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张居正在万历初期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其中内容非常之多。

不过对于魏广德来说,他知道的也就是两个,一个是考成法,还有一个是一条鞭法。

看到张居正让人送来的章程就知道,首辅大人这是打算大刀阔斧干一把大的了。

对于张居正的动作,魏广德当然不会阻挠,甚至还很乐意助推一把。

毕竟,他并不清楚张居正具体的改革内容,但是以后世的眼光,都认为张居正的改革对于大明恢复国力来说是卓有成效的。

既然是对的,为什么要反对?

继续看下去,“臣等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屡省乃成。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有成也......

言官议建一法,朝廷日“可”,置邮而传之四方,则言官之责已矣,不必其法之果便否也。

部臣议厘一弊,朝廷曰‘可”,置邮而传之四方,则部臣之责已矣,不必其弊之果厘否也。

某罪当提问矣,或碍于请托之私,概从延缓;某事当议处矣,或牵于可否之说,难于报闻......

臣居正当先帝时,曾上《便宜六事》,内《重诏令》一款,亦尝亹亹言之,随该吏部题复,欲各衙门皆立勘合文簿,事下各抚按官,皆明立程限,责令完报,然亦未闻有如期令而以实应者.....

查得《大明会典》内一款,“凡六科每日收到各衙门题奏本状,奉圣旨者,各具奏目,送司礼监交收;又置文簿,陆续编号,开具本状,俱送监交收。”

又一款,“凡各衙门题奏过本状,俱附写文簿,后五日,各衙门具发落日期,赴科注销,过期稽缓者,参奏。”

又一款,“凡在外司、府行门,每年将完销过两京六科行移勘合,填写底簿,送各科收贮,以备查考,钦此。”

及查见行事例,在六科,则上下半年,仍具奏目缴本;在部院,则上下半月,仍具手本,赴科注销......

请自今伊始,申明旧章,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复奏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

魏广德把张居正所拟奏疏反复看了两遍,看到奏疏抬头留白,心头瘙痒之下,提笔在其上书写了奏疏名——《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要说这考成法,其实也算简单,但是对应这个时代来说,还是颇显得有些麻烦。

它的具体做法就是在每个衙门都放三本簿籍,其中一本登记本衙门的事务,作为底册,将一些没有必要考察的公事进行剔除。

然后再造两本一模一样的簿籍,一本放在六科,进行实行一件公务就注销一件,没能按时完成的就交给六科中所对应的科进行处理;另一本在内阁,以备内阁随时检查。

后世公文也有专门的阅示页,一般分成几栏,每名看过公文的官员都要在上面书写意见、签名及留下时间,有的还要特别注明交某某阅览,其实就和考成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后世政府部门分工很细,每一份文件几乎都可以落实到经办人员催问,所以到最后就成了过一道道程序,就是看上面的签名是否完整。

领导都批示同意,文件自然就生效,或是提出上会讨论什么的。

大明朝人浮于事,其实也只是后世的说法,实际上大明朝的官员数量是真不多。

即便补充一批书吏进衙门帮忙,但受制于小政府模式,其实每个衙门的官吏数量也不算多。

本衙门内的公文倒是不会受太大影响,但是跨衙门的公文就很难说了。

考成法把官府要做的事儿记录下来,随时可以追查问责,无疑是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办法,特别是对一些敏感公文,各部互相推诿的时候,有这份记录的簿籍就非常容易查找公文下落及执行情况。

张居正死后,阁臣申时行等人以为考成之法,不过催征钱粮、捕获贼犯、提问官员三事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以史为鉴,我们后世遇到的事,前人可能已经遇到过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要多读史书的原因。

