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沈家不缺钱,先不说沈溪控制的商会赚取的巨额利润,仅仅正德皇帝多次赏赐累积起来总价值便超过十万两银子。

官兵军饷也不需要沈溪来操心,朝廷一直都是足额支付,南京小朝廷更不敢“漂没”沈溪的钱,一文不少地送到新城,然后由沈溪主持下发到每一个将士的账户上,将士拿着凭证可以到新城钱庄支取。

但新城建设却需要资金持续不断投入,到现在已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支应困难。

沈溪不得不考虑如何增加进项,这涉及未来半年甚至几年时间新城建设项目是否会顺利竣工,也涉及大明科技是否能有质的飞跃。

不过对于眼前用度紧张的情况,沈溪早有准备。

新城开销用度,很大程度依赖于新产品销售所取得的利润。

之前因宁王叛乱,新城生产的商品流通起来非常困难,现在江西那边危机解除,大江恢复通畅,沈溪也趁机扩大销售力度,争取尽快恢复市场。

同时他还把新城制造的产品积极销售到全国,如此便可以在朝廷不调拨库银的情况下,使新城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从道理上来讲,沈溪还是要跟朝廷上奏,表明一下新城目前用度紧张,奏疏很快便发往京城。

沈溪这份上奏,更像是跟谢迁摊牌。

奏疏大约用了五天时间传到京城,通政司送呈内阁,谢迁在他位于长安街的小院打开沈溪的奏疏,手哆嗦着把奏疏看完,脸上神色波澜不惊。

此时谢迁对面坐着的是他信任有加的户部尚书杨一清,这次杨一清听说沈溪有涉及新城用度的上奏到京城,特来求见。

“南方的战事,终于结束了。”

谢迁放下沈溪的奏疏后,感慨地说了一句。

杨一清道:“在下实在不明沈国公之意……不知要从京师调拨多少银两过去才合适?”

谢迁打量杨一清道:“他要多少就给多少?这种事,最后还是要等陛下定夺,做臣子的不要想太多。”

这话更像是在搪塞。

杨一清大概明白谢迁的意思,低下头没有言语。

谢迁幽幽叹道:“说起来之厚去南边已近一年……这段时间南方经历连番风暴侵袭,好在北边波澜不惊,可老有人喜欢自作主张……”

杨一清听了谢迁的话,先是一怔,随即明白谢迁说的是谁。

并不是沈溪,而是之前绕过内阁,对朱厚照直接上奏的三边总督王琼。

杨一清知道谢迁虚报西北军情,逼迫朱厚照返回京城,结果却被王琼的上奏揭破,现在朱厚照回京路上吃喝玩乐,一点儿也没着急赶路的意思,如此一来恐怕短时间内很难返回。

谢迁的不满基本源自于此。

心里门清,但杨一清却故意装糊涂,道:“照理说东南沿海战乱已平,连宁王也已作古,此时更应休养生息……却不知为何沈国公非要滞留江南,还有意跟佛郎机人开战?”

谢迁道:“还不是他有别的打算……其实早些时候,老夫给他写信,让他回京,履行吏部和兵部尚书的职责,打理朝政,结果却惹来这份没来由的上奏……”

说话间,谢迁把沈溪的上奏放到桌子上,没显得有多气愤,神色有些让人琢磨不定。

随即谢迁转变口风,道:“不过……要确保大明海疆平靖,的确应该有所付出,之前截留的财货,若实在不行的话就送过去,如此接下来一段时间他的日子也好过些。”

杨一清又是一怔,没听明白谢迁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本来谢迁对沈溪有诸多不满,推诿之意明显,谁想转眼间便同意奏请。

杨一清心道:“谢阁老这是作何?之前不是说此等事都要等圣上批复?为何他却好像是要自作主张,把之前所拖欠款项都给补上,难道他支持沈之厚留在江南?”

不过仔细一琢磨,杨一清便明白过来:“谢阁老名义上催促之厚回京,但其实却巴不得之厚留在江南,毕竟之厚在朝中影响实在太大,他不回朝堂便不会有大的纷争,所有朝事谢阁老都可一言而决。”

想到这里,杨一清道:“谢阁老,那该补多少过去才合适?”

谢迁漫不经心地道:“以前拖欠多少,就给他送多少,陛下不是交待过么?这件事陛下早有决断,因此不需要再作请示,他现在这份奏疏……便当没看到吧。”

说完,谢迁拿起沈溪的上奏,当着杨一清的面,直接丢到炭火旺盛的火盆里。

杨一清这一惊不老小。

有人居然敢把朝中大员给皇帝的上奏直接烧毁,还是堂堂首辅大臣这么做,而上奏者更是朝中影响力巨大的沈溪,这不是公然挑战皇帝的权威是什么?

