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世有名的大奸臣,蔡攸算不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也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造反这等大事,不找一个合格的借口,堵不住悠悠众口。
蔡攸找的借口很简单,历史上很多人都用过——清君侧。
清君侧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本应是正义之举,可历史上的清君侧无一例外都是造反作乱,四次清君侧,仅有一次成功。
(PS:四次清君侧分别是: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元朝的孛罗帖木儿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而这四次“清君侧”,有且仅有明朝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成功了。)
为了保证清君侧的“正义”,蔡攸声明了所谓的五大奸臣,分别是:蔡京、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没有童贯。
这也是蔡攸的计策,童贯是如今汴梁城内赵佶最信任最能打的人,他只说了五大奸臣,没有说童贯,就是为了分化这些人,虽然童贯和蔡京曾经号称“媪相”、“公相”,一公一母夫妻丞相,可危机到了,童贯也不会帮着蔡京。
除此之外,蔡攸把朱勔带到了城下。
朱勔是花石纲的负责人,也是刺激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昔日童贯去平定方腊叛乱,请旨赵佶杀了朱勔,赵佶不舍朱勔这等“能臣”,只是停了花石纲,贬了他的官职。
后来花石纲再次实行,朱勔再次被启用,方腊趁势再次崛起,抓了朱勔,王庆和方腊私下有联络,花了一些代价,把朱勔要了过来。
如今,朱勔身着罪衣,跪在汴梁城下,蔡攸高声说道:“奸臣当道,蒙蔽圣聪,致使能臣落草为寇,百姓苦不堪言,今楚王仁慈,为天下百姓,清君侧,只要陛下下旨斩了其余四贼,楚王立刻退兵。
朱勔,你以花石纲欺压江南百姓,贪污受贿,中饱私囊,陷害忠良,江南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追随方腊造反,今日楚王判你斩立决,你可服气!”
朱勔被压上来之前已经喝了麻药,说不出话来,怎能反对,蔡攸冷笑一声,亲自拿起砍刀,把朱勔一刀枭首。
……
皇宫内,赵佶看着蔡京,怎么看怎么别扭,梁师成阴恻恻的说道:“蔡大人生的好儿子,真是好本事啊,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一般人可教导不出来。”
童贯说道:“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么?如今王庆大军只来了先锋军,军力不够,不敢攻城,一旦大军到来,必然昼夜不停的发动攻击,京城的禁军大部分都被高太尉消耗在了秦寒那里,其余的疏于训练,无甚战力,怕是难以阻拦王庆大军。”
王黼不阴不阳的说道:“所以呢?童大人的意思是,让陛下向着叛逆屈服,把我们交出去?这等叛逆,何来信用,今日交了我们,明日又要童大人,陛下给是不给?”
蔡京上奏道:“臣教子无方,有愧陛下,愿去城楼说服逆子,如若不成,甘愿一死了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赵佶心烦意乱,喝道:“别说了,烦死了,往日里你们怎么闹,朕都可以容忍,如今兵临城下,你们怎能如此?若有退敌之策,便上奏,若无退敌之策,朕要你们何用!”
话音未落,一个道士上前说道:“起奏陛下,贫道有策。”
众人一看,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最受信任的道士郭京,赵佶迷恋道教,对于道家高人极为信任,即便此时,也仍旧让这等人上朝议事。
郭京是陈希真的徒弟,得传了部分法术,可比起陈希真,他吹牛逢迎的能力强了千倍,林灵素走后,凭借一系列的骚操作,迅速成为赵佶新的“道官”。
(PS:在《结荡寇志》中,郭京是陈希真的徒弟,作者君觉得这一设定不错,就拿过来用用。)
如今兵临城下,郭京仍旧气定神闲,不慌不忙的说道:“陛下知晓,臣精通佛、道二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和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再辅以三百天兵天将,必然一战败敌。”
说实在的,这话也就能忽悠忽悠智商基本为零的傻子,可赵佶等人偏偏就信了,他们智商低么?当然不低,可就是二了吧唧的被人蒙骗了。
郭京得了赵佶允许,从禁军中挑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壮汉,又选了三百和自己熟识的“天兵天将”,装扮成金身罗汉,打了伞盖,如同一出超大型的戏曲,浩浩荡荡的出了汴梁城。
见到这么多人出城,蔡攸还是有些心虚的,毕竟大宋立国百年,根基远不是王庆可以比的,杜壆一时间没有搞明白情况,也愣住了。
就这样,在杜壆和蔡攸双双发愣的情况下,郭京带领“天兵”奋勇冲锋,郭京是陈希真徒弟,也学过一些道法,宝剑一挥,霎时间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城楼上,赵佶等人见了,纷纷拍手叫好。
原本郭京不用法术,或许还能继续唬人,一施展法术,杜壆便看清了这人的水平,王庆麾下有擅长飞剑的李助,杜壆也见过道术,郭京的道术,比起主修飞剑辅修法术的李助还要不如。
想到自己被这等三流货色唬住,杜壆不由得大怒,爆喝一声,手中丈八蛇矛舞出万千矛影,仅仅一招,冲锋在前的三百天兵便死了二百多。
这些人多是跟着郭京混饭吃的混子,如何挡得住杜壆的神矛,回过神来的杜壆宛若张飞在世,一杆丈八蛇矛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无一活口。
仅仅三五分钟,七千多人组成的“大阵”便被杜壆杀了个对穿,郭京妄图以法术阻拦杜壆,杜壆大喝一声,吓得郭京肝胆俱裂,抽搐几下,倒地身亡。
从胜到败不过短短几分钟,还是童贯这个上过战场的反应比较快,一把拉住赵佶下了城楼。
书客居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