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邢恕小人!”

离开皇宫的时候,苏辙一个劲的在马车里咒骂邢恕这个混蛋。越想越气人,苏辙面目狰狞的自说自话:“想要把老子害死,霸占老子的官位,门都没有!”

气急败坏的苏辙连家乡话都带出来了,当然,他更不能让邢恕如愿了。你一个刑部尚书,还想染指门下省的侍郎,门都没有?

尚书不如侍郎,这要分着看。刑部尚书当然要比刑部侍郎官职大,但是要比门下、中书侍郎,这就有点自欺欺人了。端明殿大学士,你是吗?

观文殿大学士,你配吗?

开国侯的爵位,你有吗?

没有就靠边站着去。

元丰改制之后,门下中书侍郎已经是大宋最高层次的官职,中书侍郎如果兼尚书右仆射,那就是宰相。门下侍郎如果兼尚书左仆射,那也是宰相。大宋进入了左右宰相执政时期。这在元佑时期就出现过,吕大防和范纯仁就是这样的情况,一样都是正牌的宰相,称为共同执政。也就是说,大宋有时候会有两个地位相同,不分座次的宰相同时存在。

即便苏辙不兼尚书左仆射,但他还是第一副相。

面对邢恕想要偷鸡摸狗的将他的官给刨了,苏辙怎么可能忍,在朝堂上当即表示,他可以去西北,但是不懂军事。

这个要求被否决了,因为苏辙有过军功。

好吧,苏辙当机立断,让蔡卞暂时代他的职权,这让邢恕大为惊恐,难不成自己的小心思就这么容易被看穿?

偷鸡不成的邢恕顿时被朝堂上的大佬们重视起来,这家伙不是个屈居人下的主,最好把他给弄出朝堂。

要说苏辙有领兵的经验吗?

还真有。

他被赐封为侯爵,就是因为带兵有功。

当然不是上战场指挥打仗,苏辙这辈子都没有染指过军队的事,一方面,他缺乏对军队的了解,另外也没有机会。他获得军功,那是因为神宗皇帝大行之后下葬,需要出动左右翊卫大军护送,一般指挥这支军队的人选会是朝堂上地位很高的文臣,龙图阁学士苏辙的身份恰恰附和,当时的苏辙就是主持护送神宗皇帝灵柩去陵寝的重任,麾下统兵三万。

有功的标准是,送葬队伍没有出错,队伍整齐划一。

可这不是打仗,而是送葬,要求不能太高了。

说起来,送死和送葬的区别并不大,最后都是死人,只不过送死多少能算新鲜点,送葬……就难说了。

苏辙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家中,他还是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自己一个看热闹的人会被砸地满头包的回家?这种倒霉事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他的同伙太少,也不能说是同伙,而是志同道合的伙伴都离开了朝堂,他孤掌难鸣。

子夜。

呼啸的北风摇拽着窗外的桂树,那种如同鬼影一般的投影,让苏辙心头满是凄凉。可又有什么办法,第二天他就要离开京城。西北的局势已经刻不容缓,根本就不是他能够和朝堂,皇帝,讨价还价的时机。

时机不对,身份尴尬。

苏辙多聪明的人,他能感觉不到变法派这帮人的龌蹉想法吗?

眼瞅着变法派分裂了,闹腾了,可是在关键时候,还是见不得保守派的人安逸啊!这等险恶的用心,让苏辙一度心寒,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如果是针对朝廷的法度,国策,他倒是真的不惧怕争论,但关系到国朝的安慰,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机。

无奈之下,感觉自己要凉的苏辙,盯着书案上的书签,无奈落笔:“事后三事……”写了个开头,心里头就难受的想要落泪,这可是绝笔书,是遗书啊!

