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樟木!百年红樟木!”
李逸德老爷子揭秘,神思回味,似乎在回忆过去。
“太好了,四个槽子,正好打四个樟木柜子,我那些东西有地方放了。”
“拆了有点可惜,放到以后,这样的老物件可不多见了。”
“要不就留着以后捐博物馆?”
“博物馆?哪有要粮食槽子的,我就是随口一说。
打几个柜子吧,你看看这颜色。
这么多年过来,都变成深红色了,香气还有,好木料,不打柜子确实可惜了。”
李老爷子擦去粮食槽子的表面浮灰,再深深蹭了几下。
果然木板颜色泛红古铜色,纹理清晰好看。
高扬心想,爷爷当年家底挺厚啊,粮食槽子用樟木,有点奢华。
不知道还有多少家底被人搞走了。
两人继续往院子里走。
妮妮在高扬怀里,好奇地四下观望。
高扬一边走,一边给妮妮介绍。
“这是我爷爷留下来的院子,喜欢吗?”
妮妮歪着头想了一会,问:“爸爸,你的爷爷,那我该叫什么?”
“叫太爷爷。”
“太爷爷,他在哪里?”
好吧,这话问的,接下来就是生与死的人生哲学了。
“他老人家早就去世了。我的爸爸你的爷爷也去世了。
人总会死的,但是活着的时候,一定要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要么是房子钱物,要么是精神财富,这样才不会白活一生。”
这番话,既是说给妮妮的,也是说给高扬自己的。
不管妮妮听不听得懂,总要说。
千万别小看小孩子,教育就是这么潜移默化。
“我记住了。”妮妮点头。
小大人一般的妮妮,让李老爷子感慨万千。
要是早年间,有人给他讲过这么一番话,他也不会把家败了。
三人继续往里走。
这是一个不太标准的两进院落,前院南墙明显是为了开粮店,加盖的三间房。
前院东西厢房各一间,院子很窄。
长约六七米,宽约十六七米。
院子里有两株海棠树,可以想象春天繁花似锦,秋天红果累累。
“南墙粮店三间房,开个饭店不错。”
高扬一边走一边和李老爷子聊。
“开饭店?现在私人能开饭店?”
“会的,迟早的事。”
穿过垂花门,就进入后院。
它比前院大两三倍,东西厢房各三间。
北屋五间。
李老爷子进来,沉默良久,然后才介绍:
“西边两间是你爷爷平时休息的卧室,东边两间是账房办公的。
正中的堂屋,是会见客人的地方。”
“老爷子您这么熟悉,莫非您是?”
“没落的时候,给你家老爷子干过小半年账房。”
怪不得李老爷子这么熟悉。
“要不是老爷子收留,我就饿死在街头了。”
两人沉默一会,李老爷子指着堂屋顶说:
“这里应该有一块牌匾,写的是《耕读传家》,你能写小说,或许是遗传。”
哦哦,要不自己是穿越党,高扬还真信了。
由于是粮店办公用的,这座两进院落,并没有乱七八糟的防震棚。
倒是粮店收拾出来的小厨房还有厕所,设施还算不错。
省了不少事。
相比杏花胡同六号,这里简直就是一方净土。
“老爷子,咱们要不搬来一号院,六号院好好收拾?”
“一号院真不错,就按你说的办。”
高扬锁好各个房间门,再锁了大院的门。
三人回到六号院,院子里一片狼藉,林琳站在那里,呆呆发愣。
“妈妈,院子里的奶奶们都搬家走了。”
“是吗?”林琳从高扬手里抱过来妮妮,目光询问高扬。
“哈哈,媳妇,落实政策,归还了我爷爷的房子,再告诉你个惊喜,一号院也是咱家的。”
林琳一脸的不敢相信,过后是惊喜。
“太好了,咱们有大房子住喽,妮妮高兴吗?”
“我喜欢一号院。”
“为什么呢?”
“一号院比这里大。”
好家伙,从小就知道什么好什么差。
接下来,高扬跑到李老爷子西厢房,两人关起屋来研究。
最后又跑去找来区维修队的刘师傅,他正好退了。
他经验老道,最终定下方案。
由他主持修整六号院,保留大院原来的格局,后来私搭乱建的,全部拆了。
“小子,你这一下子阔了,可别忘了李老爷子。”
刘师傅和李老爷子早就认识,也不见外。
“这必须的啊,这么多年,李老爷子就是我的亲人,您放心吧。”
李老爷子很欣慰,喝了一口小酒。
“另外,你这六号院,全部收拾下来,连工带料,要花不少钱。
我找的师傅都是专门干这个的,工钱可不能少了。”
高扬一拍胸脯:“这您放心,少了谁的也少不了您的。”
李老爷子嘿嘿笑着:“刘师傅,你就放心吧,这小子捞钱的水平,比他爷爷差不了多少。”
高扬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前后院的厨房卫生间,下水道要连通街上的大茅房,这是个大工程。”
“确实是大活,多下点功夫挖坑呗,工钱到位,挖到后海也没问题。”
“哈哈,刘师傅您真幽默。”
说说笑笑之间,基本定下来下一步改造修整的方案。
第二天,高扬找耿小军要人。
呼啦啦来了四十个待业青年,嘁哩喀喳,一号院打扫干净。
又忙活一个来小时,把家搬到了一号院。
高扬一家三口住在后院正房,李老爷子住东厢房。
林琳跟单位请好假,彻底担负起女主人的角色。
指挥这帮待业青年男男女女的,有声有色。
林琳暗地里心说:怪不得当初老娘说,高扬家里没有长辈,嫁过去,立刻就当家做主。
这感觉真好。
当天上午,刘师傅就拉来了三个退休同事老师傅,开始测量计算。
到底需要多少砖瓦,多少木料,多少人工。
第二天,施工队就进驻六号院。
第一个项目就是拆!
高扬拿起毛笔沾满了墨汁,在防震棚墙上画了大大的圆圈,里面写个“拆”。
欣赏了半天,恶趣味搞完,问一边目瞪口呆的刘师傅。
“刘师傅,可以啊,施工队都有了?”
高扬打趣道。
“嘘,小点声,这不儿子刚接我的班,就找了个对象。
眼见着就要结婚了,不干点私活拿什么结婚?”
“说的是,可怜天下父母亲啊。这帮师傅手艺怎么样?”
“就知道你小子心眼多,这么跟你说吧,都是京郊的农民,祖辈都是干木匠泥瓦工出身。
说不定,你们胡同最里面的索尼王府都是当年他们祖辈盖的,你说手艺能差到哪里去?”
高扬,眼前一亮,还有这种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