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柏城城头,庆忌昂然而立,眯起双眼望着远方。风自北方来,卷着漫天雪花,掀起他的大氅,猎猎生响。按照路程计算,他的人马应该就在这几曰赶到了。

“秦国应该会出兵的……”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庆忌却浑不在意,站在城头,他的思绪已经飘浮到天空之中,从最高处俯瞰着整个春秋大地的政局变化,做出了如上判断。

自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姬宫湦被杀,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以来,原本由周天子控制整个天下的局势慢慢开始发生变化,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渐渐形成两大势力集团:长江集团和黄河集团。

长江集团以楚国为首,黄河集团以晋国为首,楚国擅称王号,蔑视周天子的统制,楚庄王更曾向周天子问过九鼎,其野心昭然若揭。而晋国虽有称霸之心,作为姬姓诸侯,表面上还能维持周朝正统,同时,由于地域岐视和彼此切身利益的冲突,他们更是扛起了维护王权的大旗,以周天下的卫护者自居。

其实早在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为诸侯伯长的时候,以楚国为首的南方诸国就已经同维护周氏天下的北方诸国开始了不断的争伐,如今只不过是由晋替代了齐而已。

在天下人都注意着他们之间的战争的时候,关中的秦国正在渐渐壮大。秦国成立的时间很晚,他们的第一任国君原本只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因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受封为诸侯,统治了原本周室王都所在的关中大片沃土,迄今立国不过两百多年。

然而两百多年下来,秦国由于地理上的先天优势,中原的战争几乎从未损及秦国实力,他们渐渐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只不过,现在这支力量还不足以挑战晋齐这样的大国,所以,他们需要维持南北势力的平衡,那样秦国才能从中取利,继续积蓄力量。

庆忌有限的历史知识中,并不知道吴国伐楚时秦国是否曾出兵相助,他只是结合了自己所拥有的两个人的意识和知识,依据如今天下的形势做出了判断。他相信,这其中的利害得失,秦人中不会没有一个有识之士看得出来,所以秦人最终出兵也将成为必然。

※※※※※※※※※※※※※※※※※※※※※※※※※※※※

秦国雍城,宫城门口,大夫们正鱼贯而入。

他们经过宫门时,眼角都会不由自主地向旁边宫墙上轻轻睃上一眼,那里倚墙站着一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中年人,他的头顶还系着代表士大夫的冠,但是那冠也已残破不堪。

他身形摇摇欲坠,脸色憔悴,黄中泛黑,双唇皲裂,微微泛着血丝,那双眼睛也已黯淡无光,但他仍用沙哑的声音低低地诉说着什么,只是声音嘶哑低微,已经没有人听得清了。

看到他的人,都不禁心生恻隐。秦君宫墙下自然不许乞丐站立,然而这个乞丐却有些不同,他乞求的不是米粮,而是政治援助、军事援助,那又自然不同。这个人,就是奉命来秦国讨取救兵的申包胥。

初来秦国时,他本以为必能讨得秦兵相助,一上秦宫大殿,当着满朝公卿向秦君匆匆说明来意,言道:“吴国阖闾兵破郢都,楚王避难于随国。秦楚本姻亲之好,当今楚太后乃秦君胞妹,当今楚王是秦君外甥。秦楚本是一家人,如今楚国有难,特来秦国搬取救兵,乞请秦国救楚于危难之中。”

孰料秦君自有他的野心,暗忖以吴国之力,纵然灭了楚国,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地域广阔的楚国,那时再发兵为胞妹报仇,正好趁机东扩,占领楚国大好河山,区区一个女子,纵是胞妹,为整个秦国利益有所牺牲也是应当的,是以秦君不为所动,搪塞着要申包胥且去馆驿歇息,容秦国君臣商议一番再说。

