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曾忆昔繁华。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大汉初平二年,平原国,平原城。
青城八月絮如雪地,肥了桑田又风归。绿遍山原花满山,潇潇子规命如烟。
平原城外,远处拖家带口的人群密密麻麻,充满希望的张望前面的平原城。更远处,道路两旁的树,蔫蔫的塌着,沟子里有些尸骨,绿豆蝇嗡嗡乱飞,尚未熄尽的灰烬里,一些小孩的腿骨若隐若现。
平原城内,落日余晖,桑榆晚景,鸡犬桑麻,街衢闾阎之间,青石街道、酒肆脚屋、狗屠肉铺、文轩墨阁,一路雅俗杂陈,车马粼粼而来,货物川流不息,走夫肩挑手提奔波忙,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生活的烟火气。
平原城,在战火交织间,赢得了短暂而诡异的繁荣。
国相府外,刘玄德忧愁地看着沿街排队等候施粥的百姓难民,心中五味杂陈,念及府中钱粮日益减少,面色更显苦色,好端端一个大汉皇朝,天灾人祸不断,天子宛如傀儡,百姓黔首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中平元年起,先是黄巾作乱,后是各族叛乱,再是董卓入京,接着诸侯共讨,最后是诸侯混战。八年间,刘备吃过苦、流过血、杀过人,但是世道依旧是越杀越乱,“唉……这该死的乱世!该死的董卓!该死的世道!”
八年沙场秋点兵,八年苦战喋血,刘备满腔豪强壮志已然磨灭不少,当初那股我为天下先的冠军侯志向早已沉入心海。
而自己出身浮萍,上无先辈抚持,下无资财营生,奋斗八年才仅得小小平原国相,城中世家豪强蔑视,郡中官吏阳奉阴违,自己苦求城中富户开仓放粮以救百姓,可结果是一颗火热的心碰上一块块坚冰,但好歹天不负有心人,自家两位弟弟确实常伴左右,可算聊以慰藉。
“大哥!太史先生来了!”一个大嗓门响起,惊醒了沉思的刘备。
“好!快请!我们前往迎接!”听闻先生已至,刘备愁云漫布面上露出笑容,双眼透露些许期待。
太史先生,传闻青州人士,三年前来平原,日常乐善好施,无论贫富,公平对待,善教人读书识字,颇受百姓爱戴,更因一部《三字经》而名传冀州。自己刚任国相,就亲往拜访,多次来回之下,也是相熟颇深。于是,刘备趁机提出请先生授课。没成想,太史先生当场答应。
抬眼望去,迎面走来两大两小。
一个身材颀长,面白微须,二十四五年纪,脸上总是带一缕笑意,很是让人亲近。另一个身材粗壮,皮肤黝黑,满脸横须,旁人一看就是凶人,倒是与张飞无二。两个小的,高个的约摸十七八岁,一脸青春的模样,矮个的差不多十三四岁,一脸好奇之色。
“备,见过先生!”
“飞,见过先生!”
“慈,见过国相,见过张将军!”众人一一行礼。
“先生,请!”刘备恭敬道,丝毫不在乎来者年龄比自己小。
“国相请!”太史慈回礼。
稍许,众人一起来到国相府左厅书房。书房不大,陈列简单,但在其间等候的人可不简单。首位的是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后世奉之为武圣的关羽关云长,旁边的两位一胖一瘦、一高一矮,永远乐呵呵的孙乾孙公佑,和性情洒脱、不拘小节简雍简宪和。
三人见太史先生和刘备、张飞进来,纷纷躬身道:见过先生!
“呵呵,诸位客气,咱们都是熟人,不必见外!”太史先生笑道,“既然人齐,那咱们就开始吧?”
“大善!我老张最喜欢听先生讲排兵布阵呐!”张飞一听赶紧找地方坐下。
“先生请!”刘备将太史先生引到主讲台上,然后庄重的跪坐,一脸期待。众人也依次坐好,只有跟随太史慈来的壮汉,一脸不情愿的坐在后排。
“武安国,快坐好!”张飞一巴掌拍在武安国胳膊上,让其老实一点。武安国这才老实坐好,没办法啊,打不过人家啊。
“子义先生,不知今天讲什么主题?上次您讲的弩兵对骑兵排兵布阵真的是透彻,让我茅塞顿开啊!”刘备问道。
“诸位,今日不讲课,只讲三问!”太史慈笑呵呵说道。
“三问?”众人不解。
“一问黄巾为何而乱?二问天下乃孰人之天下?三问如何结束乱世!”
说及此处,太史慈也不由的扪心自问,自己所谓何人?
