬼了。
“星儿,你仔细查询一下这个EDK公司的所有情况,另外,帮我拨个电话给文勇。”
“现在吗?英国那边还是凌晨哟。好吧,请稍等。”
电话那边立刻就接通了,看来文勇很着急,时刻关注马由的来电。
“官司的事情,你亲自负责。首先组建一个律师团,也要聘请米国本地的知名律师事务所参与,挑选擅长打这类官司的律师,组建律师团积极应诉。这是其一。其二是告诉律师团,我们《盾霸》绝无泄密的可能,包括若有媒体问道这个问题,也要坚决回答;其三,先打程序官司,拖延时间。我要调查这个官司背后的黑幕究竟是什么,需要时间。你别太着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马由接着做了几点部署:
“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是战术上我们也要全力应付,绝不给对方的背后势力有机可乘。接下来,你安排公关部门,在欧洲、米国等地,随时做好准备。一旦有媒体披露这场官司并有过分的言论,我们立刻采取行动,严正警告这些媒体的言行。并让律师团提前做好准备,随时取证。并做好和媒体打名誉权官司的准备。我们哪怕是花钱,也要出一口恶气。有些人期望的所谓两败俱伤,是不可能的。只要找准方法,这也是正面宣传公司和产品的难得机会。”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舆论战的预案,一旦对方发动舆论攻势,就通过各种途径,释放其他信息,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减少我们品牌形象的损失。这方面你和公关部门紧急商议,商议几套具体的预案,并报给我备案。我也可以根据这些预案提供一些技术资料。例如我们这些年,拦截病毒的成功率和数据。以及数千万用户无一例投诉等等。”
“还需联系英国、米国等地三家和我们关系不错的检测机构,随机抽查任意一个使用我们软件的企业或个人用户,并在媒体监督下进行公开检测。这些评测,要有律师参与,做好取证工作。力争通过这次的风波,将坏事变好事,正面宣传我们产品的优异。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从专业和理论的角度,分析《盾霸》这类软件的架构,以及工作原理,不存在泄密可能性。资料我能提供,公关费用也不必节约。”
……
马由下定决心,硬抗这次的危机。他很清楚,蓝星集团早晚要和米国的企业甚至米国官府正面对抗。因此,决不能让这种流氓索赔成功,哪怕赔偿一分钱,都将后患无穷,以后说不得就会接二连三会受到敲诈。
当然他这么强硬、决不妥协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底气。种种迹象表明,这次的幕后黑手很可能是巨软公司的报复行为。马由已构建了对FBI、CIA的信息监控设施。星儿也随时可收到有关蓝星集团的信息,但却没有发现两家机构,有对蓝星集团不利行动。可初步判断,无论谁背后要对付蓝星集团,都暂时还没有闹到让这些机构出手协助的地步。只要不是硬抗米国的国家机器,他有无数种方式应对幕后黑手的阴谋。
通过这件事,以前缺乏对巨软公司等竞争对手的监控,以后也要完善和弥补。随时能将所有对手的信息都掌握在手,就不会那么被动。之前已初步部署了这方面的硬件设施,但缺乏情报分析人员。看起来专门组建一个信息中心,处理每天收集的庞大信息势在必行了。
但情报分析人员不太好招揽。技术强悍,业务熟练,但更需要对企业的忠诚。毕竟收集情报,在任何地方都不是一个光明正大的事情,一旦泄露出去,对蓝星集团就是一场灾难。
实在不行,智能再安排一台生物电脑,让星儿复制一个擅长情报分析的人工智能,专门替马由处理各种情报信息。或许这才是目前阶段最佳方案。
马由让星儿记录下这个工作提醒。等完成母机研制后,花点时间再制作几台生物智脑。还有很多领域都需要强悍的计算资源。之前实验室条件简陋,为节约时间,匆忙研制出来的是传统电脑元件和生物芯片组合的生物电脑。现在实验室设备大为改善,技术也更加成熟,能制作出不到10公分见方的纯生物智脑。更方便隐藏,不易暴露。
但这些技术手段,都还是防御为主。若要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进攻力量,就应以蓝星某些产品为核心,组建一个或多个同盟,哪怕是金钱为纽带的临时组合也行。再遇见这类事件,他们自然会看在金钱的份上,冲锋陷阵。
看来让蓝星集团的部分产品或分公司,拆分后在米国上市的想法,要加快进度了。一方面可以圈米国人的钱,另外可以收获一批临时盟友。米国那些金融资本家做事可是毫无底线,只要能赚钱,他们能帮你把黑的描述成白的。甚至游说白宫为其摇旗呐喊也司空见惯。
蓝星集团尽管在米国注册了分公司,但扮演的是产品管理和服务的角色,资本上没有和当地产生多大关系,好似一个外来户,无法融入米国社会,自然有问题时,没有人出面为你说话。
其实,马由有更快、更便捷的方式打击巨软,同时可分散大家注意力。淡化这个官司。不过现在对方并未向媒体曝光,估计有其他谋算。另外,有些手段可一,也可二。但不能常用,否则很可能暴露,哪怕是猜疑也可能将蓝星集团置于所有软件行业的对立面。
何况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巨软公司还有一点作用,不能迅速倒下。马由就不能采用太激烈的手段。想清楚这些问题后,他就把这件事暂时放下。
让秘书将集团总裁李阳、副总裁康于渭请到他的办公室。两人坐下,马由就直接问道:
“两位老总,公司的管理规程和两家咨询公司的意见都看了吗?”
康于渭看了看李阳,见他没有先表态的样子,便回答道:
“是的,马董。这段时间虽忙于协助李总,落实各地收购企业的后续事宜,但也抽空研究了所有的制度、规章。个人认为已很严谨,也有实操性。建议可先试行,通过实践我们再修正。没有那个规章一次能够成型。即使是法律,也是不断有修正案。我们只是担心,公司现有的硬件是否能支撑全面推广无纸化网络办公体系。否则无法真正发挥这套制度的优越性。”
马由转向李阳,见他也点点头,看来他们之间已讨论过,意见基本一致。便正面回答道:
“你们的疑虑可以理解,这些硬件和技术很容易得以落实,只是需要一点时间而已。等会我就安排在滨城机床厂帮忙的几位助理,一个人负责几座城市,最多一个月,所有下属企业的的网络设备都可以安装到位。你们一定要记住,蓝星可是IT起家的,在这个领域,我们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你们之前了解到的信息,仅是集团的冰山一角。你就放心将制度贯彻下去吧。新的制度,员工们也需要一定时间熟悉。”
李阳和康于渭面面相觑,他们也知道马由不是说大话的人,看起来自己的确对公司了解还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