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高俅最终也没有混到一顿好的,被心事重重的苏轼一句话给打发走了。

他不过是苏轼雇佣的书办,算不得家人,用之白的话来形容就是,高俅是苏轼的私人秘书,同时兼任苏轼外出的随从,因为高俅棍棒不错,能够保护他。

只是平日里高俅喜欢用苏门子弟来抬高自己而已。而就高俅的身份,苏轼根本就不可能让高俅住在家里。高俅在颖州的主要工作就是往来于州府衙和苏轼的住处,送来公文之类的让他批复。同时处理一些不紧要的信件而已。

作为唯一的客人,李逵一个人留下来吃饭,他那吃饭的动静,反正和他一起用餐的都能多吃一碗饭。可是,让他奇怪的是,在座的苏轼,连带着两位祖奶,小师叔苏过都似乎心不在焉的样子。苏过是看到父母姨娘都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可是经历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看到神色不对,立刻就心事重重起来。

原以为,吃完饭就该告辞了。

很不幸的是李逵被苏轼带去了书房。

看着满满一屋子的书,李逵心惊胆战的坐落,顿时有种被照妖镜镇住的妖怪,要显出原形了。

听着有点像是学渣的深切感受。

可问题是,李逵在苏轼面前能爆出学霸战斗力吗?

绝无可能。

分分钟被大苏给扑灭了信不信?反正作为当事人,李逵对此深信不疑。

苏轼坐定之后,李逵作为晚辈只能伺候着煮茶,虽说苏轼粗茶淡饭也吃得,但如今生活好了不少,顿时口味刁了起来。看着李逵煮茶的手艺连连摇头。

李逵也是无奈不已,喝茶他喜欢牛饮,而且茶叶的口味他本来就不喜欢,要是有炒青之类的好些,可宋朝的生茶太让人头痛,将茶叶研磨成碎屑然后放在瓦罐里,像熬中药似的炖煮。尤其是加入的香料,盐,各种佐料,更是让茶叶的口感降低到李逵难以接受的地步。

“师祖,茶好了。”

李逵奉上香茗,苏轼虽觉李逵煮茶手艺差劲,茶汤的口感可能不会太好,但徒孙的孝心还是不忍打击的,皱着眉头喝了一口就匆匆放下。

果然……

他之后的一个多时辰里,再也没有碰过茶盏。

苏轼留下他并没有打算考校学问,而是被高俅的话给吓住了,想要问清楚始末:“听过儿说和你一起来的还有两人,不知今日为何没来?”

李逵不解,秦文广和韩大虎这两人到访,您老能高兴才怪。

至于为什么苏轼会问起这事,李逵也是不明真相,但这俩人的身份没问题,至少不会在苏轼这里被嫌弃到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步,甚至连门都不让进的嫌弃。

“秦文广和韩大虎都是淮阳军都虞候刘葆晟将军的女婿,刘家有一个女儿在数年前入宫了。”李逵解释道:“刘氏在宫中颇受当今官家的宠爱,官家碍于没有亲政,才拖着没有给刘氏正名。他们两个是刘氏的姐夫,想靠生意运作一些银钱,可以让他们有财力打点宫内。正好手上有一个制盐脱苦去毒的秘方,准备大干一场。”

“原来是这样。”苏轼脸上的紧张情绪下去了不少:“既然如此,写诗词就不妥当了,一来和后宫走的太近,令人不齿。二来后宫是非多,能远离最好远离。”

李逵只要应承道:“师祖说的对。”心中却哀叹不已,一号计划失败,只能启动备选计划。

苏轼对宫中其他人可能生疏一些,但这批女官他是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太皇太后高氏,给自己亲孙子从小养大的孙媳妇,总数有一百个。可以预见,等官家亲政之后,就会颁布诏令,敕封皇后,妃子等一干后宫新贵。

