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伐魏方略
这半年来,《汉风》连篇累牍刊登魏国主袁绍的罪状,号召幽冀有识之士弃国贼、就朝廷,并督促沮授、张合、阎柔、鲜于辅、鲜于银、淳于琼、蒋奇、严敬、韩荀、吕旷等军方将领,审配、郭图、逄纪、高干、辛评、辛毗、张导、荀谌等文臣,赵叡、甄俨、温恕、高蕃、王松等郡国守相,拨乱反正,弃暗投明,诛杀袁氏。
若早来归,其罪可赦。
若怙恶不悛,朝廷讨平幽冀之日,一律诛杀。
这是明面上的动作,北密谍司暗中更是频频出手。
收买、拉拢、威胁,金银攻势收效甚着。
更散布大量消息:
“沮授拥兵自重,欲举军投朝廷。”
“河北诸将中,汉主唯忌惮淳于仲简。汉主对淳于仲简不得重用,暗中庆幸不已。”
“田丰私下口出怨望之言,声称满朝奸臣,若魏主不能收之,日后汉主亦将诛之。”
“袁谭不满魏主立袁尚为太子,阴谋作乱。”
“鲜于辅与吕虔书信往来,心存观望。”
“阎柔与汉主相识于微时,汉主常叹息未得阎柔之用,憾甚。阎柔颇为动心。”
“张合、邢颙与汉重臣沐并为旧识,沐并多次写信给张合,张合皆秘而不宣,不知其内容。”
这些消息有的通过商旅传播,有的则是魏国间谍“千辛万苦”打听得到,都通过逄纪传入袁绍耳中。
袁绍对众人道:“此刘玄德反间之计,朕岂会中计?”
话虽如此说,心中还是不托底,尤其是沮授兵多权重、袁谭心存怨望等,说的都是事实,至于是否会投刘备、是否会作乱,这些就很难查探清楚了。
袁绍命逄纪严密监视袁谭异动,又派高干为沮授参军,名义是增强沮授军团实力。
逄纪得了尚方宝剑,追根究底,必要查个水落石出。
一时魏国上下人人自危。
逄纪查到田丰头上。
田丰大怒,上书切谏,言辞激烈,语气不顺。
袁绍将田丰奏章拿给逄纪看。
逄纪看到奏章中说自己“刚愎自用,志大才疏,乃谗佞小人,误国之贼”,心中恨极,向袁绍免冠谢罪,力陈田丰跋扈之状,道:
“车骑拥兵于外,尚书令悖逆于内,两人交情莫逆,一旦作乱,魏国非复为陛下所有。臣冒死进言,请陛下察之。只要与国有益,臣死无恨!”车骑将军沮授,尚书令田丰。
袁绍问逄纪有何建议。
逄纪道:“车骑目前反迹不彰,臣不会故意诬陷。臣所言乃是车骑拥兵十万,占国家兵力之半,一旦为众人所推,即使不作乱也不可得矣。
以汉主之宠信田豫,仍旧分其兵权。田豫原统领十军,如今只统领六军。可见人主不可将权柄集中于一人。
因此,臣建议分车骑之兵为五,分尚书令之权为三,使臣子互相制衡,欲为乱而不可得也。”
袁绍深以为然,但觉得只给沮授两万兵,有些太少,于是折中一下,分其兵为三,沮授统兵五万,分两万兵给汉主忌惮的“名将”淳于琼,将后者调至河洛前线,分两万兵给戴罪立功的严敬。
张合手中军队也一分为二。
以侍中辛毗分田丰之权。
如此一来,前线各将领兵力如下:
沮授:五万。
淳于琼:五万。
张合:三万。
鲜于辅:两万。
阎柔:两万。
严敬:两万。
审配:一万五千。
原来沮授可以节制张合、阎柔,现在各将均归属袁绍直属,由袁绍在邺都进行遥控指挥。
邺都距离前线不算太远,袁绍认为指挥效率没问题。
就算略有下降,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是值得的。
沮授接到命令后,对其子沮鹄叹息道:“大敌当前,君臣相疑,为之奈何?”在外面沮授刚强果敢,总是自信满满,现在私下对儿子,才流露出内心的无奈与愤懑。
沮鹄年方二十岁,自幼被沮授带在身边耳提面命,授以战阵之事。他露出怒容,道:“陛下为宵小蒙蔽,猜疑忠臣,如此下去,焉能不败?田公在朝,当将此辈全部革除出朝廷才是。”
沮授苦笑道:“田公自身难保,何谈革除他人?”
