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岂容你左右横跳?
上庸城,新城太守府。
“诸葛亮许我做蜀汉右将军,上庸侯,汉中太守。陆逊则许我为东吴荆北都督,上庸侯,与之共掌荆州兵马。陛下病亡,世人都以为我孟达的好日子到头了。没想到,我却是如此抢手,又要升官了呢,哈哈哈。”
孟达一脸得意,拿着两封书信给属下幕僚参看。
自从曹丕之死的消息传来,吴蜀两国明显加紧了策反孟达的步伐。许给孟达的官职,也是相当惊人。
蜀国是县侯加重号将军加整个汉中地区的一把手,吴国则是县侯加仅次于陆逊的实权都督。
沾沾自喜之余,孟达觉得,得亏自己沉得住气,没有轻易投奔诸葛亮麾下,才能让“待价而沽”的策略取得如此显着的成效。
外甥邓贤道:“我觉得还是投蜀比较妥当,毕竟舅舅与蜀国诸位将军都是旧相识,且诸葛亮为人诚款,必不欺我。而东吴之人,最擅长的就是两面三刀,其心实在难测啊。”
孟达道:“自从周默的预言应验之后,我意已决,当是投蜀无疑。只是,眼下局势尚不明朗,最佳的策略,还是要沉得住气,谁都不答应,谁也不拒绝。”
“舅舅的计策,真是高明之至!”
孟达哈哈大笑:“非是我孟达两面三刀,只是时局难测,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鹿死谁手?若是时局再有变数,我们也有辗转腾挪之余地啊。”
……
沔阳,丞相府。
诸葛亮收到孟达最新的回信,急忙拆开细读,却又是大失所望。
长信洋洋洒洒数千言,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何时叛魏投蜀,孟达却依旧是含糊不清,顾左右而言他。
孟达反复无常的个性,诸葛亮早就知晓。
虽然心里很清楚他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待价而沽,指望能将他的东三郡卖个好价钱而已,但依旧不可抑制地从内心厌恶此人。
北伐大军出征在即,若是孟达一直这样左右摇摆不定,便像是一颗埋在自家后花园的定时炸弹。
如果孟达不能及时叛魏响应北伐,不仅达不到牵制魏国荆州军队不能支援关中的目标,甚至,最糟糕的情况下,孟达还有可能趁蜀军北伐之时,出兵偷袭汉中。
若如此,后果将不堪设想。
诸葛亮已经没有时间和耐心同孟达耗下去了,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计上心头,打算将孟达造反的消息,想办法传到魏国朝廷,逼迫孟达不得不做出选择。
“所以,思潜,这就是我的计策。你认为如何?”
诸葛亮将自己的全盘计划都告诉了周默,也想听一下他的意见。
周默凝神思索。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的计策如出一辙。
先是派人诈降于魏兴太守申仪,再通过申仪将孟达要造反的消息传给司马懿。
最后,趁司马懿出兵攻打孟达叛军之际,出兵北伐。
如此一来,北伐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只是,当时谁都没能料到,这个当时还没有太大名声的司马懿,居然在这场平叛之战中,表现出了天才一般的战术素养。
孟达在得知自己造反的消息已经泄露,司马懿即将对上庸用兵之后,在给诸葛亮的求援信中说:“司马懿知道我叛变了,但他先得给洛阳的曹叡打报告请示,等洛阳的消息回来,再发兵来攻我,走到我上庸城下,怎么也得三十多天了。到时候,我早就屯好粮草,布好城防,做好万全的准备了。”
然而,在得知孟达叛变之后,司马懿一边遣书安抚孟达,一边即刻亲率大军火速出发,星夜兼程,仅仅用时八天,便奔袭一千两百里路,直抵上庸城下。
司马懿大军赶到上庸城下的时候,孟达毫无防备,一时都傻眼了,士气大跌。
于是,只用了两个星期,司马懿便拿下上庸,将孟达斩首。
而诸葛亮考虑到孟达两面三刀不值得信任,故而只派了一小股部队援助,东吴陆逊也派了一支援军赶来。只是两支援军都被司马懿识破,分兵阻隔于外,未能抵达上庸城下,对孟达形成有效的援助。
在这场诸葛亮、陆逊、司马懿和孟达四人的博弈之中,司马懿快速出击,出奇制胜,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而诸葛亮也基本达到了他的战略目标,牵制了司马懿的荆州军。
只可惜不久之后,街亭兵败,北伐也是草草收场,司马懿的大军已经根本没有援助关中的必要了。
历史的遗憾决不能再次上演。
在周默看来,孟达一定不能败亡。
虽然他品格低劣,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但是,能将孟达这颗棋子用好,对于北伐来说至关重要。
于是,周默道:“丞相的计谋,思虑周全,当然可行。我料孟达叛变的消息传到洛阳,他必会马上来投我。”
“但问题的关键是,曹魏派人来攻打他,我们是救还是不救?”
诸葛亮道:“新城郡山高险远,上庸城三面环水,城池坚固。曹魏即便派人去攻,也绝非短时间内可以拿下。以我之意,只要孟达能为我北伐争取到时间,牵制东线魏军,我们的目标便达到了。”
“至于是否救他,要看他城池守得如何,能坚持多久了。如果条件允许,自然还是要救的,但依我之见,孟达此子,最为叵信,到时候若来不及,便由他自生自灭,也绝不可惜。”
“丞相。”周默正色道,“孟达人品如何,并不足以成为我们救不救他的原因。但拿下东三郡,与东吴一西一南,对襄樊形成钳制之势,却对我军至关重要。”
“这个道理我懂。”诸葛亮道,“但我大军北出在即,若要救他,便还要分兵向东。此次北伐,我军的战略目标是陇右,而不是东三郡,不能舍本逐末。更何况,我军多是新招兵卒,战斗力本就不足,更需要集中优势兵力,而不是分散作战。”
周默道:“丞相,我账下阆中、西充、南充三营五千兵卒,行军能力极强,曾在南中地区翻越千里无人深山,奔袭味县。而魏文长账下有精兵五千,常年在秦岭山中巡逻操练,也是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的一支精锐劲旅。”
“以我之见,魏国攻打孟达之时,便由我和文长率两军共万人,轻装速行,前去支援孟达,丞相自率大军平出陇右。丞相大军携带攻城器械,辎重装备,行军速度必不会太快。我带人为孟达解围之后,再一路急行军返回大军之中,必然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此计可行。”诸葛亮思考良久,点了点头,又补充道,“汉水中下游航段水面宽阔,适合行船,我再命人从蜀中速调一批船只北上,你们便可以利用汉水航道,快去快回。”
“丞相思虑周全,如此甚好。”周默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