可惜范纯仁已经离开了京城,要不然看到如今的苏辙,说什么也要拉住他,对他大喊:“贤弟,还不至于写绝命书的时候。”

可苏辙真的心里没底。

要说西夏的党项人,大宋的官员并不陌生。自从仁宗之后,党项人就和大宋斗地死去活来。屡次侵犯大宋的边境,劫掠百姓,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身为大宋重臣,但凡能够看到党项人倒霉,自然不愿放过这样的机会。

可在苏辙看来,这次党项人恐怕不会倒霉,而是边境不知轻重,几个胆大妄为的家伙要倒霉了。

他们倒霉不要紧,可临死拉上自己就不对了。

“子由,没睡好?”章惇玩味的看着苏辙一脸憔悴的脸色,却还要倔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曾几何,自己也是这样的耿直。

苏辙并没有直接说自己失眠了,而是面带愁容,一副忧国忧民的口吻道:“眼瞅着就要入冬了,我西北千万百姓不知今冬如何维持生计,唉,兵祸之灾,百姓受苦,何其无辜也!”

章惇听着就来气,什么话?

政事堂的事,什么时候论的上门下省的主官来说道?你这不是忧国忧民,而是手伸的太长,就不怕被剁掉爪子吗?章惇有种自己地盘来了个说三道四的家伙,心情顿时不太美丽。曾经的章惇有多么喜欢交朋友,倒霉之后的章惇性格就有多么乖张!他立刻就不想和苏辙说话了,两人大眼瞪小眼,倒也省去了一番口舌之争。

京城曹门外驿站。

章惇等着苏辙一同出城,他倒不是来送朋友。说起来,章惇之前和苏辙的关系不错,章惇和苏家兄弟是同科进士,至少在没有党派之争之前,苏家和章家的关系非常融洽。章惇又是苏轼的好友,而且还是在关键时候伸手帮忙的真朋友。苏辙对章惇的感觉也不坏。

但是自从变法之后,由于立场的关系,苏辙就和章惇的交情慢慢的冷了起来。真正让双方不再往来的事,应该从苏辙发迹,章惇贬谪之后说起。

苏轼的态度不算,这位大爷经常毫无立场的在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发表对强权的不满。因此屡被镇压。

面对章惇,苏辙面露苦笑,心说:“我没睡好,你心里就没点数?要不是你在朝堂上附议了让他去西北的建议,自己会睡不好吗?”

别人附议,或许苏辙还真能反驳几句,甚至用身体不好,精力不济,才能平庸这些话来搪塞。可章惇是宰相,他都附议了让苏辙担任钦差大臣去西北,他还有什么说辞?

明明朝堂上每临大战之时,多的是那些自以为军神再世的腐朽文人,可为什么最后倒霉的却是自己?

苏辙绝对是属于看人打群架,却无端挨了一板砖的倒霉蛋。

尤其是,他平日里不喜欢谈论军事。不像李清臣那家伙,动不动就写一篇《平策论》之类的文章来博取眼球,似乎他很懂的样子。其实在苏辙看来,李清臣也就那样。大宋的军力并不差,之所以对外战争不利,这不是军队和士兵的问题。

但有些问题能够翻出来,有些问题翻出来就是揭大宋皇帝们的棺材板了,这等傻事谁也不敢干。

说起来,章惇出京其实是等章楶。

眼下的大宋,对西北熟悉的大臣很多。比如说保守派之中范氏兄弟,都在庆州任职过,吕大防还是西北人。

可要说对西北军政,乃至西夏最为可靠的大臣还真只有章楶。

这也是章楶被召入京城的原因,时间不等人,皇帝也知道自己去问策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就让章惇代替他在半道上等着章楶,询问如今西北的局势,有什么办法阻止局势进一步不利的可能。

这才是章惇和苏辙同行的原因。

好在终于有一个人打破了两人尴尬的气氛,章楶早几天就接到了圣旨,在黄河渡口等着俩人,见面就高喊:“子由,为兄会照着你的!”

章惇捂着脸尴尬不已,他这个族兄平日里挺靠谱的,可是一旦遇到好朋友,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胡说八道。

当年,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后,倒霉的不成样子,被贬谪去了黄州。当时担任提点湖北刑狱司的章楶,没等苏轼出京城,一封热情洋溢的私信就通过驿站快马送到了京城苏轼的手里,通篇就一个意思——来湖北,哥哥会照着你的!

