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二人就像是从地狱中走出的伴侣,相携而行才走向阳光。他们是最登对的夫妻,是真正的神仙眷侣,哪怕是征战沙场也始终未曾离开对方,生死与共。
没有了身份的宋远文是沾了宋远宁的光才能站在城门上最好的地方看着父母凯旋归来的盛景。
父亲逆着阳光打马缓缓走来,母亲在他的身边,共担风雨,共享荣华。
宋远文每一次迎接战胜归来的父母时,都感觉无比的骄傲。
他有世界上最好的父母和师父。他们和南明的将士用自己的生命扞卫国家、保卫子民,他们是一国的英雄,当得起万人空巷的迎接。
他宋远文,无论如何都不会毁了靖王府的威名,不会让战功赫赫的王府败落。尽管他不是好人,做不到师父云霖山人那样无私的把无辜的百姓放在第一位,但他不会让靖王府的根基被抹黑。
宋廷辉和靖王妃老远就看见宋远文了。一堆锦衣华服中,只有一个裁剪复杂但布料不咋地的黑色布衣,在一群瘦弱的人中也只有一个挺拔如松的身影。
纯黑色,是不祥的征兆,整个金陵只有一个人有单子这么穿。黑衣银白云纹,在一群女孩子里也只有自己闺女有这个魄力。不愧是靖王府的后代,够狂够胆大,比当年的他要强不少。
宋廷辉在面具下忍不住露出了一个不察觉的微笑,偏头看向靖王妃,与她相视而笑。
这一瞬间,无数已婚之人和年近四十痴心不变仍未娶妻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当年的靖王妃出现的时候,绝对是女神级别的存在。赵妍、白梓竹还有现在是恭王妃的贺玉琳,堪称三大平民美人,若不是身份太低进宫之后只有当下位妃嫔会让全城百姓掀桌,估计都被皇帝收入囊中了。
这三位,赵妍妙手仁心,可惜红颜薄命,早早的就香消玉殒了。贺玉琳温婉可人,生活精致,是绝对贤妻良母的不二选择。白梓竹巾帼英雄,战场上是汉子,下了战场是女人,千面风华,虽不是样貌最美的,却是最吸引人的。
靖王妃出嫁的时候,无数玻璃心碎了。虽然靖王妃是与宋廷辉半路结缘的,但大部分人始终认为他们之间的身份差距最终会令二人的缘分走向末路,谁知道最后还成了,一群等着安慰芳心的人都要哭了。
正因为靖王妃太优秀,真心待她的并不在少数,想把她当玩物的都被宋廷辉陆续的给修理了,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不死心的都是被宋廷辉放过的真心人。
然而就是这些真心人,心在滴血,这么多年看着他们夫妻二人荣辱与共、生儿养女,伉俪情深,只能他们泪洒长空,到这种时候还被狠狠的撒了一把狗粮。
南明的军风,全都表现在英武不凡的宋廷辉和神采奕奕的靖王妃上,后面的将士更是将这份冲天的气势推向了最高。
达官贵人城门探看,百姓夹道欢迎,皇族全都在宫门前等待,就连皇上也史无前例的在宫门口等待着宋廷辉的归来。
宋廷辉的武功很好,远远的就能看到皇帝来了,当然也包括他想像看死人一样看他的眼神。看清这一切之后,宋廷辉突然感觉汗毛乍起,瞬间就下马而行,将战马交给身后的亲兵,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刚才那般威风凛凛、器宇不凡了,倒像是等待被处罚的罪臣。
靖王妃一开始对宋廷辉的表现很不理解,但出于不搞特殊的考虑,她做了和宋廷辉一样的事情。
下马之后因为头盔的阴影,看不出她的神情,所以遮住了她冰冷的目光。
不是不明白宋廷辉要这么做的原因,只是觉得很憋屈。
当年在北苏的时候谁敢让她有一点不自在,那么那个人一定会死的很惨。现在却只能憋屈的在南明皇帝的压迫下如履薄冰,这个感觉真的是糟糕透了。
而且,战胜归来,主将完全可以不下马地一直走到宫门口,就算皇上来了也有这等特权,因为主将和他身后的将士代表的是一国军队,一国的胜利,相比于帝皇,他们远凌驾于他之上。
北苏作为九州最强国家,军队也是最强的,北苏将军的权力比南明的要大很多,也不见北苏皇帝怕他么功高震主,打了胜仗回来礼遇还来不及,还能把他们吓得下马行走?
到了南明一切都变了样,本末倒置,不忍直视。她不是不能忍的人,否则也不至于到现在也没被南明上下发现她的真实身份与实力。
能忍不代表她的脾气磨没了,不符合常理的行为在北苏她是有直接向天子弹劾的权利的,现在只能被动接受。她为自己觉得不值,更为宋廷辉这个为南明征战了一辈子的人觉得不值。
南明皇帝,但愿江山倾颓的那一天你能好好的反思,否则本宫死都不会放过你!
行至宫门前,宋廷辉和靖王妃率先行军礼下拜。随即,身后士兵齐齐下跪,向皇上行礼。
“臣,宋廷辉,恭请皇上圣安,万岁万万岁。”
宋廷辉单膝下跪,头很低,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战胜归来将军的模样,反而像是来请罪武将的模样,刹那间,刚才的光辉荣耀都变成了过眼云烟。
在宋廷辉这么多年的征战生涯中,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更是靖王府四百年征战过程中没有的情况。
开国之初征战沙场的异性王、国公,死的死,从文的从文,到如今能够继续浴血奋战的只剩下了靖王府一脉。
辛辛苦苦打了胜仗回来,面对的不是笑脸相迎的帝王,而是带着猜忌的皇上。宋廷辉没表现什么,靖王妃没说什么,但此举却是让无数功劳不浅的大臣瞬间心中一凉。
宋廷辉受到此等对待是因为他军功无数,武功高强,能够令军队信服。这也就导致皇上认为他功高震主。
现在有靖王在前面顶着,皇上的心思放不到他们身上,如果皇上哪一天真的想起来了他们这群动不动就上书谏言说这不对那不对的大臣,甚至把心思放到了先皇时期留下来的辅政老臣身上……
细思极恐,不思不恐寒人心。就连四个皇族也不约而同的在自己父皇身上多停留了一下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