沮鹄不解道:“陛下近些年奋发图强,应该知晓谁忠谁奸,为何不能亲贤臣、远小人?”
沮授道:“贤臣方正,规谏人君使不得尽意,忠言逆耳,向来不讨喜。小人则阿谀奉承,一味迎合,贴心顺意。想要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并非易事啊!”
沮鹄道:“父亲此前谈到陛下败公孙、破黑山,英姿奋发,宽宏大度,认为乃真主。如今不过六七年,就变成这般模样。面对汉主大军,我大魏恐有倾覆之危。若果败,父亲有何方略?”
沮授正视沮鹄,道:“鹄儿,陛下委我以方面之任,并无相负。牢骚归牢骚,我宁肯为陛下而死,亦绝不背主求荣。忠义二字,乃是为父立身之本,也是咱们沮家之根基。人谁不死,死有何惧?只要秉承忠义而行,声名可百世流芳,沮家也可长保家声。汝切不可背!”
沮鹄肃然道:“谨遵父亲教诲,儿绝不会让父亲和沮家蒙羞!”
沮授安排分兵和淳于琼的事宜。诸将皆不愿随淳于琼,请求仍旧隶属沮授。
平时也就罢了,如今战场之上,立尸之地,诸将本能地要将身家性命绑在更有能力之人身上。
田豫如今已是天下名将,而曾败于沮授之手,身为所俘。田豫灭凉汉、定凉州,威名赫赫,也给沮授增添了许多威望。
关羽亦是名将,在击破曹操中斩将夺旗,立功无数,后又斩颜良、杀陈宫,逼降吕布,如今独当一面,与沮授对峙于河洛。然而却落在下风。
魏国诸将选择性忽略当日田豫率领的乃是偏师、关羽兵力逊于沮授,一致认为沮授力压东汉两大名将,其能在整个天下可谓首屈一指。
沮授劝诸将道:“此乃陛下圣旨,君等快快散去。左将军德高望重,允文允武,有其统领,君等定能再建奇功,不负陛下所托!”
好说歹说,这些被袁绍下旨划拨给淳于琼指挥的将领总算怏怏向后者报到。
淳于琼得知事情经过,勃然大怒。他怒火不敢朝着这些不情不愿的将领发。兵为将有,这些将领个个都是实力派,万一逼反就不妙了。
一腔怒火和怨毒全部倾泻在沮授身上。
淳于琼恨恨道:“汝仗着有雄兵在手,飞扬跋扈,欺人太甚,老夫必报之!”
盘算着与汉军作战时,如何给沮授拉后腿,削弱其力量。最好汉军与沮授两败俱伤,然后自己趁机攻之,击败汉军,吞并沮兵,大收渔利。届时若沮授死于乱军之中,也是正常不过。
想到得意处,淳于琼把玩着所为荆州巨商蔡晔送来的上好玉佩,不由掀须而笑。
太原郡,臧霸与张燕、凌操谋曰:“陛下令我等袭扰冀州腹地。我意明攻上党,实出井陉,直捣常山、巨鹿,将幽冀拦腰切断。君等以为如何?”