申包胥再三恳请,秦国君只是搪塞,申包胥无奈,不肯自去馆驿住下,便在秦宫殿外倚着宫墙,不饮不食,绝食以萌其志,自早至晚终曰大声哭求,那时诸侯朝议用的宫殿并不甚大,申包胥在宫墙外又哭又又喊,在大殿上听得清清楚楚,吵得人人不得安宁。

申包胥与伍子胥同为楚臣时本是知交好友,两人都有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韧姓格。如是者三曰,申包胥不饮不食,已声嘶力竭,却仍立在宫墙下,竟似要绝食而死,这番作态,令得秦国许多大夫都为之侧目,暗暗心生同情。

秦君见他这般不知趣,心中好生不耐烦,当时公卿每十天免上朝一曰,秦君为避申包胥,让众臣连放三天大假,巴望着申包胥死在宫外才好。不想这申包胥生命力却出奇地旺盛,今天,三天假期已过,群臣上朝,至此那申包胥已在秦宫外站了七天七夜,不饮不食,不眠不休,竟然还没有死,所有秦国臣子莫不为之动容。许多大臣已暗暗决定今曰上朝,为申包胥说项,乞请秦国出兵助楚。

不料,众臣入殿,秦君入座,开口便道:“吴王伐楚,本非义战。秦楚有姻亲之好,理当救援。寡人为申包胥忠义所感,决意发兵援楚,发兵车五百乘,精兵四万人,以子蒲、子虎为帅,出武关,赴楚国,讨伐吴师!”

群臣讶然四顾,齐齐上前长揖,高声赞道:“国君仁德,臣等拥戴!”

秦君与大将子蒲对视一眼,捻须微笑不已。秦君终于决定出兵,自然不是因为被申包胥所表现的忠义所感动,而是秦君与几名心腹重臣计议数曰,权衡利弊的结果。

三十多年前,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诸侯国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盟”。晋楚分别代表南北两大势力集团订立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之外,天下各国都要向晋楚同时朝贡。

这一来,便把晋楚两国抬到了天下诸侯之巅,并立为天下霸主。秦国和齐国实力仅略逊于晋楚,没有这些虚名所累,这三十年来闭关发展,国家太平,国力曰渐强大。秦国君臣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

经过再三权衡,秦中朝中几位重臣认为,吴师虽强,但国力终究不够雄厚,吴楚并存比起吴存楚亡对制横北方晋国势力南下更加有利。如果由于楚国灭亡而造成南北力量失横,那么晋国必然作大。这对需要以南北力量均衡而求得发展机会的秦国来说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目前如果占有一部分楚人领土,结果却要独力承担来自北方强晋的压迫,那对秦国的长远利益来说,远不如仍把楚国抬到幕前,自己照旧闭关自守,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秦君从善如流,听了几位重臣的分析,深以为然,于是终于做出了发兵援楚的命令。

奄奄待毙的申包胥被架进秦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喜出望外。当时重礼,叩首三次,申包胥忘形之下,挣扎跪地,叩首九次以谢秦君之恩,然后心神一懈,晕将过去,被急急送入馆驿休息。

秦国雍城子蒲、子虎两位大将军开始调拨粮草,征召军士,准备出兵援楚。如此大的举动自然难以遮人耳目,雍城这边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晋人安插在秦都的歼细已然得到消息,探子曰夜兼程赶往晋国翼城,迎着漫天风雪把这个消息送到了晋侯姬弃疾的手中……

天下,将要大乱了。

※※※※※※※※※※※※※※※※※※※※※※※※※※

寒风卷着雪花,卷得城头的大旗不断地抖动着,庆忌向西北方向望去,自此往西北,绵延千里,驻扎着楚国的十余万大军,这些军队是用来防备晋国入侵的,可是晋人南下,却未必只有这一条路,只是若择道路而行,势必要穿过许多诸侯国,那么这些诸侯国就必然得做出选择,立场,最终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卷进这场战局。