张居正考成法也是一样,不是无中生有的,也不全是自己的东西,他的考成法也是根据以前的制度改革发展而来。

据《周礼》的记载,周天子会定期巡视各诸侯国,考察每个诸侯的政治业绩,同时还要求诸侯们定期述职。

六国统一以后,秦国制定了《为吏之道》,是专门审查考核职官的一部法律。

到了唐代,考课制度就已经非常完善了,《唐令》中第一编就是“考课令”,而且在唐律中位列第三位的就是关于官员职务犯罪的《职制》篇,可以看出对官员的考课已经法制化了。

考课,其内容就是调查官员的功过和业绩,官员的升官降职、赏罚以及俸禄就与考课相关,同时也是整顿吏治和鼓励官员的有效方法。

宋代机构冗杂,多余人员繁多,重要的原因是宋代的考科制度只重视资历,却不重视政绩,导致考课比较形式化、空洞化。

明代吸取宋代的教训,考课制度更加严格。

因为皇权的强化,明代的考课制度更加维护君主专制,吏部考功司“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都御史的重要职责则是“遇朝觐,考查,同吏部司贤否黜陟”。

这两个机构相辅相成,不仅分工协作,而且相互监督。

管理考核有考满和考察两个系统,考满是“内外官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黜陟”,就是所谓的“古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遗意”。

因为根据官员所在的地区和等级的不同,考满体系和内容以及晋升任免的标准会不同。

张居正的考成法源于以前的考课制度,由于没有整肃朝廷的纪律,官僚腐败现象频频发生。

张居正在隆庆年间上《陈六事疏》中就写道,“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

由此可见,明代吏治到隆庆的年间已经破败不堪,主要弊端就是对于皇帝的诏书,官员只进行传达,对于实行过程、执行结果也无人过问,这就使朝廷的诏书成为摆设,没有实效。

当然,申时行认为的考成法就是催征钱粮之法,虽然确实是考成法重要一环,但在万历初期解决朝廷财政困窘局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差,主要就是受到土地兼并和征税困难的影响。

农民为兼并土地而承担了各种的赋税,最终难以承担起巨额税金,甚至使农民破产逃亡,让人民流离失所,这就是当下的经济背景。

另外,由于民间滞纳课税的现象日益严重,不仅是课税业务,也导致了整个朝廷财政的不景气。

所以在地方上推出考成法,根本初衷也确实就是为了催征钱粮。

以往每到户部揭不开锅来的时候,就会向地方催征拖欠税赋,而张居正的考成法则直接让拖欠的官员要为此负责,所以自然不敢纵容豪绅拖欠。

虽然在此过程中,确实也让一部分百姓为此破产甚至被迫逃亡,但实实在在的,在考成法推出后,大明十三省拖欠税赋大减也是不争的事实。

之所以大明朝出现拖欠赋税,小民自然是做不到的,也只有地方豪绅能够做到,还是和官府相互勾结之下进行的。

每到国中有大喜事或者新皇登基,必然大赦天下,而赦免的不仅是一些罪行轻微的人犯,还有就是这些拖欠的赋税。

试想,只要能拖过几年,老皇帝一死,新皇帝登基,税钱就不用出了,这么有利益的事儿,谁会不想干?

而地方官员虽然是流官,可为了治下安稳,对此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对此地豪绅网开一面,别的官员也会在他老家对自己的家族格外开恩,最终不是大家都得利,只有朝廷吃亏。

好吧,朝廷家大业大,也不会在乎那么百十千两银子。

其实,治理一个国家,根本就在于财政。

朝廷有钱,有灾可以赈济,开出足够饷银也可以练精兵,即所谓富国强兵。

虽然文士以视钱财如粪土标榜自身清高,可入朝为官,还真不能再这样做。

通过建立制度,合理的向民间收取适当的税收,国家财富在支用之余还有结余,也就能富国强兵。

只不过一般在王朝末期,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才会逼迫百姓起来反抗,随之王朝覆灭。

其实造成这个的原因,就是王朝还是知道钱财的重要性。

但是,支用太大,没有其他法子补充财源,就只能对升斗小民出手。

相比地方豪绅来说,小民的钱无疑最好抢。

只是,当小民的钱财被洗劫一空后,为了王朝财政平衡,最终还是会对豪绅下手,而这就是压垮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小民作乱只会导致天下不稳,改朝换代更多还是因为豪绅也被逼迫。

他们有能力,有关系联合起来,汇聚出更强大的实力造反。

历史上的王朝更迭,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布衣起事,完成从社会最底层到最顶层的阶级跨越,纵观历史再无第二人。

其他建立王朝的开国皇帝,无一不是豪绅阶级,最起码也是朝廷的一个小干部。

所以老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真正造反成功的,多是统治阶级中人倒戈,被统治阶级造反成功的案例几近于无。

