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海天罗是一种极为歹毒极为厉害的邪法,由于吸收了太多的尸气,物极必反,反而不怕阳和气血,甚至一旦遇到活人血肉,便会冲上去裹挟,让人魂魄散尽,尸骸为泥,成为混海天罗的补品。
换而言之,这一术法和高廉的阿鼻地狱一样,都是越打越强最喜群战的邪法,一万兵马的气血煞气浑厚无比,原本足以抵挡高封的混海天罗,可这些时日高封邪祟入体,彻底入魔,为了培养混海天罗,喂养了无数活人,使得混海天罗飞速成长,别说一万兵马,便是三万兵马也难以阻挡。
浓厚的黑气碾压下来,秦寒一声令下,出来三百弓弩手,拈弓搭箭,三段射击,丝毫不停。
这些人都是秦寒挑选出来对付高封的,每个人都命中带六甲,他们发射的羽箭也是精心调制,沾有符水和黑狗血,三百弓弩手,每人二十支箭,一共六千支,虽不能说箭如雨下,可在这些箭失的射击下,混海天罗也稍有缓解。
眼看羽箭不多,秦寒挥舞令旗,孙安和纪安邦一同出手,一万将士组成太极八卦阵,当世对于八卦的理解,超过秦寒的超过十位,可单论对于太极的理解,能够比肩秦寒的寥寥无几,能够把太极八卦和战阵结合起来的,仅有秦寒一人。
秦寒以太极玄功和正反两仪为基础,以九宫八卦阵为参照,又和吴用刘慧娘朱武多番探讨,最终研究出来这一阵法。
太极八卦阵重点在于太极的借力打力,防御力极强,且万众一心,气血归一,对于邪法极有克制作用,若非施法的是深浅不知的高封,这一阵法激发的气血早就把法术破了。
孙安纪安邦各自处于太极一个核心,一万兵马结成一体,却把秦寒三人给推出去了,混海天罗笼罩过来,秦寒只觉得自己掉入了一个黑洞之中。
在这黑洞之内,满是各式各样的尸骨,有的冻饿而死枯瘦如柴,有的富贵而终肥头大耳,有的血染沙场肢体残缺,有的甚至只有手臂,只有大腿,只有密密麻麻的蛆虫和指甲抓挠的刺耳噪声。
秦寒久经沙场,修为有成,本以为不会被任何凄惨场景恶心到,如今却是满满的恶心,这个黑洞幽深腐朽,越往里,吸力越大,越是黑暗,最里面只有一团似有似无,如同淤泥一般的黑暗物质,看一眼便觉得神魂都被吸引进去。
秦寒也算是见多识广,这一东西刚一出现秦寒就知道是什么了,这个黑洞名为“尸洞”,是秽恶浓缩到极点的积尸气形成清浊不分的恶壆,无物不腐无物不蚀,甚至连阳世也被腐蚀出一道“缝隙”,位于生与死,阴与阳,黑与白之间混沌一片的“缝隙”,一旦落入其中,非大圣大贤不可脱身。
想要形成尸洞,要么就组成奇特的风水格局,汉朝时期云南献王以风水格局形成尸洞,无物不吞,千年后胡八一以风水对风水,最终破了这一尸洞。
要么就要不断地进行杀戮,法国巴黎圣母院下面就有一个被教皇以生命为代价封印的尸洞,那里原本是一个万人坑,由于死尸太多,天长日久,形成了尸洞。
沂州周边没什么独特的风水格局,想要形成尸洞,只有一个办法,杀人,不断的杀人,以人命喂养混海天罗形成尸洞,无物不吞,一旦秦寒落入其中,就算九天玄女分身下界,也拯救不得。
混海天罗之内不辨方位,秦寒左冲右突也不得其法,就在秦寒打算催动金雷神鼓以力破巧的时候,一阵悦耳的声音传来,听到这个声音,秦寒心思一定,盘膝坐下,五心向天,轻轻诵起了道经。
随着道经诵读,秦寒身上出现一个半生半死的太极虚影,高封以人命喂养混海天罗,妄图物极必反,以尸气克制气血,可天下间精通生死转化的又不是只有他一家。
秦寒就见过两位精通生死转化的大宗师,不仅见过,还和他们交过手,并且得到了他们毕生所学,石之轩的不死印法,鱼俱罗的冰火生死决都是涉及到生死转化的奇功,往常由于见识和学识问题,秦寒不能尽数理解,如今借助这混海天罗,秦寒自行悟道,深刻领悟这两门神功。
秦寒本就身负太极玄功这等涉及到阴阳转化的妙法,对于不死印法和冰火生死决有一定理解,如今随着实际操作,对于这两门功法的奥义了解的越来越多。
一刻钟时间过后,秦寒身前笼罩一个生死太极,身后笼罩一个冰火太极,身下和头顶都是正统的阴阳太极,随着太极不断旋转,混海天罗中的死气被飞速吸收转化,形成适合秦寒的能量被秦寒逐渐吸收。
原本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彻底修成的第十三册魔星真身和雷凌圣体迅速提高,眼看就要修成,也就在此时,一阵狂笑传来,高封撤了混海天罗,显露出了真身。
秦寒回头一看,紫云和任盈盈就在身后,紫云身上圣光闪烁,显然在利用混海天罗磨炼降妖伏魔的圣力和剑意。
任盈盈则是盘膝而坐,拨动天魔琴,即便有鱼俱罗全身精气铸造而成的水火锋,任盈盈也没有借机修行冰火生死决,而是以天魔琴弹奏清心普善咒,用魔门的琴以魔门的技法弹奏佛门曲调,并且没有一丝违和,任盈盈的音律之道已经彻底登堂入室了。
“高封,你以万千人命修炼邪法,天理难容,今日我梁山好汉在此,替天行道,惩奸除恶,你不快快开城投降更待何时!”秦寒高声喝道。
高封身子一晃,从城墙一跃而下,到了秦寒身前一箭之地,冷笑道:“无知小儿安敢言勇,你以为本座的底牌是什么狗屁混海天罗么?那不过是唬人的小玩意,不值一提,你是九天玄女的高徒,我怎会用唬小孩的手段对付你,那太不尊重你师父了!我和她争斗数千年,我比你更了解她!”
书客居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