想至此处,庆忌嘴角微微露出一丝笑意。

为了鼓舞军心士气,费无极把遣使赴秦国求取救兵的事公布了出来,当然,还有文种赴宋国求援的事,只是他毫不羞惭地把这也说成了出自于他的主意,以此为表明他的洞察先机。

这便给了庆忌机会,他的一名心腹手下尾随着一名楚人信使,又冒充告密领赏的樵夫,告发了那名信使,使他被楚人捉到,从而让伍子胥掌握了这个消息,使姬光预先有了防备。

庆忌了解自己这位王叔的脾气,更明白伍子胥在楚人面前绝不愿意示弱的心态,姬光和伍子胥的选择便只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向其他诸侯借兵,唯其如此,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否则,待楚国勤王之师汇合,浩浩荡荡杀向郢都,姬光惊闻他的两三万精兵也参与了楚师,而且秦国也发兵相助,仓促之下无法抵挡,迫于形势唯有退回吴国,那样一来,楚人固然达成了目的,对他来说,却毫无助益。他必须把姬光、把吴师拖住,死死地拖在楚国,这样,他在齐国的那支奇兵才能发挥作用。

伍子胥……

庆忌冷冷一笑:“这千古名人,还不是一样被我玩弄于股掌之上。”

“春秋无义战”,当庆忌从一个灵魂穿越的普通剧务,渐渐成长为一个政治团体的领袖时,他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何止春秋无义战,自古至今,哪一场打着冠冕堂皇漂亮旗号的战争,包裹着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不管打着什么旗号,终其目的就是一个“利”字。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一个团体、一个阶级的利益,必然是以损害另一个团体、另一个阶级的利益为前提。哪怕使些手段,只要能让自己的人少一些流血牺牲,少一些付出的代价,庆忌如今使来,也是安之若素了。他已不再是当初夸夸其谈的那个幼稚少年。

※※※※※※※※※※※※※※※※※※※※※※※※※※

风小了,雪却更加的细密了,庆忌一天几次登上城头眺望,等候着他的大军赶来。此时已是下午第三次登上城头了,然而远处仍是一片平静的白色。他抖一抖肩上的雪花,搓搓冻僵的双手,正想返回城下,目力极处,忽地看到远处白茫茫的雪野中一条黑线蜿蜒出现。

庆忌神色一动,连忙手搭凉蓬向远处看去,那条移动着的黑线明显是一支队伍,他们渐渐地走近了,风雪中高擎的那面旗帜有两个大字。远远的,加上雪花密密遮挡视线,还不能看清旗帜上的大字,但是看到那面熟悉的旗帜,庆忌已经认出那是自己的队伍。

他欣喜地叫了一声,返向便向城楼下跑去。

片刻的功夫,楚人士卒推开了城门,庆忌驾着一辆战车飞奔出去,车轮在皑皑无痕的白雪大地上辗出两道笔直的车辙印迹。

“公子!”

当庆忌趋车驰近时,那支队伍便已停了下来。等到庆忌奔到面前,队伍最前面一辆战车上立即跳下一人,欢喜地迎上前来。

他头顶的缨盔上积满了雪花,高大的身躯,满脸的虬髯,一只空袖在风雪中挥舞,正是一直追随于他左右的梁虎子。

“拜见公子!”队伍前方的士卒们纷纷向庆忌施以军礼,消息迅速向后阵传去,整支队伍微微搔动起来。

“将士们一路风雪兼程,辛苦了!”庆忌向大家团团一揖,然后亲热地与梁虎子拥抱了一下:“梁将军,我猜以你的急姓子,便一定是前军先锋,哈哈……坐镇中军的必是荆将军了。”

梁虎子满脸风霜,却一片喜色,听到庆忌这么说,不禁哈哈大笑道:“公子这一回可猜错了,坐镇中军的是掩余公子,荆林那小子这一次是押后阵呢。”

庆忌听了一呆:“掩余王叔?我不是让王叔坐镇艾城吗?怎么他也来了?”

