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桂率真道:“这些天总队在汤山、紫金山、幕府山的各部都在进行防御工事构筑和反斜面战术训练,白长官和罗副司令来紫金山阵地视察过后都极为赞赏,你也主导了几次实兵模拟演练,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宋鸿飞道:“根据紫金山老虎洞、幕府山的演练结果,现在总队各部对反斜面战术都比较熟悉了,各部之间的协同配合也比较默契了。山地防御作战,反斜面确实可以有效弥补我军火力劣势,大大减少在敌绝对优势火力下的伤亡,对我军防守十分有利。”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炮兵火力不足,整体上看,我军是被动的防守态势,反斜面战术必须要有后方阵地强大的火力支援。但以我军的炮火,无法对正面进攻正斜和两翼迂回的敌人实施有效火力打击和封锁。一旦日军取得正斜和山棱线的控制,我军后方火力被压制,也难以挡住它们从两翼迂回。”
“日军非常热衷迂回,我们必须注重部署侧翼相应的兵力火力防止敌人绕后,但这也间接削弱了正斜和反斜的兵力部署,并且要求各部、各阵地之间必须协同能力极强,总队各团还需继续切实加强演练,方可达到娴熟协同。”
宋鸿飞又叹道:“我军没有空中火力,整个总队只有一个山炮营,团属步兵炮射程近,容易被压制,火力远远不够,我颇有难做无米之炊之感。”
桂率真苦笑道:“国力贫弱,装备低劣,这就是我军的现状。总队炮营虽扩编为团,但实际就一个营,要支援三个旅作战,还得时刻防备日军飞机和重炮的反制。”
“日军一个联队作战时就可配属一个炮兵大队,炮兵火力顶我们整个总队了。”邱雨庵参谋长颇为无奈叹道,“我们有一个营,已算国军中最好的了。前些日子87师、88师、36师、74军来观摩取经,都认为反斜面战术是对付日军的一个好办法,可是火力不足也让他们都头疼得很。”
宋鸿飞道:“和他们几支部队的主官经过沙盘推演,一是防守地形限制,二是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力,轻易放弃正斜,反斜也保不住,不但达不到固守杀敌的效果,只怕反倒会引狼入室,被敌阻断后援,封锁围困。所以必须合理缜密部署,前方、后方、侧方阵地间须切实默契协同,灵活运用,方可达到反斜面战术效果。”
邱雨庵苦笑:“他们孙培民、宋荫国、俞良桢几位主官对我们都羡慕不已,我们是模范师部队,有一个完整的山炮营,各团还有步炮连和迫击炮连。”
宋鸿飞默默地说道:“调整师都尚且如此,更让人感到悲愤,集全国之力也只有一个教导总队,广大士兵只能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军绝对优势的现代化重装备。
少倾,他又道:“无论如何,弹性防御和反斜面工事可以大大减少我军伤亡,这是敌强我弱的现状下,对付日军飞机大炮最好的办法了。”
“日军来势汹汹,第10军、沪上派遣军南北并进,三路合击。”桂率真在地图上划过,“右路第11、第13、第16师团,沿京沪铁路向西进犯;中路第3、第9师团,循京杭公路攻击;左路第6、第18、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 向广德、宜城一线西进迂回, 包抄金陵我军西去的退路。”
“金陵卫戍司令部防御部署如下,”桂率真继续道,“构筑外围、外廓、内廓三层防御阵地:以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之线,为外围防御圈。”
“以金陵城垣为内廓,环城以各高地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至幕府山要塞炮台之线为外廓,内外廓构成复廓阵地。并在城内北极阁、清凉山等高地要点筑成坚固的核心支撑点。”
宋鸿飞目光牢牢盯在地图上,心中思索着。
他知道,历史上外围阵地被日军突破后,我军仓促撤退,日军乘势追击,很多部队退入复廓阵地后立足未稳,就又被日军突破,使复廓阵地应起到的作用大打折扣。
早在9月份,他在整训赴淞沪参战部队的时候,就已趁机为将来的金陵保卫战做准备,把一支支整训部队拉去构筑防御阵地。
