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些火炮都是明军的制式火炮。

杨凡全认得。

全是一堆破烂货。建奴装备的炮五花八门。驳杂而性能低劣。

杨凡在望远镜中仔细看去,一个个的辨认。

碗口铳,口径像是一只瓷碗大小,两尺长。

放在矮脚粗木板凳上,用七道钢箍固定。

这个破玩意儿,洪武朝就装备了。

辽东明军腐败,也不更新装备,后来落到建奴手里。不过这玩意打铝合金盔甲还是不在话下,击中了绝对十死无生。

竹节式火炮,生铁铸造,和碗口铳大小差不多,口径100左右。

手提式火炮,青铜铸造,口径90左右,长度900左右,带一个提手,可以提着走。炮膛壁比较薄,打不了太远,装药多了容易炸膛,就是转移方便些。

这些破烂玩意儿打不远,也就百米左右。

都是辽东镇一百多年来传下来的。卫所崩坏,连鸳鸯战袄都能传三代,更不用说这些明朝早期的火炮了。

不过再往下看,就有些能构成威胁的东西了。

攻戎炮、叶公神铳炮车、百子连珠炮。

这三种都是用马车载的霰弹炮。

有一些列在阵前,数量还不少。还有不少的虎蹲炮,每个军阵前都有十几门。

这些霰弹炮,会对冲击到他们军阵前的民兵带来巨大的麻烦。

往下看,杨凡也表情凝重起来。

佛郎机炮!

他们居然有佛郎机炮。

虽然不多,每个军阵前,就是三两门,用小推车装载。看着是重量一百五十公斤的小号佛郎机炮,但是这种炮射速快,射程不低于三百米。

杨凡心里庆幸,幸好把野战炮营和机枪营带来了。不然,最后冲击汉军旗的后军阵时肯定会有不小的伤亡。

杨凡的三磅炮,是三十六倍径的加农炮。口径76,直射最大射程750米,抛射能打到一千三四百米,但这种轻型野战炮没有抛射实战价值。弹丸太小。

杨凡的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因为全金属定装子弹口径高达15,射程也超过500米。都在对方的火炮射程之上很远,足够压制他们。

一会,打垮了他们的重甲步兵,就让野炮营和机枪营上去。

转眼之间,两方的重甲步兵已经接战了。

建奴的战法,并不是把火器放在第一线,这一点和大明不同。他们是用重甲的步兵和骑兵,直接勐冲勐打,瞬间摧垮敌军。只有攻城战和阵地战,才会着重使用火炮和火枪。

他们真正看重的还是冷兵器部队。

建奴的重步兵,装备比较驳杂,他们有点像戚家军,每个步兵分队里边,长短兵器都有,配合使用。

前边有两三人持盾牌和腰刀。后面有长枪手三四人,耥耙两人。长刀手两人,弓箭手两人。还有两个持有三眼铳的。

这样一小队人猥集一团,冲过来和民兵们交战。

民兵的装备整齐划一,就是瑞士长戟。

民兵独立作战单位是中队,也就是一个百人的方阵。随着中队长的哨子声,第一排人把长戟,端平向前刺杀。

“一,二、刺”士兵们喊着号子。

向前走两步,忽然向前勐刺。

一个方阵前面,齐刷刷的,十支长戟突然刺过来。

民兵是紧密队形,肩并肩。突刺过来。

汉军旗是比较松散些的,三个人面对对面是个人,十支长戟。他们也是第一次和杨凡的军队作战,顿时慌乱了起来。

三个人挡不住十支长戟的刺杀。前面持盾牌的兵,纷纷被不同方向刺来的长戟刺倒。

盾牌挡住了一两只长戟,挡不住三四只长戟。

刚一交战,汉军旗的前面就被捅倒了一大片。

长兵器比短兵器作战距离长,而且还是肩并肩的紧密队形,根本没有闪转腾挪的空间。

民兵们的阵列密不透风,根本不看对面各种花样招式,就是一二刺,一二刺。

民兵们练习刺杀,每次都是一个时辰,练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为止。他们刺得又狠又快,军官们说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稳!准!狠!才是王道。