而这些当时的小女孩如今也都已经十三四岁左右,想必后宫之中开始不安分了起来。

苏轼之所以这么清楚,是他在京城的时候不仅担任学士参政,还担任帝师,是当今官家的诗文老师。

虽说就苏轼的才华来说,帝王术,政务之类的学问皇家是不敢让他教的,怕皇帝被苏轼给带偏了。他施政的才能很差,连朝堂交代的任务恐怕都需要推官辅佐才能完成。唯一可以称道的是他对水利非常痴迷,后世有筑堤狂魔的称号。历经千年,光保存下来的苏堤就有三条。颖州正在施工的苏堤是第二条,首开纪录的是杭州西湖的苏堤。

当然了,对文学家应该宽容一些,毕竟不是每一个文学家都是范仲淹,王安石。

在诗文书法方面,的大宋能比苏轼强的几乎不存在。

他当皇帝的诗文老师自然没有人会觉得不妥。和年幼的官家接触久了,他也感受到官家身上的脂粉气重了些。

皇帝,本来就是在后宫这种阴盛阳衰的地方成长,性格上会出现问题。整日里和上百个小女孩混迹在一起,怎么可能不‘娘’。

当初太皇太后给九岁的皇帝准备后宫,确实有让官家多生子嗣的想法,但揠苗助长,终究会出现问题。

要是按照苏轼在乌台诗案之前的性格,他早就忍不住说了。

可差点因为诋毁皇帝而身首异处,让他明白了皇家的事,自己少搀和为妙。

原以为自己又犯下大错的苏轼,没想到是自己弟子的小妾家人来巴结他,这才心头拨云见日,心情顿时好了起来。既然是皇帝身边女人的家人给自己送钱,等于是徒弟给老师送钱,他拿着完全没有心理上的负担。刘家送来的礼物,他自然不会傻到送回去。于是苏轼让李逵将刘家送来的东西分出来,李逵也答应了下来。

心情大好之下的苏轼,觉得他该给徒孙传播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说:学问。

和颜悦色的苏学士很常见,但正经的有点严肃的苏学士却不多见。要是熟悉父亲习惯的苏过再边上,自然明白这是老爹要拷问李逵的学问的环节了。苏轼表情严肃的问李逵:“人杰,学到哪里了?”

“唉!”

李逵下意识的答应了一句,可头皮已经隐隐发麻了起来。

还是没有逃过老苏的究级奥义,考校学问。别以为李逵委屈,他之前是立下大志向,要苦学来着。但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获得一个文人的身份罢了。有目的苦学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懈怠起来。

再说了,这个时代的文人坚定的认为书中有数不尽的道理,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如何治理百姓,如何治理国家。

但问题是,这些对李逵来说根本就没用。

不是说大话,就是现在给李逵一个县的地盘……唉,不是让他带领百姓造反,而是让他治理地方。他完全能够带领百姓玩出花来。当然,造反他也很专业。

首先,作为牧民官员,首要之务就是——馁靖地方。这对李逵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有土匪山贼祸害百姓,他能亲自带头去灭了;有恶霸之类的祸害地方的刺头,他也能分分钟让对方感悟人生的真理——活着比啥都重要。

接下来地方馁靖了,百姓得到了安抚,就该发展地方经济,比如说发展地方优势产业。

政府牵头之下,只要处置得当,找准目标,给予一个恰当的定位,致富乡里不是梦想。

这些听着似乎有点熟悉,没错,这就是扶贫。

李逵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见过猪跑吗?

听都听会了。

他闭着眼睛就能把一个大宋的贫困县在几年内治理成为大宋的百强县,跟玩似的轻松。至于说治理国家,看当什么官。反正他都不露怯。

说白了,他就是缺少一个官员的身份而已。

武职他不要,太埋汰。

以前他以为只有科举一条路,但现在他发现,进士身份其实也能运作一番,他甚至有点眉目了。这时候读书的心思就不如之前那么重了。

至于装点文人门面的学问,他自然要学的,可是只要能够过得去,他就满足了。

反正苏轼的儿子都能落榜,他李逵落榜也不丢人吧?

苏轼哪里会想到李逵存着这等龌蹉的心思,简直是给苏门抹黑。见李逵默不作声,反而追问道:“人杰,可曾学过《左传》?”