自从三年前不知何故,由一个后世政治老师忽然来到这个东汉末世,与正在辽东避难的太史慈合二为一,经过短暂的迷茫后,自己果断乘船南渡,回到东莱黄县,接上母亲来到平原城,三年布局,终于等到心目中的乱世明公,等到能可以最大限度接受现代理论的刘备刘玄德。
说起刘玄德,太史慈心中一阵唏嘘。这位皇叔颠沛流离半生,一路仓皇寄人篱下,筚路褴褛中途创业,五十知命方而入蜀,可中原曹操已成大势,就算诸孔明有逆天之能亦不能扭转乾坤,而后三马食槽,欺孤儿寡母而得魏国江山,百年后竟引得五胡乱华之惨状,我数千万汉民尽皆为外族两脚之羊。太史慈每念至此,心中愤懑万千,今上苍给予机会,此生定当扶汉室,救万民,建盛世,以全皇叔白帝托孤之遗憾,扬我泱泱大汉之雄风!
“黄巾??”云长充满疑问。
“对。”太史慈说,
“先生请讲!”刘备以前觉得黄巾暴乱是为了富贵,但经过这么多年,总感觉不是很透彻,有很深层次的原因。
“讲黄巾之前,我们先讲,天下乃何人之天下?”
“自是天子!”
“官吏!”
“士人!”
“哈哈!诸位皆有各自理解。那就请大家带着疑问去听。”太史慈道:“天子视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士人宣称天子与士族共治天下,官吏则辩解说,民为羊当牧之!”
“先生,那天下到底是何人之天下?”刘备等众人疑惑道。
“诸位可知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之言?吾以为,此言已道出至理!民者,国之本也!尔等一切吃穿用度、一切宫殿砖瓦皆由民所造。
但可惜,历来当权者往往忽视这股巨大的力量,以臣民、士民、庶民来分天下之民,更有刑不上士大夫之说!天子治民以愚,目的是怕被人推翻;士人官吏治民以劳,视庶民黔首为工具,死命压制奴役,生怕民众觉醒。
故而天子与士族皆垄断文化,不予平民百姓任何上升之机会。而随着一个王朝发展到最后,这种压制和奴役到达极点,则会揭开乱世!待天下出现一个新的为百姓着想之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又开启一个新的王朝,而后就是重复又重复,不断轮回……”
“这……”刘备众人心中震撼,宛如看到一个个皇朝建立而又毁灭。
“那先生,可有一个永久的皇朝?”刘备小声问道。
“没有!只有永久的民族,只有永久的国家,却没有永久的皇朝!吾认为,皇朝只是国家民族的一个统治集团和统治方式,不管今后会出现何种形式的统治集团和统治方式!在这一点上,吾认为我大汉皇朝历经四百年的不断巩固加强,
已经为我华夏民族建立起统一的文化和统一的制度!大汉之所以为大汉,其伟大在于其为我们华夏民族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汉!”太史慈激动道。
“是极!我们都自称汉人,而称外夷为蛮族!”众人称是。
“呵呵,在这,要说的是,汉,乃是一个包容的民族,几百年前,我中华各地有秦人、有韩人、有赵人,而今都称为汉人!是故,我汉民族只要敞开心胸,扩充四方,届时百年之后,这天下依旧是汉人之天下!汉民之天下!”
太史慈补充道,“呵呵,有点扯远!回到正题,故吾认为天下乃汉民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吾认为,天下有德者掌之,此德非道德,乃可以爱民如子之心、施政养民之力、保境安民之能!倘若天子丧失这三德,天下倾覆,皇朝轮转!”
“轰……”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眼中一片茫然,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冲击,感觉自己的世界已经破碎,一股民的概念油然而生。
良久,太史慈见众人回过神,在此提问道:“黄巾为何而乱?天下,孰地最多?孟子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故,土地乃万民生存之根基也!”