汉军旗后面的耥耙赶紧伸出来阻挡长戟。

长戟有弯勾和斧头,尽管都是很扁的,但是横向有一定的宽度,耥耙能够卡住。

但是,长戟被耥耙卡住后,直接往回拉,脱离接触。然后顺势从前面盾牌兵的后脖颈勾过去,直接把脑袋勾下来了。

不大一会,几轮交锋后,前排的短兵器士兵,被杀殆尽。

杨凡看到这里,心里已经明白了。

建奴重步兵的这种阵型能大的大明士兵落花流水,那是因为大明士兵,疏于训练。没有严密的军阵。

打仗时一窝蜂的冲上去,建奴的这种队形对付散漫的敌军时,长短兵器配合效果很好。

不过遇到杨凡这种大方队,统一长兵器的长戟阵列,紧密队形就会吃大亏。

十七年前,浑河之战时,石柱土司兵白杆兵就是结成紧密的长矛军阵,把八旗捅死了两三千人。

李永芳眼看着,前面持短兵器的士兵全完了,他们的布面甲挡不住长戟的突刺,全都倒了下去。

急忙下令,长兵器的士兵往前去,和敌人对刺。

他这边除了耥耙、三股叉子外,长枪和长矛也很多。

随着李永芳的下令,汉军旗长兵器的士兵纷纷挤到前面几排。用手里的长兵器和民兵们激烈的格斗。

一时间,各种长杆兵器上下不停的格挡,挑开,互相攒刺。

周遇吉骑在马上,看到第一线已经呈现胶着状态,拿起勺子吹了起来。

随着哨子响,民兵们第二排的士兵行动了。他们把长戟杆子,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也加入了战斗。

这是杨凡颁布的步兵操典的内容。

战斗时,第一排向正前方刺。第二排把长戟放在第一排的肩膀上,然后向敌人阵线那边,右侧一个身位的敌人刺击。

因为人都是右利手,眼睛、大脑都是右侧使用多,多以习惯从右向左看。而且人的右侧胳膊关节,都是从右侧向着左侧运动的。从左向右则范围下,且不方便,关节很快就到限制部位。

所以从左侧写着刺击对面右侧一个身位的敌人,他在激烈的格斗中,根本不会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不能灵活应对。因为从右往左运动胳膊时左胳膊的功能。

这就直接导致了,敌人脖颈和胸部,右侧肋下,空洞大开。

长戟直接刺穿布面甲,把这些人刺倒。

布面甲没有头盔的面具,没有正面的护颈,头盔只有后面和左右两侧有甲披。面部和咽喉时露着的。

而且,扎甲对长矛防御力很差,基本都能刺穿。

李永芳越看越是焦急,前面的重甲步兵,整排整排的被刺倒,开战才不到一刻钟,前面已经扑倒了几层死尸。

而自己这方,攻击效果很差。

民兵们全身板甲没有露出来的皮肤,汉军旗的冷兵器根本刺不进去。板甲的弧形,非常的光滑不受力,枪尖极容易滑到一边去。

铝合金的脆那是相对极大的撞击力量来说的,比如火器。人的胳膊挥舞兵器造成的力量还是不够看的。

“快,让火枪手到前边去。全部上去。”

李永芳焦急的大喊,再这样打下去,他的三千重步兵就要死光了。

为您提供大神漫卷诗书万点花的明末钢铁大亨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512、最强重步兵的对决免费阅读.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带着仓库到大明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从李元芳开始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鹰视狼顾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食王传吞天神王明末:造反自封镇北王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古龙残卷之太阳刺客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我的老婆是土匪大明:爷爷,我不想当皇上啊大夏王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逼妖为良:妖孽殿下来敲门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大唐钓鱼人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