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仲秋十七,也是大宁七十八年,摄政王东方清辞登基,祖承天制改年号为天历,自此号称天历帝,统治期间一并称天历年间。
这一日,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庄严的氛围之中,皇宫的太极殿前,庄严肃穆的登基大典正在举行。
摄政王东方清辞身着华丽的黑金龙袍,头戴皇冠,霸气无双地登上了皇位。他的目光透着威严,扫视着下方恭敬朝拜的百官。
随着登基仪式的完成,百官们纷纷跪地高呼万岁,表达对新帝的敬意和忠诚。
跪拜的人中有东方逸、东方澜、东方瑞及其他皇室的人,自从东方清辞造反那日起,他们这些人就一直被关押在皇宫,根本出不去。
直至今日新帝登基,他们才得以放出。
而太后、皇后、长公主等皇室女眷此刻还软禁在后宫中。
良久,东方清辞才高声道,“平身。”
全体文武百官起立,并立在太极殿两侧。
由于刚登基,朝堂上的事还有许多未处理,东方清辞不待众臣启奏,直接一连串的事情吩咐给六部,以及六部下的二十四司,公务全都安排的满满的。
安排的公务大致如下:
吏部:一月内上交大宁现有官员最新名单,包括他们的祖籍出处、考课、任免、调遣、变任记录。
户部:三个月内完成大宁田地、户籍的排查、上交三年内民间赋税、官员俸饷的账册,排查还要求细到每一户人数、人员情况、田地多少,以及男丁岁数等。
礼部:原三年一次科考增加改为每年一次科考,广纳有能之士,半月内修改完善礼法,完善宫廷奴隶制等。(这里说一下,为什么之前穆正庭做为礼部尚书,却无法管学士科考这一块,因为东方昊天知道他有几斤几量,以穆正庭的才能还不配掌管科举这块重任,再者,那个时候刚好前尚书病故,把他抬到尚书也只是为了牵制镇北将军府。)
刑部:一月内完善刑法,把狱中囚犯派去挖矿、修路、造桥、让他们赎罪,东方清辞声称不养闲人,罪行严重的称不必再留,直接处已死刑并斩首示众。
兵部:重新拟定服兵役,并开启全国征兵扩充兵员、每一户人家满十六岁的男丁必须上报一名参与服兵制;还有,对此次立功的士兵加以奖赏、收归编制,做好伤员安抚。
工部:东方清辞预计来年初修建晋城至平洲的大运河,要求工部现在就开始筹备。
劈头盖脸一顿吩咐,百官都傻了。
这些事情从天子嘴里说出来就那么几句话,可真要实施起来将会遇到种种不可遏制的问题。
此刻,官员们只觉得头大,心里有苦说不出,可也只能埋头一 一应下。
现在龙椅上这位的性子可不似上一位,谁敢反抗他,那可是动辄掉脑袋的事。
“事情都记下了吗?”
东方清辞冷悠悠的问道。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宛如来自地狱,让人听着毛骨悚然,百官含泪回答,“回禀陛下,臣都记下了。”
“既然记下了,那就退朝。”
官员们不敢多停留纷纷离开太极殿,他们连头也不敢回,加快步伐走出太极殿,像极了在逃命,仿佛殿中有一头恶魔要追上来一样。
其实,这些官员主要是怕身后那位,怕他再叫回去处理个其他事,那他们就真的要告老还乡了。
李公公看着众臣离开的身影也不禁捏了一把汗,他拿着拂尘的手止不住地抖了抖。
待在这位身边真是亚历山大啊!
而东方清辞看着众臣的举动,脸阴得不能再阴,可他就是这样,没法改变。
太极殿外,东方逸、东方澜、东方瑞等人跟着朝臣们一起走出。
看来,皇上是放过他们了,众人不禁松了口气。
所有人打道回府,可走之前,东方瑞一脸怨恨的对着着东方逸、东方澜冷哼了一声,随后甩袖从他们身旁经过。
东方逸摇头,他就不懂,都什么时候了瑞王还来摆脸子,这帝位争夺到最后还不是摄政王登位,他真看不上瑞王那些操作。
一旁,东方澜心情担忧,他拉住东方逸道,“皇兄,如今皇叔当政,我本以为他与父皇的恩怨,必会对我们赶尽杀绝,没想到只是软禁我们几日。”
东方逸心底了然,回道,“或许皇叔并非传闻那么残暴。三哥非太子,你我权势不足,也没有那个心思,这大宁也只有皇叔这样的人坐镇,别国才不会来犯。”
“七弟,别多想了,既然皇上放我们一马,后续断不会再追究。”
“走吧!”
东方逸拉着东方澜远去。
说到别国不会来犯可说对了,摄政王短短几日造反登帝,原先北烈国本打算挥兵南下的,可他们知道摄政王登基的消息后,一时间踌躇不已。
“皇兄,你说三哥他,还活着吗?”
东方澜一脸郁色问着东方逸。
想到了三哥的事,东方澜就无比痛心,眼中充满了哀伤和绝望,他一直担忧东方辰的处境。
这几日发生的所有事,颠覆了他的人生,他一日之间成长了许多,本来他只想背靠大树做一个闲散王爷的,今后恐怕不行了。
东方逸拍了拍东方澜的肩膀,道,“七弟,我们还是尽快回府吧!府中还有人在等你我,若你要找他,兄长可帮忙一二。”东方逸清俊的脸上一片真切。
东方逸心知东方辰、宋丞相等人的事对他这个七弟的打击很大,他们这一脉,他只有这一个弟弟了,他很怜惜东方澜。
“臣弟多谢皇兄。”
随后,两个难兄难弟就这样一同朝宫门而去。
阳光洒在青砖上,把这古朴的青砖镀了一层金,东方逸和龙方澜并肩而行,他们大步前行,余辉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似诉说着他们沉重的心里路程。
往昔已不再,这一刻,东方逸和东方澜他们才是真正感同身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