杨一清面对此等情况却不敢多言语,对他来说眼前所见实在太过震撼,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谢迁道:“他所求老夫满足他,不想他惹事生非,他应该理解才对……希望他不会胡乱说话。”

杨一清暗自叫苦:“谢阁老当着我的面烧沈之厚的奏疏算几个意思?拖我下水!?还是说谢阁老觉得如此做无所谓,就算陛下知道也不会加以怪责?这怎么可能!这是沈之厚上呈给陛下的奏疏,他一介阁臣有何资格如此做?”

杨一清试探地问道:“这奏疏,只是誊本?”

“原本。”

谢迁瞄了杨一清一眼,“且是孤本,老夫没让通政司那边留档,这种事最好不要让陛下知晓。”

杨一清心里直打鼓,不过他现在大概明白,自己上了谢迁的贼船,他可没胆量站出来“揭发”,主要是他不清楚这件事背后到底有多少关联的人和事。

“老夫知道你在想什么,不过是非常时期罢了,之厚在江南一年时间,从无到有建设起一座城池,平息倭寇,佛郎机人远遁,实在居功至伟……老夫不是不知他的功劳,但有些事必须要按照朝廷的规矩来,不能由着他的性子行事。”

杨一清又在想:“这是指桑骂槐?还是有意提点我?”

谢迁站起来:“既然之厚现在有需要,钱粮方面尽量满足他,从京师府库调拨不合适,就从江南支应。尽量保持低调,避免引起什么波澜,就算去年因战乱未曾给他填上窟窿,现在填上不就行了?”

杨一清想不明白谢迁的用意,但还是起身行礼:“在下明白。”

……

……

杨一清说明白,但回去之后仍旧百思不得其解。

谢迁的举动在杨一清看来太过“疯狂”,他觉得此时的谢迁已不合适再当首辅大臣。

杨一清回到户部衙门后,屁股还没坐热,门外有人来报,说是工部尚书李鐩前来求见。

“多半也是因之厚之事。”杨一清心中有些担忧,“来得可真不是时候,但有些事跟他商议一下也无妨。”

杨一清出来见过李鐩,略微寒暄后二人来到相对隐秘的户部后院花厅,对桌而坐。

李鐩简单问询了一下户部情况,便把自己的来意说明:“刚得到消息,说陛下有意在运河沿线几座城市修建行在,需要自京城调拨帑币和工匠,应宁你可知晓?”

杨一清摇头:“这是工部之事,在下怎知?”

李鐩叹道:“说起来可真稀奇,这次是陛下直接派人回来传他的口谕,绕过内阁,直接跟工部提要求,但其实调拨钱粮以及建设物资,还得户部支持……可户部竟然没得到通知,真是稀奇。”

杨一清道:“运河沿线修建行宫,没什么实际意义啊……陛下此番回京,不知将来是否有巡幸江南的机会……你为何不直接跟陛下上奏,提出这个疑问,或者去跟谢阁老商议?”

杨一清的问题,李鐩很难面对。

李鐩苦着脸道:“谢阁老的脾气,应宁你并非不知,若与之商议,立即便会把这件事闹得朝野皆闻,无论最后是否要修行宫,都会闹得不可收场,实在没那必要。若单独上奏……如今工部哪里有那权限,有些事照样要过谢阁老之手……其实在下领谕旨后脑子有些懵,所以前来跟应宁求证一番,若是户部没得到消息,事情应该可以缓缓吧?”

李鐩说话时眼巴巴望着杨一清,希望对方出谋划策。

但此时杨一清正为谢迁烧毁沈溪上奏之事而烦恼,无心去想有关皇帝建行宫的事。

杨一清道:“不知是陛下坚持要建,还是陛下身边人有这种想法?”

李鐩想了下,随即摇头道:“不知。不过皇上派来的人,乃司礼监随堂太监,行事神神秘秘,按照来人话中之意,圣旨随后就会到。”

杨一清微微点头:“那就先等圣旨吧,调拨钱粮物资本就非工部职司,你有理由拖延,若实在不行的话就去求助谢阁老。”

“之厚没回京,朝事还是应以谢阁老马首是瞻,遇到为难的事情,不必考虑影响如何,只管跟谢阁老说明白。若你知情不报,便等于开罪谢阁老了。”

李鐩苦笑道:“难道非要走这一步?若是能直接劝谏陛下放弃大兴土木的念头,不是不用大费周章了么?”