苏辙不同于苏轼,苏轼遇到这种事,就干脆躺地上心安理得接受了章楶的照顾。

可苏辙比较老成,如今也是天命之年,说话更是滴水不漏,对章楶躬身道:“质夫兄,小弟这次去西北,还需多多仰仗质夫兄在西北的威望。”

“好说,好说!”章楶眨巴着松弛的眼皮,皎洁的如同是个老顽童,拉着苏辙就说个不停:“放心子由,别人不知道,难道为兄还不知道吗?别看这次党项人气焰如此嚣张,但都知道党项人长久不了。如今这阵势党项人并没有和我大宋决战的底气,他们的心思多半是想要给咱们的陛下一个下马威,可问题是党项人不长久……嘿嘿嘿……”

“就和洪水似的,来的急,去的也快,说不定等我们到了鄜延路,这党项人就该退兵了!听说你在朝堂上不顺,子厚这家伙气性大,跟蛤蟆似的,小时候就那样,除非将他打怕了,不然绝对不会服输。”

章楶拉着苏辙就要登船,过黄河之后去河东府,然后去韩城,这是从开封府去京城最快的一条路,也是最安逸的一条路。

不用翻山越岭,不用日夜兼程,只要在船上过个三四天,就能抵达永兴军入的同州,过了同州就是鄜延路。

看到章楶和苏辙聊的火热,章惇脸上有点怪不住。章惇的气量是小,但在章氏家族里,他还不是那个最耀眼的仔。

章楶进士及第,状元功名,他说什么了?

就算是被冠以科举第一神仙科的嘉佑二年丁酉科的状元,也是章家人,章衡。还是章惇和章楶的侄子。

年轻气盛的时期的章惇接受不了这等残酷的事实,如今年纪大了,他发现有些事情争不见得能赢,不争也不表示怕了。可章惇这时候却心底泛酸了,气势汹汹地盯着自家大兄的后背,儿子章授紧张的看着父亲,真怕父亲一个忍不住和大伯来一场龙虎斗。

关键是,大伯的老拳破有威力,自己老爹根本就不是对手。

“大兄,我在你身后呢!”

章惇无奈,遇到这么个兄长,他又有什么办法?和蓝田吕氏,莱芜吕氏,大名府王氏这些豪门不一样的是,章家的人才质量更高,而且都是独当一面的天才。章惇厉害,但是章楶在他擅长的领域能甩章惇十条街。

谁能想想得到,堂堂状元,领兵打仗还能打的西夏人哭爹喊娘,要不是去年运气差一点,章楶甚至有机会俘虏西夏太后梁氏。真要是西夏的国母被大宋俘虏了,西夏恐怕二十年内都不敢和大宋叫板。

比文采,比能力,比学历,章楶都是碾压章惇的存在。唯一的不足就是,他官比弟弟小。但问题是章楶不拉帮结派,从来不表明立场,他是个安心做官的人。像章楶这样的人才,皇帝不太可能将他招入朝堂,担任执政,甚至宰相。

章楶这才回头看到了章惇,嘴一咧,笑道:“子厚也在啊!刚才我那是胡说八道,你别忘心里去。”

“大兄,你说我心胸狭隘,我都听到了。”章惇沉着脸怒道。

章楶迷茫地看向了苏辙,后者非常紧张,章惇的臭脾气,朝堂皆知,可没想到章楶却翻脸不认,坚决道:“子厚,你从小就有耳鸣的毛病,你听错了,为兄没说。”

章惇心头满满的无奈,他还能说什么?小时候用这招骗他,现在还用这招,太没品了。

章惇来见章楶,是来询问西夏的战事,没想要和家里人闹矛盾。章楶简单说了说,反正西夏的问题在他看来并不大,主要是朝堂上的争论,才是导致西夏越来越贪心的主要原因。

等到章惇回去,章楶这才换了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拉着苏辙要去喝酒。

原以为,自己老爹被变法派支去了西北,肯定是要凉了,可是一转眼又遇到了贵人,还是二伯父苏轼的至交好友,这让苏逊很吃惊,果然二伯父的威力是无穷的。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秦汉之召唤天下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海贼之东海山贼王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穿越,我在明朝开道医馆运朝,开局赐婚,我超苟的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