“额,应是世家,皇帝也有很多田地。”张飞出身豪强,试探回答道。
“呵呵,翼德说的不错。据我考证,这世间田产最多者,乃以四世三公袁家、杨家为代表的世家,他们在朝廷占据重要话语权力量,有文化舆论控制权,在地方又有巨量田产、商业以及家奴。这些人应该占据天下人口的百分之一至二左右。”
“然后呢?”关羽急促问道,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关羽如振聋发聩般心神荡漾。
“其次,是地方豪强豪族,以在一地有话语权的家族势力为代表,比如翼德你们张家就可为代表,他们在朝廷中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力量,但在地方又举足轻重,同时也占据大量土地田产、商铺工坊,在地方上有较大的文化舆论控制权。他们占据天下人口百分之二至五左右。”
“先生说得对,在没有变卖家产前,我张家在涿郡也是响当当的,有很多百姓都依附我张家生存。”张飞若有所思道,
“然后我称之为富民。如有田自耕农,工坊老板,寒门和小商人等。这些人一般都会有余钱剩米,也能养活家庭家族。这个群体范围很大,可以说占天下人口百分之五至十左右。
“然后呢?”简雍问道,前面太史慈所说的富民,指的就是自己的情况。
“最后小民或者贫民,一般是少地、无地,靠出卖苦力来赚取钱财养家活口。这一点,国相想必深有体会。”
“额,先生所言甚是,我年少时,家中少地,几乎靠着母亲带着我织履贩鞋谋生,我当时应该就是先生所说的小民。”刘备回想起往事,顿时无语凝噎起来,也愈发想念母亲。
“先生讲的太对了!我当时为了躲避地方豪强追杀,在涿郡卖绿豆,然后就结识了大哥、三弟。”关羽也是回忆起当年的囧事。
“那先生,还有吗?”跟着太史慈来的两个少年异口同声的问。
“有,这就是最底层的家奴和奴隶了,他们不仅无土地,无农具,又无丝毫钱财,还没有自由可言。”
“大善!多谢先生!”过了良久,刘备等人从思索中醒悟过来。
“呵呵,诸位听完,可对百姓一词有何理解啊?”太史慈放下杯子,笑呵呵的问道。
“这,先生所言甚是有理,不过备仍旧初心不改,正如我和二弟、三弟誓言,匡扶汉室,上报朝廷,下报黎民百姓!
“呵呵,我前面讲的,只是正常情况下,但是现在大汉不正常了,世家豪强太多了,富民变少了,小民和奴隶太多了。黄巾起义最重要的原因,你们可知晓?”
“什么原因?”刘备问道。
“因为普通百姓、甚至富民都没有崛起的机会,大汉大部分的田产、商业都被世家豪强把持,没有遇到天灾还好,遇到天灾,小民们本就岌岌可危的经济就会崩溃。那你们可知,导致这个崩溃的原因是什么呀?”太史慈引导说。
“土地税收!是土地税收!”徐盛突然叫了起来,因为自己父亲就是因为交不起税,才会搬家的,在半路遭遇劫匪被害了,自己和幼妹遇到太史慈才逃过一劫。
“税!我明白了!”刘备脑中闪过灵光,“先生大才!备佩服之至!”刘备认真一躬。
“你们呢?”太史慈问关羽、张飞等人。
“不是很清楚,请先生明示。”关羽道。
“我打个比方大家就清楚了,”太史慈站起来,“假如朝廷需要10万钱来支持军队和官府的运作。朝廷也刚好有10万人,如果每人交税1钱,那所有人都毫无压力,这样朝廷运转的也很好,但是呢,这10万人里面有500人是皇帝或者皇家之人,他们是不用交税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们的。然后,剩下的人里面又有1000个官吏的,他们也是不用交税的,可是这些官吏有权力啊,他们就能让自己身边的1万人不用交税。这些可以说是世家,对不对?
这样算下来,还有人需要交税,但是这人里面,又有人帮官吏治理的人吧,那他们也能偷税漏税不交税。他们就是地方豪强豪族,对不对?
那剩下来的还有人呢?这些人里面,看到前面的人可以偷税,那我就投靠你啊,我听你的话、帮你干活啊,这样再去掉3万人,这些可以算做世家和地方豪强豪族的附庸。
这样我们算一算还剩下多少人要老老实实的交税,还有人!
但是,这人都老老实实交税的吗?不,还有一些没地、没钱的人,交不了税,怎么办?
我不当你们朝廷的人总可以吧,我躲起来,藏起来,这些人我们大概算6000人怎么样?
所以最后,整个朝廷只有不到4万人交税,来养这个十万人的国家!
这些还只是估算,实际上各世家豪强隐瞒的人口更多!
那问题又来了,假如朝廷遇到天灾了呢?总得需要加税吧,不多,每人加1钱。到最后,朝廷要运转,大世家不交税、地方豪强偷税躲税,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就要交税咯,但是收成就这么多,我也遇到天灾了呀,但是朝廷要向我加税,我怎么办?
“交不了就逃,要饿死了就反?”关羽张飞疑惑顿解。
“呵呵,那诸位可明白我们大汉问题出在哪了吗?”太史慈继续引导。
“先生莫非是说,因为世家豪强占据大量土地,而且想方设法避税、逃税,而朝堂无力,或者说整个朝堂至地方都是世家豪强之人,也会想方法帮忙?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对吗?”刘备说道。
“呵呵,诸位现在都明白,黄巾为何要起义?”太史慈笑问。
“原来如此!”刘备沉思片刻说道,关羽等人则震撼,这些从没有人告诉过自己。
“那又如何匡扶汉室,结束乱世呢?”刘备问道。
“呵呵,下文分解!”太史慈微笑道。
【您的支持就是西峰最大的努力,若您觉的可以,新书不易,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