杨一清见李鐩为难的样子,心中不由想:“不知从何时起,谢阁老已如此不得人心,或许朝事真应该由之厚来担当,至少之厚做事不至于每次都跟陛下闹得僵持不下。一些事上,谢阁老的确有欠妥当。”

……

……

朱厚照离开扬州没几天,又在淮安府城山阳县城安营扎寨。

此时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山阳县城位于黄河以南地界,扼黄河和运河水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城里除了建有府衙和县衙外,漕运总督和南河总督也驻节于此,附近又有烟波浩渺的洪泽湖,风景迤逦,名胜众多,引人向往。

朱厚照仍旧带着苏通、郑谦和唐寅三人去各处游玩,跟当地士子打成一片,好像朱厚照回京之路除了游玩没有其他好做的。

此时张苑很着急,之前他主动跟朱厚照提出要在大运河沿岸的徐州、山阳和扬州修建行宫之事没了下文,京城那边也没消息传回,不由如坐针毡,毕竟涉及敛财大计,他不能不慎重对待。

跟地方官员和将领伸手讨要银子太过危险,朱厚照盯得紧,若是从工程款中做文章的话,那中饱私囊的机会大得多。

这一点他也是跟李兴学的,昔日李兴督造皇陵,狠狠赚了一笔……论敛财的本事,张苑对李兴佩服有加,此时不过是依样画葫芦。

张苑鼓动朱厚照催促京城那边送银子来,此时沈溪已然得到朝廷的回复。

户部来函说明会补上之前半年多时间朝廷拖欠的修造新城的银两,一次性调拨等价于八十万两银子的物资,虽然这笔款项对于新城建设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在沈溪看来,谢迁已然难得大方一回。

“这数目听起来很多,但其实差强人意,老爷在新城耗费的资金应该超过五百万两银子了吧?”

惠娘作为新城大管家,对账务情况非常了解,她拿到这数字后,第一感觉就是少。

沈溪道:“五百万两不到,二三百万两是有的,当然若是算上一些以物易物的投入,还有将士的辛苦,就不止五百万之数了。”

惠娘叹了口气:“没想到一年下来花费这么大笔钱……京城调拨太少了,但若是能运来的话,多少能解燃眉之急。”

沈溪笑问:“是吗?”

惠娘不知该如何应答,显然八十万两银子根本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沈溪道:“建设工厂,居民区,持续不断建造蒸气船,还有研究蒸汽机和供电技术,起码需要投入五百万两银子,这还是建立在物价不上涨的情况下。一年不到,因我造这座城市,木料、石材和钢铁等物资价格贵了许多,想从民间筹办太过艰难。”

惠娘望着沈溪:“那该怎么办?朝廷没法提供,那该从何处支应?况且国库显然没那么多钱拨付,就算有也不会轻易给老爷吧?”

沈溪点头道:“有关物资调拨问题,我会继续跟朝廷提请,这次明显是拆东墙补西墙,把原本就该属于新城的建设资金补上了。我猜想多半是谢阁老从中作梗,下一次我上奏,可能就不通过内阁了。”

对于朝中事务,惠娘不太明白,也就不想针对这方面的事情发表意见。

沈溪站起来:“账目给你送来了,按照朝廷批复,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物资就能到位,接收和分配工作就交给你……我先走了。”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带着仓库到大明佣兵的战争捡个王爷来种田唐朝工科生神圣罗马帝国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从李元芳开始大秦之召唤群雄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无双战神之我为吕布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并汉贞观俗人妖孽丞相赖上门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大唐俏郎君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神医狂妻:邪帝,好闷骚御宠腹黑贤妻汉末天子学园都市的第六等级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至尊剑皇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食王传吞天神王明末:造反自封镇北王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回到远古建华夏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请,卸甲!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大秦我不是奸商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初唐瓜怂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故事连连看魂穿之打造盛世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三国:开局截胡关羽,割据地盘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穿越我是胡亥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开局皇帝:我爆杀五万大军!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综武,绑定系统从秦王宫开始签到臭山贼,朕怀孕了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三国:开局死尸堆,砍到天下一统红楼之姓贾非贾家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大秦世子之首富老婆是反派一本万道书:六皇子他赢麻了!抄家流放,开局送我四个美娇妻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穿越仙秦,开局战胜霍去病不良锦衣织罗网觉醒恋爱系统,我发动世界大战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大明:开局将朱祁镇驱逐朱家!系统:召唤千古人杰,铸造万古仙三国:手握召唤系统大秦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统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