张燕两年前曾在幽州转了一圈,被袁绍逼迫,又经太行山谷退回太原。
凌操军最近刚被刘备调到太原。原属关羽指挥的清平右军高览被调至汝南。高览毕竟是袁绍旧将,还是不让他为难了。
高览接旨大喜,感激涕零。他不是不想在伐魏之战中立功,但当今之世崇尚忠义,他若对袁绍不留情面,奋勇作战,就会被人讥讽为不念旧主,过于凉薄;若对袁军手下留情,更加不行,那是对刘备不忠,触犯军法,其罪当诛。
不跟袁绍照面,最好不过。
汝南与南阳接壤处,乱山之中,又有贼寇出没,高览、许定与荆州张允、庞季合兵剿之,斩杀贼首,俘获数千人,皆释放为民。
对臧霸的勇略,张燕深表赞同,道:“宣高之计甚佳。袁本初境内豪强四起,处处保聚,我等可将其留待以后收拾,先集中力量攻击郡府县寺,则如入无人之境矣!”
凌操资历浅,勇气却不浅,也赞同臧霸之计。
诸军宣教、参谋等经过分析,都认为有北部军团关羽在黄河、陛下在洛阳吸引袁军注意力,抓住时机突入魏国腹心,有惊无险,又能建立奇功,皆表赞成。
臧霸作为临时节制三军的都督,派使者将方略飞骑报于刘备。
刘备写了手谕交于使者送给臧霸等,道:“计甚佳,可择机行之。遇事由三军长、宣教、参谋共议,若众议不决,由臧霸决之。战机稍纵即逝,一旦入冀,可便宜行事,不必先请。”
臧霸接旨大喜,对张燕、凌操道:“陛下知兵善任,吾等何其有幸!”激励三军,窥伺常山,而大张旗鼓,做出南下河东与高顺汇合夺取上党之势。
臧霸欲立奇功,同样作为偏师的东部军团吕虔也不甘后人。吕虔现军衔为镇将,讨逆军军长为原宣教田雒,加上严朗、于禁,也是三军。
田雒自幽州跟随刘备,原为公孙瓒所拨屯兵。
严朗则出身于赵云部曲。
吕虔道:“鲜于辅虽与袁本初结亲,表面看战意甚坚,其实内心仍有观望之意。
我军散布消息后,袁本初对其大起猜疑,将其军一分为三,以审配、苏由分领之。
这更引起鲜于辅自外之心。
若我军舍鲜于辅不攻,装作直扑魏郡之势,急切来阻截之人必是审配。
届时可伏击审配,一举灭之。审配灭,鲜于辅势孤,可行怀柔之计,暂时羁縻之。
则我军可长驱西上,攻击邺都。此奇功也!”
严朗和于禁对望一眼,皆觉得吕虔此计有些冒险。要知道鲜于辅、审配、苏由合兵四五万人,分兵后兵力最少的苏由领兵一万,审配领兵一万五,鲜于辅兵力两万。汉军只有步骑一万七千,若攻击审配时,鲜于辅没有选择观望,而是加入战团,汉军必败。
按照刘备给东部军团下达的任务,只要能牵制住鲜于辅等,不让其分兵救援邺都,就算大功一件,何必冒险去夺取什么奇功?
吕虔是镇将,军衔比于禁、严朗都高出不少。于禁是裨将,严朗是郎将。但吕虔不想以军衔压人,而是努力说服。另外,现在是商定战略之时,非是战场之上,那时候吕虔之令,严朗和于禁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现在东部军团的方略还要报给刘备审批,严朗和于禁都可以发表意见。
严朗道:“从平原至邺城,五六百里,河流密布,想要奇袭亦很难达成,一旦被魏军包围,恐有覆亡之危。”奔袭邺城的成败,全部寄托在鲜于辅作壁上观之上,不是稳妥之策。
听了严朗和于禁的顾虑,吕虔仍持己见,指点沙盘,更加详细地阐释自己的理由,一番话说得严朗、于禁有些意动。
脑子迷糊了。赵云升为准将,调至吕布军团了。吕虔麾下三军,讨逆军田雒,折冲军严朗,振武军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