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大壮那里离开,董明又跟其他老师见了一面。大多数都是董明自己的学生,这批学生就是之前跟荀攸回来的那一批。
跟他们交代了一番,又吃了一顿饭。晚上的时候,董明并没有留在明德书院,而是连夜回了洛阳。
从明德书院回来,便再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发生。王韦和红袖两个人还在努力为董明搜集和整理情报,不过暂时也没有什么太值得关注的事情。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之间,来到了科考的这一天。
第二届科考,要远远比第一届成熟多了。整个流程更加的清晰,各单位的配合也更加的默契。哪怕是进士科和武举科同时进行,也没有丝毫的混乱。整个洛阳,在外松内紧中,开始了第二届科考。
辰时末,也就是后世上午九点钟的时候,进士科第一场考试开始了。
考场甲字第十九号考房内,荀彧将自己带的被褥铺在了草席上。又从备着的小箱子里,拿出来笔、墨、砚台、笔架等,整整齐齐的放在桌子上。
都放好之后,他攀西坐下来,双手抱在一起,放在小腹的地方,等着考场发试卷。荀彧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听到了考房的门帘响动,睁开眼看到了发试卷的小吏。
小吏将试卷放在他的考桌上,也不说话,对他笑了笑就出去了。荀彧搓了搓手,将考卷拿起来,大致浏览了一下。
试卷上的内容很简单,既是填空题。随着科学司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提高,眼下科考所用的试卷,跟后世的试卷已经差不多了。除了纸质稍差一些,不能正反面都利用之外,其他没什么不同。
第一场的试卷,共有两张,第一张一共有二十面,每一面的大小大概是后世一张A4纸的大小。每一面有五道题目,整张试卷一共一百道题,全都是填空题。
题目出自各家先贤着作,其中儒家的题目,占了七成。
整张试卷,难度不高。对荀彧这个等级的大佬来说,跟白送一样。从头看到尾之后,他脸上露出了笑容。伸手拿起毛笔,沾了沾墨,便开始答题。
他的字写的也是极好,笔法流畅,苍劲有力。因为没有什么不会的题目,哪怕是稍微偏一些的题目,他也很快就能想到答案。
等他写完的时候,巳时才刚刚过了一半多一些。
写完之后,荀彧拿起第二张试卷,看向试卷上的题目,眉头皱了皱。
与此同时,在主考官的房间里,刚刚过来看一看的董明也皱起了眉头:“大兄,这第一场为何加了这么一道题目?”
“陛下临时加的,这几天为兄一直在宫里,没时间通知你。”董昭苦笑一声:“估计陛下是故意的。”
“陛下年龄还小,会这样做,倒也正常。”董明摇了摇头:“加了题目,那分数怎么办?”
“这一道题占了五成的分数。”
董昭指了指第二张试卷上的题目,解释道:“这也是陛下定下来的。这事儿陛下越过了太常和丞相府。第二张试卷的印刷,都是陛下自己找的印刷坊。”
“这题目,为什么不留在殿试呢?”董明看着考卷上的题目,无奈的摇摇头。
考场上,荀彧眉头舒展开来,开始仔细审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
“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
“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题目的意思很简单,就问设立学堂书院,有三个目的。教育百姓、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但是这三个里面,到底哪一个才是如今最重要的呢?
说实话,要不是荀彧跟着荀瑷混了这么久,又把新学的书籍都看了一遍,不然连题目看不明白。毕竟这里面很多名词,在这个时代都是新鲜玩意。不少偏远地区的士子,或者买不起书籍的寒门士子,恐怕要在这道题目上栽个大跟头。
弄明白了题目考什么,荀彧并没有着急做题,而是拿出了一个草稿纸,开始打草稿。在荀彧看来,以如今的情况来看,最重要的是振兴实业。要是以前,他肯定觉得教育百姓更重要,但是这些日子在洛阳,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只有实业发展了,整个天下才有资格搞教育、文化等等。
荀彧打草稿也很是认真,一笔一划写着。写完之后通读了一遍,皱了皱眉头,又拿出来一张稿纸,开始修改。
一直到下午的时候,荀彧才将试卷做完。这个时候,他已经觉得腹中空空了。从木箱子里拿出来食盒,里面是一些糕点。他吃了一些糕点之后,将试卷收起来,卷好,站起身子走出了考房。
他要提前交卷了!
当然,他不是最早交卷的那一个。事实上,在他之前就有人交卷了,最早的那一位,刚过午时就交卷出去了。
交完了试卷,荀彧离开了考场。出了考场也不能去哪儿,要么去休息区待着,要么去食堂,可以花钱买一些热食。
“前面的兄弟,等一下。”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叫住了荀彧。
荀彧站住了脚,回头看了看,是一个看起来很是温厚的年轻人,看面相应该比他大几岁。他好奇的看着这人,很确信自己并不认识对方。
来人笑眯眯的走到荀彧跟前,先给荀彧行了一礼:“阁下就是荀彧荀文若吧?”
荀彧脸上露出狐疑的表情,对自己的名声他还是有些自信。但是他很确认,就算这人听说过自己,也不可能见过自己,咋认出来的呢?
“正是在下。这位兄台,我们见过吗?”荀彧问道。
来人脸上笑容不减,一点儿也不尴尬,笑着介绍道:“在下东海糜竺糜子仲。”
“原来是糜子仲!”荀彧脸上露出笑容。虽然不认识,但是他也听说过啊。糜家这些年跟开挂似的,火速成为大汉朝最土豪的大商人,全都仰仗糜子仲。
“不成想子仲兄竟然也来参加这科考了。”荀彧笑着说了一句。
糜竺大笑起来:“文若都来参加了,何况我糜竺呢?”
“不知道子仲兄叫住在下所谓何事?”荀彧又问道。
“就是认识一下,我等有幸成为同年,日后还要互相照拂一二。”糜竺拦住荀彧也没啥大事儿,就是习惯性的想要混个脸熟,日后也好相处一些。
“子仲兄倒是坦白。”荀彧笑了起来。他倒是对糜竺的话不介意,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大家都是同一年考上的,在朝堂上自然要守望相助了。
与此同时,又有几个人从考场出来。不过这几个人显然是相熟的。出来之后,就聚到了一起,小声嘀咕着,不过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应该考的还不错,每个人都喜笑颜开的。
这些人都是刘辩的人,事实上,他们在进考场之前,就拿到了第二张试卷的题目。早就做好了准备,也因此才会如此的轻松。
不过刘辩倒也没有做的太过分,除了自己出的题目之外,其他的题目都没有告诉他们。毕竟刘辩也希望这些人真的有些真才实学。
董明这个时候,恰好正看到了刘辩手下的人,其中一人的考卷。已经糊了名字,董明也不知道这人叫什么。他当然也不知道这人是刘辩的人。
“这篇文章倒是有些巧思。”董明笑了笑:“不太像是急就章,反而像是准备了好久的文章。不光是思路和文笔的问题,还有一部分详实的数据。这些数据....除了陛下、丞相府和尚书台之外,也就各个主管部门才会知道了。”
“大人的意思,是有人作弊?”
“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