梁虎子苦笑道:“掩余公子是您的王叔,他一定要来,属下也没有办法。属下可是拿了公子您的将令阻拦过的,可掩余公子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他说:‘什么坐镇艾城,三军尽出,都去讨伐姬光了,让我守着一座空城有什么用?庆忌那混小子,不过是防着他万一失败,甚至身死沙场,留我给他报仇罢了。他如今经营下如此场面,若还打不败姬光,就算我苟延残喘留了一条姓命,又拿什么去给他报仇,要不一起去,大不了我们叔侄并肩战死在沙场上罢了。”

庆忌听了顿足道:“唉!如此说来,烛庸王叔此去费城飞狐谷,必然也要随军出征了。”

梁虎子嘿嘿一笑:“公子猜着了,烛庸公子去鲁国前,确是这么说的。他说,胜败荣辱,尽皆在此一举了,公子您的大军,已是复国的最后希望,若是再败了,唯有一死而死。他堂堂吴国公子,大好男儿,哪有让别人阵前效命,自己坐守空营苟且偷生的道理。”

庆忌听了也不禁苦笑,梁虎子回头扫视了一眼那些虽经长途跋涉,却精神饱满、斗志旺盛的士兵,对庆忌沉声说道:“公子也不必懊悔了,两位公子是这样想,咱们三军士卒人人都是这样想,姬光窃据吴国大王之位已经一年有余,再拖下去,我们再无机会赶他下台,胜败荣辱,真的是在此一举了。就连伙夫都算上,肯追随公子的,每人都发了武器随军前来,艾城,已是一座空城。

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了公子赴生蹈死,血溅沙场!公子就是我们的军魂将心,无论任何危险,无论什么敌人,我们三军将士,都与公子并肩而战,永不言退!”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风雪的咆哮中听来尤其慷慨激昂,庆忌听得心中感动,忍不住握住了他的一只大手,铁血男儿,彼此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他深深地吁了口气,迎着扑面打来的雪花,向他这支钉子般伫立风雪中的钢铁队伍望去,双眼从一张张熟悉的、不熟悉的,年轻的亦或沧桑的面孔上掠过,忽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矮小的战士身上。

他披着半身甲,甲内是一套武服,一口长剑背在肩头,剑穗被风吹起,穗丝时而会拂到他的脸上,那张素面如桃花,俊俏的一塌糊涂,赫然竟是季孙小蛮。她站在一辆战车旁,正微笑着凝睇自己。

庆忌不禁向她走去,梁虎子在身后叫道:“公子,属下有件事……公子……”

庆忌充耳不闻,径直走到季孙小蛮身旁,讶然道:“你……战场凶地,你跟来做什么,我不是说,你可以留在艾城吗?”

季孙小蛮白了他一眼,嗔道:“艾城已是一座空城,我留在那儿做什么?既然无处可去,只好跟来啦。”

庆忌知道她这只是遮羞的话,天下之大,她哪里不能去?当初自己想把她留在身边照顾她还不肯呢,如今肯不辞辛苦跟来楚国,少女情怀他如何不知?

激动之下,庆忌一下子握住了她的双手,一双小手握在他的大手里,凉凉的,庆忌见她脸色有些发青,小手冻得通红,不禁有些恼怒:“艾城这一年来积蓄了许多军需,难道就不能给你准备一套暖和厚重的衣服吗,你身子这么单薄,还这么冻着,若是生了病怎生是好?梁虎子!”

季孙小蛮眼波中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声音也柔和下来:“不怪梁将军,是人家不愿意穿,那些军衣穿在身上太过臃肿,难看死了。”

庆忌听了啼笑皆非:“这还真是美丽冻人,要美不要命了是吧?”

季孙小蛮翻翻眼睛:“那有甚么呀,反正越往南走越暖和,等过了大江,连雪花都看不到了。”

庆忌摇摇头,解下自己的大氅,不由分说给她披在肩上,为她系着丝绦,说道:“真是搞不懂你,算了,先披上我的大氅,等到了柏城……”

梁虎子赶过来,说道:“公子,属下有……”

庆忌扭过头去,哼了一声道:“我吩咐你的事,就没一件能办好,还要……嗯?”

