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左翼受到严重威胁的英法联军不断从塞纳河南岸各地抽调兵力阻挡德军第一集团军,德军西线右翼主力第二集团军看破了英法联军防线上出现的漏洞,攻破凡尔赛,第三、四、五集团军突破塞纳河各处河段,英法联军不得不再次后撤退守奥尔良,在卢瓦尔河南岸设立防御阵地,并炸毁河面上绝大部分桥梁,以防止德军尾随追击。
于此同时,德军西线左翼主力第六、第七集团军渡过塞纳河上游向第戎方向前进,得到消息的法军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迅速从里昂北上。
11月8日,德军第六、第集团军与法军第一、第二集团军决战于第戎,双方一百万大军在这里进行了殊死搏杀。激战七昼夜,德军利用小股部队穿插突击,突破了法军防线,并在法军长达三公里纵深的防御阵地上穿梭分割包围,法军遂全线溃败,损失三十万人,残部十八万向里昂方向撤退。
鉴于远东战场的颓势,沙俄当局不得不再从抽调兵力增援远东战场,一个集团军的兵力二十万人走远东铁路被送到了哈巴罗夫斯克,这里靠近华国东北角上边境,远东铁路经过这里,日军想要夺取更多的土地也必须要经过这里。
由于日军在这一段时间损失也比较大,在攻克乌苏里斯克之后并没有大规模的行动,不过此时在远东地区的兵力已经差不多损失了大半。而日军现在正在用小股部队逐一夺取乌苏里斯克周围的沙俄城市。
冬季快要来临了,不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知道冬季寒冷的天气对后勤来说是极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双方都不约而同地想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再大战一场。已达到各自战略上的目的,而德国与英法已经开始了,沙俄和日本都各自在做着准备,奥匈帝国就是一个大酱油的,尽管国内兵力不少,可实际上的战斗力只能用豆腐渣来形容,它不给德国人拖后腿。德国人就得烧高香了,德国还要派兵支援它。以免它被沙俄和塞尔维亚得满地找牙。
关注完农业问题之后,萧震雷又将目光转向了工业和能源矿产业,国家想要发展,想要变强。就必须大力提高生产力,物资贫乏、经济不活跃都是生产力低下的缘故,生产力提高了才能解决物资贫乏的问题,才能让物资丰富起来,才能搞活经济。
而生产力的提高在于发展科技,这是前提条件,在有技术的情况下就要将技术用在发展生产力上,生产力包括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可以提高农业农业的生产力。例如机械厂生产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耕田机,工厂为农业生产肥料、农药、除草剂等等,这些机器都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反过来,农业的产量提高了,可以向工业输送足够的原料。这个时期绝大部分工业原材料都是农业提供的,例如经济类作物如棉花、黄麻、线麻、药材、生产燃料的植物等等,当然还有粮食类作物。合成类的工业原料在这个时期还是很少的。
除了农业之外,能源矿产业也为工业输送原材料。而工业又为能源矿产也提供高效率的挖掘和运输机器,可以说各行各业有很多地方都是相辅相成的。但总的来说,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动力,动力发达,那么这个国家就活力十足,动力不行,这个国家就死气沉沉。
想要工业发达,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继续,这一点萧震雷很早就一直在做,这几年来的成效不多,现在华国在很多领域的科技程度已经不输于欧美国家了,这也是萧震雷不断从欧美国家引进人才和科技的结果。
11月28日,萧震雷视察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以及汉阳、武昌和汉口等地的工业发展情况。
据当地的官员介绍,现在武汉三镇在这几年的时间已经现有建立起十几家工厂,萧震雷询问了一下这些工厂的规模以及所从事的行业,发现这些工厂的规模都不算大,最大的工厂不到一千工人,最小只有百人。
萧震雷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太过缓慢,要向上海、江浙、福建和广东等地区学习和借鉴一些经验。
新政府成立之后自然不能让汉冶萍公司再受到日本人的控制,日本专家和管理人员被强行驱逐,与日本人签订的合约也被强行废除,这曾经一度让日本人极为恼火,日本方面多次指使日本驻华公使馆向华国当局交涉,但是外交部门当然是帮亲不帮理,任他日本人如果威胁恐吓,要么是不理睬,要么扯皮吵架,总之前清与日本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律废除,如果不是现在还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当局早就发兵夺回辽东半岛了。
之前的汉阳铁厂被搬走了,搬到了郊区,原址建立了博物馆和居民区,新的汉阳铁厂重新确定了股权,政府控股,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但政府不派人经营,只负责监督,主要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请善于经营的人才任总经理,如果经营不善或者造成铁厂亏损,官方有权要求董事会重新任命总经理。
新的汉阳铁厂更换了不少炼铁炼钢设备,规模比从前更大,管理方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这也是向振华钢铁公司学的。
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经有六家大型钢铁公司了,除了振华钢铁公司和汉冶萍公司之外,在东北还有一家新建成不久但已经投产的东北钢铁公司,在绥远有一座绥远冶金公司,在四川还有一家钢铁公司,在安徽也有一家,现在华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日本,年产量可以达到八十万吨,而此时日本的钢铁年产量只有25万吨。日本海军舰队总吨位有68万吨,而华国即使把德国东亚舰队都算上也只有不到28万吨。
这么多钢铁公司建立起来是需要大量钱财的,把这六家钢铁公司捡起来将当初萧震雷卖油田的钱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但是萧震雷手上还有从满清遗老遗少那抄家抄来的三十亿两白银还没动,所以此时萧震雷还不缺钱。
在全国各地走访了十几个城市,在华东、华南一带的工业发展情况比较好,而在其他地方则不尽人意,萧震雷认为这种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国家必须要大力扶持,以重工业为领头羊,其他各行各业齐头并进,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由国家控制之外,要大规模扶持民间商人建立中小型企业,不仅在贷款上要降低贷款利率,还要在政策上倾斜。
在萧震雷的指示下,内阁工业部门、财政部、国家银行、工商总署和税务总署很快联合出台了一些列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部门表示尽量减少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财政部表示将专门准备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新成立的有关一些企业,国家银行出台政策表示将降低银行准备金率,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之后,银行方面的存款压力就比较大,必须要将这一部分钱降低贷款利率贷出去,如此,要贷款办厂开公司的商人贷款就比从前要付的利息少了很多。工商总署表示将简化营业执照的申办程序,争取做到一条龙服务,而税务总署则表示可以对从事某些行业的企业进行返税。
在这些中枢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之后,精明的商人们都感觉好时代要来了,这是工业、商业迅猛发展的前兆。国家专门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商业、发展工业,这是从前任何时代都没有过的,商人们看到了机会,于是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一些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就有七八千家大小型企业相继成立并进行投产。
为了防止这些企业盲目地建立起来后生产的产品找不到销路而造成亏损、倒闭,萧震雷还指示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对这些工厂、企业在生产管理、产品的类型、销路上进行指导,这个措施的效果非常好,那些工厂、企业刚开始还需要知道,但是很快他们就摸清了套路和门路。
到了年底的时候,工商总署经过统计发现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型各类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余家,在这段时间中有的经营不善倒闭了,有的则发展得走上了正轨并发展壮大起来。
萧震雷看到这些数据和税务总局递交上的今年的财政收入报告后很是高兴,再看看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都已经远远超过了从前,相信再过不久工业总产值就可以超过日本,虽然人均收入还有待提高,但是相比前两年已经是好了很多,如此之多的工厂成立起来之后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没有田地的农民就业问题,将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总算前进了一大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