沿着金陵城外的汤山,麒麟门,紫金山,银孔山,杨坊山,红土山,幕府山,乌龙山,高桥门,淳化,方山,牛首山,雨花台等要冲一线,构筑起了纵深防御体系。
按照弹性防御战术的要求,加强纵深梯次配置,在反斜面、侧翼布置大量的掩蔽部、坑道工事,既能屯兵备战又可机动反击,已初步形成了整体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但终归只是简陋的土木工事。
并且从淞沪撤退回来后,金陵卫戍部队补充了大量的新兵,基本都未经过相应的训练,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他也没底。
“经过淞沪一战,日军对弹性防御的了解和应对也不会停滞不前,我们会调整,日军也会调整,一切还得打起来才知道。”他心中默想着。
宋鸿飞道:“整体上看,我军处于三面被围、背水一战的不利态势,不但火力处于极端劣势,就连兵力也处于劣势。三道防御的部署看似严密,但外围宽正面、缺乏纵深配置,各部队的部署也欠缺互相配合,各自为战,一味消极防御,被动固守一线。日军一旦突破外围一处,只怕就全线动摇,内层防线也会迅速崩溃。我军先前预定的目标。。。”
桂率真抬手止住了宋鸿飞,左右示意了一下。
宋鸿飞明白其意,对指挥观测所的众人道:“所有人,全部都回避。”他又吩咐特务连长高慕禹:“布置警戒,任何人不得接近20米内。”
“是!”高慕禹答道,随即令警卫排在外布置了警戒线。
“事关高层长官,传出去不好,限于我们三人间即可。”桂率真道。
“明白。”宋鸿飞点点头。
宋鸿飞继续道:“我军预定作短期固守,即固守一段时间后相机撤退。这个战略目标虽只传达于高级将领,但明眼人并不难看出。”
他又说了一句:“我想日军也可轻易判断出。”
“哦?”桂率真和邱雨庵都不禁好奇。
“如要长期坚守城市,势必要做巷战准备。”宋鸿飞淡淡道,“但我军并没有在城内利用街道、建筑楼宇大规模构筑巷战工事,更没有构筑地下工事体系,只在城内鸡笼山北极阁、清凉山、狮子山等高地要点做了部署,这明显并非准备打巷战的意图。”
桂率真意味深长地苦笑,又轻叹道:“唉,唐司令长官啊。。。”
宋鸿飞也叹道:“军委会和高层长官的战略决策,原本也轮不到我这个层级来妄加非议。但作为一名一些指挥官,我实在不忍这些英勇忠诚的战士做无谓的牺牲,他们本该可以在战场上为国家民族做更大的功绩。”
桂率真沉思着,默默颔首,道:“你继续说吧,你我之间但说无妨。”
邱雨庵也郑重道:“鸿飞,你无需顾忌,我以人格性命立誓。”
宋鸿飞看着他们,道:“雨庵兄言重了。承蒙两位信任,不胜感激。”
宋鸿飞道:“我军整个防御部署,说实在的,乏善可陈,战略战术呆板。太过依赖固定阵地,踞线固守,消极防御,各自为战。一旦外围主阵地被突破,就没有机动防御的能力,也没有相互协同,根本挡不住日军迂回穿插。”
“内廓据城墙一线固守的部署,并不适合现代战争,城墙也无法抵挡飞机重炮,被突破一处,只怕也全线动摇。”
宋鸿飞又道:“别的部队就无能为力了,但我总队紫金山、中山门、太平门、幕府山的防御部署,须得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要有足够的纵深;二是要建立多个相互协同的坚固防御支撑点,其间要设置有安全的机动通道。三是对敌情的侦察搜索,务必须周密、及时。”
宋鸿飞看着他们,郑重地道:“其四,如果我军能击退日军,自然就无需如此。但目前看来,是不得不为之了——就是撤退,须预设周密的撤退预案和撤退路线。”
桂率真和邱雨庵都不禁怔了一下。
宋鸿飞又道:“无非就是两个大方向,向北或向南。现在“凉风”舰和“安宅”舰倾覆阻塞了航道,日海军舰队被阻滞于江阴阻塞线短期内无法溯江而上,这倒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我们可据此敌情做相应的部署和预案。”
桂率真沉思着,他也已得知最高层的战略意图,即是在首都金陵作一定时期的固守作战,随后相机撤退。
但至于撤退,他也只有无奈叹息,国军的撤退一向缺乏事先周密的预案,从来都搞得一团糟。
经过淞沪一战后,他们更深知敌前撤退是一项既危险又复杂的行动,要是没有周密的部署和计划肯定会引发近乎灾难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