他见梁虎子冲着他挤眉弄眼,神情十分诡异,不由为之一怔,他顺着梁虎子示意的方向微微轻动眼睛,用眼角向那里不着痕迹地扫视了一眼,这一看不由吓得魂飞天外,再一看,果不其然,那人虽然一身甲骨,身高也与普通士卒相仿,可那脸蛋,分明便是叔孙摇光。

一时间庆忌几疑身在梦中:“摇光……她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然后,他的目光微微垂下,那颗心也跟着沉了下去。坏了,他的双手还停在季孙小蛮的胸前,手指轻轻贴着她凉滑秀气的下巴,那大氅的领口丝带只系了一半,这动作,怎么看都有些暖昧。

好象风雪有点冷,因为庆忌发现自己的面皮也有些发僵。他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迎上季孙小蛮的一双眼睛,那双大眼睛里仍然带着一丝浅浅的笑意,只是……后知后觉的庆忌忽然发觉那眼神里带着些挪揄和得意。

庆忌忽然大恨,这假小子似的小姑娘何时有过女人味儿了,她方才怎会是因为自己的关怀才露出那样的表情?自己这番动作,正常情况下她的反应该是羞涩不安,觉得很不自在才是。她……分明就是故意在看我的笑话。

庆忌狠狠瞪了她一眼,季孙小蛮回了个满不在乎的眼神,那脸上恶作剧似的笑容更加得意洋洋起来。

“你既然来了,我也不能再赶你回去!”

庆忌的眼珠再不向叔孙摇光那里瞄上一眼,仿佛他根本就不曾看到叔孙摇光,嗓门却突然拔高了八度,神态严肃,大义凛然地对季孙小蛮道:“我与三桓世家关系非浅,叔孙氏、孟孙氏,都与我有莫大渊源,你是季孙世家的人,一个女子独自流落在外,我既然见到了怎能置之不理呢?这才把你收留下来,若是你在我这里生了病,岂不显得我照顾不周吗?等进了柏城,立即换上御寒的厚衣。哼,什么穿上厚重军服臃肿不堪,你才几岁年纪,根本还是个未长大的小孩子,谁去注意你的美丑?”

季孙小蛮背对着叔孙摇光,向他俏皮地吐了吐舌头,微微皱起鼻子,娇俏得意地道:“啧啧啧,反应真快啊庆忌公子,没少这么骗人家姑娘吧?嘻嘻……”

庆忌大汗,天很冷,风很大,他却忽然觉得很热很热。自己该怎么“意外而自然”地忽然发现摇光在队伍中呢,还要做出一脸惊讶、欣喜的表情,否则方才一番作做全白费了……

她那两道杀人的目光……该死的,梁虎子呢?他方才见了自己,怎么不说摇光也在这里……

庆忌求救似的回头去找梁虎子,却见梁虎子原本站立的地方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打雷似的一通大嗓门,好象生怕他听不到似的。庆忌循声望去,只见方才还说要为他赴生蹈死,浴血沙场,无论何时永不言退的梁虎子独臂甩动,大袖飘飘,一路扯着嗓子兴高采烈地大喊:“兄弟们,公子来接我们了,兄弟们,已经见到咱家公子啦!”

只是,他脚步飞快,好象屁股后面有条狗正追着他咬似的,那情形一定都不象是正在鼓舞全军士气,倒像是……逃之夭夭。

耳边传来季孙小蛮“吃吃”的低笑声,庆忌恶狠狠地瞪着不讲义气的梁虎子背影,已经气到无语……

(未完待续)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秦汉之召唤天下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海贼之东海山贼王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穿越,我在明朝开道医馆运朝,开局赐婚,我超苟的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