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宁、孔颖达听说皇帝驾临弘文馆,此时先后赶来。
然而他们一到,众学子顿时收起适才的随性,变得揖让有节、行止有序。
李世民也不再说笑,转而展现人君的堂堂威仪。
李药师则指导孩子们排设阵势、习练武术,继续当日的课业。
次日即有谕旨,赐房玄龄、杜如晦、李药师甲第各一区。
当时三省诸位阁员大都原是中枢高官,在长安城中已有颇具规模的府邸。
惟他三人的居处,与新任职位不堪相称。
于是皇帝赐予甲第,房玄龄得到务本坊内的一区,杜如晦、李药师各得到平康坊内的一区。
三者皆位于皇城东南,出入皇城、宫城甚是便捷。
李德謇对于构筑工事一向极感兴趣,听说自家要建新宅,兴奋不已,央着父亲请陆泽生进京。
然而时序已入雪月,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
何况陆泽生先前已奉旨敕,开始征集为灵州造船所需的材资。
因此李药师给陆泽生的信中,也仅能请他趁公务闲暇之余,就便进京一趟。
腊月岁除,新春伊始。
正月朔日,改元贞观。
这年天下并不平静。
变乱方面,武德九年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虽已晓谕,罪逆仅止于李建成、李元吉,并不及于他人。
然而过往与李建成亲近的宗室,仍然无法自安。
先前已有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谋反,为手下王君廓所杀。
贞观元年上元甫过,燕郡王罗艺即据泾州谋反,为左右所斩。
至四月,又有凉州都督长乐王李幼良谋反,伏诛。
至十二月,则有利州都督义安王孝常谋反,伏诛。
这四桩谋反事件背后各有权谋。
比如李瑗之事,实是王君廓欲藉除却李瑗以为自己邀功,事后也如愿取得封赏。
然他行为放纵,不久便遭弹劾。
他欲投奔突厥,却在途中被杀。
又比如罗艺之事,他在武德后期,原任十六卫中的右武卫大将军,兼领十二军中的天节将军,执掌实质兵权。
然李世民践祚之后,将他明升暗降,致使他在其后突厥入寇之时,按兵旁观。
诸般事故罗艺于心有愧,原已惴惴不安,其后又遭人挑拨,终于起兵。
处遇谋反事件,必定攸关刑部。
李药师虽任刑部尚书,执掌天下刑法,然唐代司法的“大三司”,刑部掌制裁、大理寺掌审判、御史台掌督察。
谋反事件主要由大理寺审判、由御史台督察其审,刑部则仅依判决循例制裁。
武职方面,李药师虽任太子左卫率,然权责仅止于东宫所属。
因此戡定谋反等事,与他无甚相关。
李药师的治世大才,早在岭南桂州、江东扬州时期,已然绰有施展。
进入中枢之后,他参图国政,跻身宰相之实,所参与的机事,则是更为远大的宏图伟创。
且说这段时期……
朝政方面,贞观元年三省重臣迭有更替。
先是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去世,由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升任,所遗吏部以杜淹接任。
其后户部尚书裴矩去世,由礼部尚书温大雅转任,所遗礼部以李孝恭接任。
萧瑀则在六月复任尚书左仆射,却在十二月又遭黜免。
侍中高士廉、中书令宇文士及亦先后去职。
内政方面,当初隋末豪杰并起,各自拥众据地。
李渊建国之后,全国罢郡置州,为招徕群雄,往往将一郡划分为若干州,让投效者多能得授刺史之位。
大业年间全国不到两百郡,武德后期竟然多达五百余州,而当时辖内不足三百万户,仅约一千五百万人口。
李世民长久领兵在外,早已觉察民少吏多之弊。
于是这年二月大加省并,依山川形势将全境划为十道,是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
他又深明“官在得人,不在员多”之义,命房玄龄汰除京官,文武总共仅留六百四十三员。
然此时“汰除京官”的目的,远不仅止于精减人事。
数月前刑部尚书、参图国政李药师回到长安,迈入朝堂的第一天,首度以阁员身分参与望日大朝之后,曾与李世民论及经略突厥之策,其中包括“贿间”。
这番名为“汰除京官”的举措,实为施行“贿间”的铺陈。
自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以来,北方外族大都歆羡华夏的政治体制。
于是此时遭到汰除的京官,许多受到突厥招徕,去到北地,为颉利可汗所用。
然而这些在名义上遭到“汰除”的京官,其中颇有大唐的情报人员。
他们顺势投奔颉利,进入突厥的政军体系中。
李药师身为刑部尚书,辖下“司门”掌关禁,这相当于今日的海关。
此次混在“汰除京官”中的大唐情报人员,他们分别何时出关?如何出关?出关之后前往何处?等等均须李药师妥善安排。
而后续的通联等任务,在在更须刑部与兵部、鸿胪寺协同宏观掌控。
此外还有……
民政方面,大业后期民生凋敝,十余年间狼烟四起,烽火不绝。
如今战事虽然大抵告一段落,但人民生活尚未能够安定。
这年暮春,长孙皇后率领内外命妇躬亲蚕事,以彰显朝廷对于民生的重视。
然而天命不从人愿,这年夏季山东诸州大旱,秋季关东、河南、陇右沿边诸州霜害秋稼,岁末则关中饥馁。
凡此种种,均须朝廷赈恤。
李药师得到四百户实封食邑,当此荒年歉收,无法征得税赋倒是其次。
主要问题在于,所属子民有些无以维生,甚至贩儿鬻女,方能勉强存活。
如同朝廷须得赈恤各地灾民,李药师也要设法,为治下这四百户人家寻觅生路。
恰好这年他正营建自宅。
且说,年前李药师得赐甲第一区之后,当即修书恳请陆泽生得空进京协助。
一年多前李药师由扬州调往安州时,陆泽生并未随行。
他家祖籍吴郡,四百年前祖上为避祸而迁至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