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药师却清楚突厥铁骑身着厚层革甲,不易射穿,只命弓箭手专射马匹。
马匹是突厥军士的命脉,在这大石滚满的峡河之间原本已难行走,受伤之后一旦倒地,更几乎无法站起。
但颉利自恃人多,久久不肯退却。
当天由天明直到申时,酣战将近六个时辰。
突厥马匹损伤实在太多,所部又已渐趋力竭,颉利才决定放弃。
早在隋文帝时期,便在河套地区的胜州、夏州之间,画出四百余里土地,供突厥内附的部众作为畜牧之用。
隋炀帝改州为郡,大业末年郭子和所据的榆林郡即是胜州,梁师都所据的朔方郡则是夏州。
郭子和原本臣附于突厥,唐师由禹门口西渡大河,进入他的领地之后,他即归降唐师。
榆林郡位于河套东北,西北另有五原郡。
李渊进入长安之后,五原郡亦来归降。
然而李建成认为五原、榆林绝远,居民与突厥交相往来,官吏无法禁止,因此议请废弃城廓,将百姓迁至灵州。
李渊照准,于是河套一带的大片土地,便被割予突厥。
此时这带地区,仍为依附突厥的梁师都所据。
颉利退出硖石之后,便乘羊皮筏子渡河,进入河套,率铁骑向南疾驰,狂飙飞越大片突厥牧民的栖息之地,眼见便要攻入泾阳。
李药师并不追击,只率军前往豳州,截断突厥的北归之途。
颉利见状,只得再度与唐室议和,罢兵返回北地。
过去数月之间,李药师已将安州大都督府建置完成,此时李渊以年仅七岁的皇六子李元景为安州大都督。
硖石酣战之后,皇帝将李药师调任灵州大都督,出尘再度带领全家来到灵州。
当时灵州总管是任城王李道宗,他是李渊四叔李璋之孙、李渊堂侄、李世民族弟。
他十七岁时便随李世民讨刘武周,其后又随之平窦建德、破王世充,立有无数军功。
初唐宗室中,就属他与李孝恭最为当代所重。
武德五年,李道宗年方弱冠,已经独当一面,总管灵州。
梁师都曾自变量万突厥铁骑包围灵州,却遭李道宗击破。
其后突厥又与梁师都连手,遣郁射设阿史那摸末入侵,又被李道宗逐出。
几个月前突厥再度入侵,当李药师尚在赶往救援潞州的途中时,李道宗已将进寇灵州的突厥侧翼击退了。
这位青年骁将如今二十四岁,他与李世民交好,经常听闻李药师的盛名。
如今李药师来到灵州,李道宗兴奋无比,他与李世绩一般,敬李药师如师。
前线酣战的同时,朝中却在争议废除佛法。
太史令傅奕上疏,建请废佛,尚书右仆射萧瑀与之激辩。
李渊原本不喜僧道,认为他们逃避徭役税赋,于是下诏沙汰,京师准留佛寺三所、道观二所,诸州则仅准各留一所,其余皆予以罢除。
不过旋即发生玄武门之变,李渊被迫退位,此诏未及实施。
否则??李渊崩后,李世民所上的谥号是“大武”。
如果此诏得以实施,则这位大武皇帝,便成为继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之后的第三“武”。
如今所谓“三武灭佛”,或许便轮不到二百年后,李渊的十二世孙唐武宗李瀍了。
京师之内的斗争,远不止于宗教。
李建成、李世民不和久矣,只是已往尚未浮上台面。
然两年前玉华山的扣释太子事件,已揭开东宫与天策府之间阋墙白热化的序幕。
当时李世民住在弘义宫,因位于太极宫之西,又称西宫。
李建成在东宫宴集宗室,李世民、李元吉、李神通等都受邀与宴。
李世民的酒杯中竟是鸩酒,饮下之后当即心肺绞痛,吐血数升。
幸好李神通也在席中,将李世民扶回西宫。
李渊听闻,亲自往弘义宫探视。
他一面下手敕给李建成,说李世民不擅饮酒,往后不得再召他宴饮。
另一面则对李世民说道:“你等兄弟如此不能相容,如若同在京师,必定纷争不绝。
还是依我当初之意,让你去洛阳自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类似的承诺或表态,李渊已经说过多次,然而总是不了了之。
这次再提,李世民又怎会当真?何况李世民的声势已然大壮,就算这次父皇当真,他也不愿将关中拱手让给李建成了。
此时他声泪俱下,在榻上对李渊叩首不止,泣道:“母后早逝,如今若让儿臣远离父皇,儿臣怎忍?”
李渊见状,也莫可奈何。
此时纵使李世民愿意离京,李建成、李元吉也不肯轻易放他东出洛阳,将关东轻易让给李世民了。
他们并不清楚李药师、李世绩的意向,还以为当真如同情资显示,他二人只是旁观,因此认为己方与天策府势力相当。
李建成戮力将李世民身边的文武僚属一一驱离,在李渊面前谮愬杜如晦、房玄龄。
于是皇帝下旨,将杜、房逐出天策府。
武德九年五月,曾经发生“太白经天”。
六月初一,朔日,又见“太白经天”。
古人认为太白经天主天下革、民更王。
《史记.天官书》则云:“秦之疆也,候在太白。”
太白主西维、主秦之疆,而李世民是秦王,又居于西宫。
因此主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傅奕密奏:“秦王当有天下。”
恰在此时,突厥郁射设阿史那摸末渡河,进入河套。
他所部人数既少,又未劫掠,何况李药师、李道宗近在咫尺之遥的灵州。
李建成却将此事夸大,说成突厥万骑入塞,围困乌城,建议由李元吉督军北征。
“秦王当有天下”的天象,着实令李渊不安。
他希望太子、齐王建功,于是采纳李建成的建议,遣立场偏向东宫的罗艺、以及名义上为东宫僚属的张公谨,辅佐李元吉北征。
他又希望压制秦王势力,因此李元吉要求调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以及天策府的精锐甲士随同北征,皇帝也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