由此可见,张居正的考成法对延续大明王朝的作用有多大,绝对不是催收钱粮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可以做到为王朝续命。

再有之后的天下推行一条鞭法及为此展开的清丈田亩,补足了大明枯竭的财政。

这些,也是魏广德自从见到张居正后琢磨出来的。

现在,张居正终于要开始属于他的改革,魏广德不仅不会反对,还会暗中支持。

是的,他选择暗中支持,而不是旗帜鲜明的表明支持的立场。

他做为次辅,虽然要和首辅站在一起,但是对外,特别是对皇宫里的人看来,是要保持面和心不合才算稳妥。

若是他和张居正沆瀣一气,怕是自己头上的乌纱就要不保了。

而且,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统治阶级里许多人的利益,这也是他最终晚节不保的原因。

太多人恨他,生前做不到,那就死后报复。

魏广德不想如此,唯有成为张居正反对派的领头人,才有可能保全他改革的成果。

对此,不需要和张居正明说,大家心照不宣即可。

魏广德收好奏疏,对着外面喊道:“芦布,进来。”

等芦布进屋后,魏广德把张居正的奏疏递到他手里,吩咐道:“你送回去。”

“是,老爷。”

芦布答应一声,不过随即试探着说道:“稍微等等再送过去,可好?”

“怎么回事儿?”

魏广德狐疑问道。

“适才礼部尚书陆大人气冲冲进了首辅值房,应该不是什么好事儿。”

芦布答道。

“可知为了何事生气?”

魏广德问的自然是陆树声生气的原因,这两天内阁可没有让礼部不满意的奏疏票拟,陆树声就算要发火,也不该把火力对准内阁才是。

“刚才我问了下,有人说是陆尚书又被传到会极门接旨去了。”

芦布没有说的很明白,但魏广德还是知道怎么个事情了。

早前冯保想要拿礼部尚书这个职位给自己牟利,想要拉拢朝堂上的官员,但是被魏广德和张居正暗中联手破坏,最后是陆树声出任了礼部尚书。

自此以后,冯保就对陆树声记恨上了,以为这位应该是花了大价钱才从张居正、魏广德这里得到举荐资格。

好吧,这样的好事儿,居然没有向他送钱,实在可恶至极。

于是乎,冯保凡是有对礼部的诏谕,一些以前都只是传个话或者递个条子就可以办的事儿,非要隆重的把礼部尚书陆树声叫到会极门,正儿八经的传旨。

这样反复折腾之下,陆树声自然是很不满。

“行,等人走了你再送过去。”

魏广德也不想沾上此事,于是对芦布吩咐道。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不一样的隋文帝秦汉之召唤天下明末红衫军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电影世界的雇佣兵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逆天狂妃真无为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穿越,我在明朝开道医馆无敌小兵三国行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快穿之影视世界宋骑之金戈铁马隐龙惊唐重生之厨女当家回到南诏国当王爷大明:我,崇祯皇帝,誓不上煤山权臣大唐小兕子:你系窝哒小囔君水浒传:开局遇到豹子头林冲新贞观造反录乱世南唐青州乱王爷痴缠,特工狂妃开局民国世界大战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结婚你不肯,我叛国女帝你哭什么?王爷有点懵我的出租屋通明末水浒白话版特种兵之特战兵王靖康之变红色机翼大晋司马衷【祖父遗机,逆时补憾】三国群英传关东铁魂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为了活下去,当兵进军营你确定你是始皇帝?大晋烟火我锦衣卫办案,老朱也拦不住乾宫深帷从贞观开始征服世界刘循:从杀刘备开始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穿越大乾:老登,我要当咸鱼锦绣谜案录晚唐:归义天下明天再启我要改变历史!大成公子浪漫三国行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我在宋朝造电机狗在楚营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长刀在手袁燕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大唐:晋阳小公主是我的心尖尖从穿越汉少帝刘辩开始,无敌诸天你呀就缺一味药春秋发明家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挥鞭断流百越王开局朱高煦围城,忽悠他当皇帝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在异世争霸天下的历程从皇宫开始兴风作乱红楼:穿越大脸宝的悠闲生活龙魂枪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