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人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终于在大风雪中冲到了二百米的距离上。
后面的三百米湖面上,到处都是死伤一地,一片狼藉。
骑兵军五万人,是三个师九个团二十七个营的编制。每个营这次都携带了18们骆驼炮。加上总部的火炮,超过五百门。
一炮下去,就是至少五六个人的伤亡。
对密集的步兵队形,实心球形弹的杀伤力堪称恐怖。
一炮打空一条线。
幸好骆驼炮是减量装药的,射程只有五百多米。弹丸也只有一磅。
否则,要是师属十二磅炮,能把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多个人,一条线的全都打穿打烂。
他们穿的太厚了,跌跌撞撞的,冰面又滑,三百米跑了两分钟。这种弗朗机炮,把十二发子铳全都打完了。至少打死打伤了七八千人。
可是没有别的办法,对方有远程攻击火器,他们的弓箭都因为太冷而用不了。只能硬冲了。
“不要停下,冲过去,冲过去。”他大声的呼喊着。
这个时候要是垮了,就白白付出伤亡了。
其实,不用他喊所有人都明白,只有冲上去才能摆脱被动挨打。
现在就是扭头往回跑,也要再跑三百米才能跑出射程。还得扔下一地的人。
“步枪手准备开火吧”安三溪放下望远镜说道。“让骆驼炮换葡萄弹和霰弹吧。”
火枪手立即准备射击。炮兵们则利用这个时间间隙,去搬运霰弹和葡萄弹。这些弹种有不同颜色的木箱装着。都堆放在炮位的后方。
炮手们立刻奔向后面装炮弹的箱子,那里边是发射药包和麻布包裹的葡萄弹、霰弹。
二百米的距离上使用葡萄弹,是比较合适的。现在装填发射,能打一发。然后就进入了霰弹的射程。
一发葡萄弹大概二十颗钢球。五十克的小钢球比霰弹钢珠的动能和杀伤力更大。也飞的更远。
等到一百五十米以内就可以使用霰弹了。一发霰弹包含一百颗小钢珠,每个重四点五克。
随着军号和腰鼓的号令发出,三排横队的士兵立刻把扛在肩头,已经上了刺刀的步枪齐刷刷的放平。
第一排蹲下,第二排猫腰,第三排直立。三排火枪黑洞洞的对准了远处,汹涌而来的人群。
这些燧发枪的直射距离能达到二百六十米,但一般不会这么远开火,因为准头太差。一般都是二百米,甚至是到了一百五十米内才会齐射。
这已经领先这个时代很远了。这个时代欧洲的火枪阵列线都在八十米左右开火,甚至故意顶着弹雨周到敌人阵列线前三四十米,然后齐射,用精准的杀伤一波打垮敌人。
因为杨凡的的燧发枪已经是最高技术水准的燧发枪,虽然仍然是滑膛枪,但枪管都是镗床镗制的。子弹还是钉弹,准确率大幅度提高。才敢这么远就开火。
这些燧发枪配丝绸定装弹,一分钟极限射速能达到六发,战场环境下,有各种干扰,也能保证不少于四发。
这个射速,远高于欧洲三分钟两发的精锐火枪手战场射速。
砰砰砰!第一排火枪手开火了。
一条火线闪烁,十五毫米的大口径铅弹,从枪口喷出。转眼间就到了喀尔喀人眼前。
蜂拥向前的人群的前部,一片片的人被打的向前栽倒,连滚带爬的倒了一地。甚至是向后飞去。这些铅弹的动能很大。
砰砰砰!第二排的燧发枪再度开火了。又是一片人栽倒在地。
喀尔喀人此时已经疯了,他们是最后的一战,他们都知道,这个季节只能拼了。因为他们离不开越冬营地。离开这里严寒下更加危险。
他们不顾伤亡的,毫不犹豫的向前冲。
赉胡尔腮帮子的肉都在抖,伤亡太大了。
可是燧发枪的射速太快了。他们硬抗了四轮射击,冲到了一百米的时候,骆驼炮再次开火了。这一次是葡萄弹。
五百门炮打出了一万枚小钢球,密集度空前提高,远超之前的球形实心弹。
密集的弹雨下,整个前排被打成了锯齿形。每一发葡萄弹都会造成一个扇形的缺口。
葡萄弹打完一轮。步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三段射。
喀尔喀人跨过被打倒的地上的伤者和尸体,连滚带爬的继续往前冲。
终于,他们冲到了五十米的距离上。
这时候骆驼炮再次开火了,这一次是霰弹,霰弹每一发都有一百颗小钢珠。密集的弹雨,几乎形成了弹幕墙壁,横着向后推来。
冲击的人群像是被巨大的铁锤砸了一般,瞬间停止了前进。
整个前面七八排人,横七竖八的被霰弹打穿,栽倒在地。这些密集的小钢珠把他们打成了筛子,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就完蛋了。
到了这个距离上,步枪的射速突然加速轮动了,骆驼炮也开始急速射。二十秒三发霰弹,劈头盖脸的打去。
三十米到五十米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有冲到这里的人全都被打倒在地,后面的人手持小圆盾试图挡住霰弹,然后屁用没有。
小钢珠虽然只有四点五克,可是动能很大。
再小口径的炮,也不是步枪能比的。
前的尸体在不断堆积,甚至把冲击的人群都绊倒了。可是这二十米似乎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墙壁一样。把所有人都挡住了。
他们一波波的冲击,一波波的被打倒。几乎无法逾越。
这么冷的天气下,佛朗机炮是后膛炮,前后通风,散热很快。根本不可能过热而停止射击。
火炮和步枪交替射击之下,没有有效的防弹办法,是不可能冲过来的。
其实,就是现在的建奴,也没有办法对付这种全火器军队的攻击方式。
他们的楯车在三百米的距离上,就会被一磅重的球形实心弹打穿。靠楯车根本挡不住炮弹,只能挡住火枪弹。推着沉重的楯车放慢了速度,下场比这些蒙古人害惨。因为给了对方更长时间的炮击窗口。
安三溪骑在一匹火红的骆驼上,冷漠的看着喀尔喀人做无用的冲击。
他心里很清楚,任何军队里都有老爷所说的那个二八现象。
也就是真正勇敢的人只有百分之二十。剩下的都是被挟裹着的人,他们不敢不冲锋,只能随着大流儿,一起往前跑。
这就是骑兵和步兵,都要整齐划一,排成阵列的冲击的原因。就是为了勇敢者不敢独进,懦弱者不敢独退。
要是乱冲一气,勇敢的人冲在最前头,全都被打死了。
那些滥竽充数的,后面八成的人扭头就跑了。
其实一旦战事不利,大多数人,都是最容易逃跑的人。哪里都一样。
他知道,只要把最勇敢,最有血性的那批人打光,剩下的人会瞬间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