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见蔡邕站出来,连忙道:“老大人,您快坐下说。”
蔡邕也不矫情,缓缓坐下来之后,面朝刘辩道:“眼下司空空缺,还请陛下早早选定接任的人选。”
司空,就是荀爽。在荀爽之前,司空是皇甫嵩。不过荀爽来了之后,刘辩给皇甫嵩加了食邑,将他从三公的位置拿了下来,司空让给了荀爽。
这事儿说起来挺得罪人的。可是皇甫嵩自己很是满意。他跟朱儁两个人都非常尴尬,军工卓着又位列三公之位。哪怕他两人没啥想法,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事。皇甫嵩能有机会让出三公之位,可以说是非常的原意。
反正三公也做了,地位摆在那里,哪怕是退下了也是曾经当过三公的人。
这就足够了。
再者他现在种地种的挺快乐的,也不打算在洛阳的官场里消磨精力。这一点朱儁也是如此,不过他走不开,但是他有办法。那就是不问世事,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老子啥也不问。
不营私不结党,当一个快乐的三公工具人。顶多也就是在关键的时候,顶变法一把。
现在司空出来了,肯定要有人接手,蔡邕这个时候提出来,肯定是已经跟刘辩沟通过了。事实上,他也跟董明沟通过了。不过在这件事上,董明表示自己不打算插手,甚至还暗示了一下,若是可以的话,这三公之位也不是不能卖出去。
当然,肯定不是卖钱,而是让给一个能够支持变法的大臣,用官位换取支持。
当然了,这件事刘辩肯定是不会愿意的,至少私下里肯定是不愿意的。董明大概也弄明白刘辩的意思了,想要在朝堂上玩平衡。不过不是董明看不起刘辩,就他的水平玩平衡,早晚得玩脱。
上边刘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事实上蔡邕给他推荐了几个人选,包括袁逢、袁隗、杨彪、王允等人。但是刘辩都不是很满意。
袁逢年龄太大了,在刘爽看来,这老头活不了几年。事实上,袁逢应该死在荀爽前面....他比荀爽的年龄可大多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董明的原因,总之袁逢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袁隗的年龄资历倒是合适,但是袁绍眼下是司隶校尉,三独坐之一。他要是再成为三公之一,这朝廷是不是就可以改姓袁了?刘辩对这个人选同样不满意。
杨彪是这四个人里面年级最小的,同时他跟董明之间也有嫌隙,真要说起来很符合刘辩想要搞平衡的人选要求。但也有缺点,那就是杨家在整个司隶的势力太庞大了,刘辩担心让他成为司空之后,不好控制。
最后一个是王允,这位的存在感目前来说是最低的。但王允这个人不简单,出身太原王氏,官宦世家。这要说起来,也是高门大户出身,在朝堂上也算是有些背景。但比之袁家和杨家就差了很多,方便刘辩控制。
再看资历,当过豫州刺史、做过河南尹,有地方为官的经验,眼下还是太仆,品秩也足够。
这是刘辩最中意的司空人选。但这位存在感太低了,他担心朝堂上通不过。若是强行通过的话,那肯定没问题。
但是他不想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不听劝谏的皇帝。
犹豫了一下之后,刘辩开口道:“司空乃是国之干臣,自然要选一位出来。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好的人选没有?”
他先将皮球踢出来,看看其他人有没有什么好的人选。
三公人选,朝上有资格开口的就那么几个。有资格成为三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大家互相看了看,谁也没有说话。
蔡邕只好开口道:“微臣以为,太仆王允,贤良方正可为司空。”
王允被点了名,立刻站起来推辞道:“陛下,丞相大人,微臣鲁钝,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这都是套路,就算王允自己愿意,也得再三推辞,然后才能拜谢皇恩。若是这边开口,那边就答应下来了,显得双方都没有面子。
皇帝没有搏一个爱才的名声,大臣也没有弄一个不贪恋权位的好名头。
刘辩见蔡邕提起了王允,嘴角挂上了笑容,心里默默感叹了一句:“还是老大人知道朕的心思。”
他正要开口,又有人站了出来,道:“微臣以为,袁逢大人,老成持重当为三公。”
刘辩微微皱眉头,看向这说话的大臣。
这人叫士孙瑞,刘辩倒是认识。从情感上来说,刘辩不讨厌士孙瑞,因为这位在他眼里是最最忠心的臣子,从来不会忤逆他的意思。虽然偶有劝谏,但都是为了他刘辩好。
可是眼下,他就觉得无奈了,虽然忠心但是没啥眼力见啊。没看到哥们刚才听到王允的名字都面带微笑了吗?你跟我扯什么袁逢呢?
袁逢这个时候心里有些激动,要知道他可就差一个三公之位,职业生涯就圆满了。不过面上还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陛下,老臣年龄大了,实在是难以胜任司空之职。”
刘辩这个时候也不想说话,先等等看看还有没有人跳出来。
“臣以为,杨彪大人,德才兼备,可为司空。”说这话的是盖勋。
刘辩这个时候看了一眼蔡邕,有些感慨老大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给出的备选人,除了袁隗之外都被提出来了。
杨彪自然也是推辞。
刘辩这个时候有些懵,不管选哪一个,都是变相的让另外两人不高兴了。从情理上来说,应该选袁逢,毕竟老人家为国操劳了一辈子,临老了升任三公,也是应该的。
当然这事儿肯定不可能说大家提提人选,举手表决或者他销售一指就能定下来的。今天的主要议题也不是这个。
董明这个时候站起来说道:“陛下,司空之事,事关重大不能急于一时,倒不如容后再议。”
刘辩这个时候觉得还是自己老师懂自己,连忙道:“尚书令大人所言极是,司空之事,暂且搁置。三位爱卿朕都会考虑的,眼下由司空长史暂代司空之职。”
司空长史闻言连忙站了起来,应了下来。
眼下司空长史是胡母班,其实以他的资历也可以接任司空的。不过他家世现在不行了,在朝堂上可没人替他说话。当然他在朝廷里是有几个朋友,但是这些朋友却不见得愿意为他开罪杨家、袁家或者王家。
董明看向胡母班,这人其实是董明想要争取的对象。原本按照他的意思,就是让胡母班往上走一步,成为司空。只不过当时蔡邕不同意,觉得胡母班能力不行,资历也不行。所以董明才会暗示蔡邕将司空之位卖个好价钱。
当然了,蔡邕最后定下来的四个人,显然也没有想过拿官位博取支持的想法。咋说呢,蔡邕跟董明走得近,也一直支持变法,但是打从心底还是为皇帝考虑的。
董明想要交好胡母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得到胡母班一帮人的支持。包括大鸿胪韩融、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少府阴循这一批人。
当然了,最后的阴循基本上是没啥争取的可能,这位在刘辩刚上任的时候,就被扶上了少府的位置,是刘辩的铁杆亲信。
董明甚至都觉得,刘辩是打算让这位接蔡邕的班。
不过眼下总算是将这事儿糊弄过去了。
刘辩开口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董明知道这个时候他该登场了,便站起来到:“臣有两件事要说。”
“尚书令大人请说。”
“先说第一件事,司空新卒,朝廷应该给个哀荣才是。陛下看看,拿一个章程出来,毕竟也是三公之一,该有的体面得有。”董明沉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