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
在李澈的精心辅佐之下,乌斯藏的内务政权得到初步稳定,尼雅玛露也因为屡屡施行新政,成功获得了民心。
看着乌斯藏的百姓逐渐回归平淡的生活,李澈心里总算能够放心了。
最后,李澈帮助尼雅玛露立了几位能够信任的大臣,将朝政要任暂时交付到他们的手上,希望他们能够殚心竭虑帮尼雅玛露分忧。
安排了一切之后,李澈正式率领大军返程,乌斯藏的百姓闻听消息,竟然自发上街夹道欢送,更甚者泪洒当场,痛哭流涕。
在他们心中,就是尼雅玛露夫妇带领军队,推翻了赞普的暴政。是他们夫妇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们就是所有乌斯藏百姓的恩人。
于归和金国茂两位将军左右护卫,大晋军队气势如虹,浩浩荡荡离开了王宫的势力范围。
王太后尼雅玛露抱着幼子李承国,站在王宫的最高处,亲眼目送意气风发的李澈越走越远,清秀的双眼不知何时泪盈满眶。
“王太后,此处风大难免会着凉,不如我们先带国王回内室吧。”贴身宫女小声提醒道。
尼雅玛露低头俯视,看着怀中稚嫩的婴孩强颜欢笑。
这孩子的五官,像极了李澈。
浓浓的不舍之情,瞬间涌上心头。
“不…让哀家多看他一眼…”
闻听此言,贴身宫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目不转睛目视前方。
直到再也看不见那道熟悉的身影。
…
【京城】
殊不知,就在李澈率军返回大晋的十天之后。
大晋天灾降临,死伤无数。
建兴大雨磅礴十数日,以至于黄河流支水位猛涨,形成了巨大水灾。当地以及太行山的百姓房屋被冲垮,至少有十万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当地官员深受其害,他们将当地惨状写成奏折,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希望京城方面能够尽快拨出赈灾款,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等左相王志和右相于勤琥收到消息的时候,京城已经掀起轩然大波,流言四起。
说是玉清道观的覌主算出。
这场天灾是因最近皇室子弟当中有妖孽降生,是他给大晋带来了不幸,只要处死妖孽,大晋依旧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玉清道观的覌主虽然名声不响亮,但也是个小有名气的老道长。因为能力出众,资历久,才使得不少百姓听信覌主的话,言之凿凿要求朝廷尽快将妖孽处死,以息天怒。
事关皇室子嗣,不得不让人重视。
大晋左右相和六部尚书以及其他朝中重臣,纷纷齐聚朝殿,正在商议应对此事的办法。
关于谣言,大臣们都听说了。
处死皇嗣,谁给你们的胆子?
“京城流言传的是越来越夸张了,说什么妖孽横生,非要杀了平息天怒。”吏部尚书萧勤气愤的说。
其他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可。
“这次的矛头,很显然就是冲着皇上子嗣来的。”左相王志深明大义,一语成谶。
大理寺卿司马徽眉头紧锁,不悦质问:“道理我们这些老兄弟都清楚,只是你们说,这事到底该怎么办?”
右相于勤琥深思熟虑,沉声说道:“牵扯皇室血脉,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决断的权利,为今之计,怕是只有等皇上归来才能做决定了。”
“书信传来,皇上已将吐蕃纳为附属国,并且更名为乌斯藏,由藏王李承国担任国王。现在大军还在行军路上,估计明后天就会到京城。”锦衣卫指挥使鬼一说道。
“如此最好。”户部尚书石纹附和道。
只要李澈回京了,一切问题都会游刃而解。
兵部尚书卢坤深思良久,侃侃而谈:“只不过我倒是觉得,民间盛传的矛头指向皇嗣,倘若皇上顺从民意,真的处死了皇嗣,那么对谁最有利?”
毫无疑问,便是楚王李磐!
据说,楚王李磐马上就要晋升父王了。
众人如梦初醒,面面相觑。
“你的意思是,此事跟楚王有关系?”刑部尚书常染小心翼翼询问。
户部尚书石纹感觉不对,发表己见:“可此事是从玉清道观覌主嘴中传出的,他办事从来没有失手过,这事或许跟楚王没有关系。”
“难道真的是我太敏感了吗?”兵部尚书卢坤喃喃自语,陷入了沉默。
左相王志老谋深算,说道:“暂且不管此事究竟是谁暗中捣鬼,当务之急,是先处理建兴赈灾一事。”
“户部如今能拨出多少银两,多少粮食?”
户部尚书石纹认为所言极是,连忙表态:“户部库银充盈,几百万两不成问题,随时可以派兵押送前往赈灾之地。”
“粮食的话,可从建兴就近的郡县调配送去,户部可再押送一百担粮食送去当地。”
“如此甚好。”王志暗暗松了口气。
“光是赈灾还不够。”右相于勤琥补充道:“水灾过后,怕是瘟疫会横行,我们必须早作准备,以免到时措手不及。”
锦衣卫指挥使鬼一思虑再三,说道:“我会派遣锦衣卫前往建兴先行稳住局势,而后等着朝廷的赈灾款,同时也会召集大量医者进行救治。”
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大晋朝的女医可是有不少,正好趁着这次机会,让她们的师傅带着她们进行实战训练。
一举两得。
“可行!”
“赈灾款至关重要,兵部、户部都要上心,绝不能让外人有机可乘,更不可以贪墨赈灾款。”左相王志千叮咛万嘱咐。
“我等明白。”
右相于勤琥别有深意看了看王志,说道:“在皇上未归来前,老夫会盯紧玉清道观方面,只是老夫有一个问题。”
“老国公请讲。”
“建兴黄河水每当季节到了就会泛滥,但之前都是能及时预防,而且就算发生意外没有及时阻止,但水灾也不会像这次来的那般迅猛。”于勤琥分析的有理有据。
左相王志眉头紧锁,沉声道:“老国公莫非是觉得此事有蹊跷?”
“老夫有预感。”
锦衣卫指挥使鬼一说道:“不管此事是真是假,都交给我们锦衣卫去查。”
“为今之计,只能如此。”
几位大臣退散以后,便各回各家。
锦衣卫因为建兴水灾一事,陆陆续续派出三拨人马明察暗访,至于户部和兵部也开始着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