苏轼心说:这必修课应该学到了吧?他十四岁的时候,《左传》都能倒背如流了,自己家儿子苏过也在这个年纪熟读《左传》,苏轼天真的以为天下人和他家情况差不多。

可没想到李逵腆着脸道:“师祖,还没学呢?”

“《易》呢?”

苏轼觉得李逵再不济,也该学过这本书吧?毕竟学史为了施政,学《易》为的是趋吉避祸,顺应法度。这可要比史学要简单的多了。很多高深的学问要提早学,比如说《易》,因为这些学问会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时时得到感悟。循序渐进是重要,但囫囵吞枣并非毫无好处。

史学难就难在了祭祀战争施政谋略……等等问题都一股脑的放在了历史事件之中,不深挖,根本就琢磨不透。

《易》?

天道的感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悟出些道理来。属于看似没用,却能经常给人惊喜的学问。

李逵有点傻眼不已,心说:师祖,您老不能用自己读书的标准要求我吧?太打击人了。易经之中他倒是知道几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除此之外,好像也没有多少印象了。主要是这本书都起来晦涩不堪,光看书没人在边上讲,连文辞都难以理解,更不要说融会贯通了。这需要人生的阅历积累,才能悟出真正的道理。

但他哪里敢说出来?

苏轼觉得询问的方式有点不对劲,于是蹙眉道:“可曾学经?”

儒学之中经学地位最高,是拉开普通学生和学霸区别的重要领域,顶级学霸文宗级别的儒生以注经为一生荣耀,青史传名,比如说汉朝的郑玄。当然,《易》也是经的范畴之中,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门类。包括《春秋》、《诗》、《书》。很可惜,李逵傻眼道:“未曾。”

《诗》,也就是《诗经》,李逵是背过大半,但要是让他深入说出道理来?杀了他吧,他觉得《诗》不简单,可不简单在哪里?他哪里知道。

苏轼心头隐隐失落,问:“可曾学传?”

传是儒学中仅次于经学的文学,《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是春秋的延续。

李逵肩膀耷拉了下来,低声道:“未曾。”

苏轼有点着急了:“《尔雅》呢?”

《尔雅》是儒学之中最为粗浅的学问,地位最次,属于训诂。是《尚书》之中文字的解释。但《尔雅》肯定不是蒙学的内容,要命的是,李逵也没有学过。

李逵茫然摇头。

良久,见苏轼沉默不已,李逵陪着万分小心,偷偷抬起眼皮打量了一眼表情僵硬的苏轼,小声道:“师祖,小子学过《论语》,这书我熟。”

李逵心说,自己也就是能靠着《论语》撑门面了。他觉得没毛病,《论语》深着呢?北宋名臣赵普就曾经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书肯定不简单。

《礼记》、《孝经》、《论语》、《孟子》被儒生称为‘记’,是记录圣人之言的书。地位仅仅比《尔雅》稍微高一点而已。四部书之中《礼记》是君子规范,《孟子》为雄文辨证之学,而《孝经》和《论语》看似很重要,却不过是蒙学教材,让苏轼这么大学问的人,考校李逵蒙学基础?

可问题是,苏轼也是要脸的人啊!

苏门学子从来都是文学界的一股清流,学识渊博,却不随波逐流。正如他诗中所说的那样,都是属于【胸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虽性格不羁,却都是才学出众之人,啥时候苏门掌门人的苏轼,考校门下子弟学问,只能在蒙学之中小心翼翼的挑拣?

他丢不起这个人呐!

而一脸羞愧的李逵像极了学堂里的学渣,小心翼翼的面对师祖的询问,头皮发麻的小心应答。

此时此刻,他想起了在沂水县的李云,那种时时刻刻能给带给他智商上优越感和心情上愉悦享受的小学渣,是那么的贴心又可人。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秦汉之召唤天下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海贼之东海山贼王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穿越,我在明朝开道医馆运朝,开局赐婚,我超苟的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