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为了钱,朕都卖冰棍了。真是的,朕恐怕是历史上为了钱,连脸都不要的第一个皇帝吧?

硝石制冰,唐代时便已出现,但一直未在民间普及。原因很简单,硝石制冰成本较高,较为繁琐。

所以,皇家或富贵之家还是采用冬冰采集藏冰窖的方法,成本低,规模大。而老百姓则是用井水冷镇,喝起来也是拔凉拔凉的。

但把硝石制冰大规模使用,就象工业化生产一样,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对于皇家,弄到大量的战略物资硝石并不困难。何况,硝石融于水制成冰后,还可以再蒸发结晶重复利用,并没有什么浪费之嫌。

有了这样的方法,皇家的冰窖藏冰也可以对外出售,贴补一下宫廷花费。

为了利润最大化,皇帝还把制冷饮的方法卖给了中华商会,不仅拔付了一批从琉球进口的硝石,还准许他们使用皇家秘制、宫廷秘方的品牌。

这还真不是强买强卖,价格适中的话,整个夏季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因为中华商会在北方有很多商铺,甚至是皮岛、辽南,都有他们的买卖。

中华商会也看到了军人这个消费群体的潜力,烟、酒是最受欢迎的,糖、茶其次。

朝廷不欠粮饷,军属也受优待,军人手里有钱,为了缓解征战的压力,并不是太过吝啬。

再加上垄断了北方的边贸,中华商会赚得不是一点半点。既然皇帝给了这么多便利,就是冷饮不赚钱,买下来让皇帝高兴一下,也是不亏的买卖。

而皇帝不得不赚钱,今年的金花银又泡汤了。连内库都不用入,便分拔给西南和辽东。没钱贴补,你让皇帝一家子喝西北风去?

尽管万历爷爷留下的内帑还有挺多,可朱由校是个守财奴,本着能不用就尽量不用的原则,继续攒着。

一百多万哪!想到看都没看着就已经花光的金花银,朱由校就不由得一阵肉痛。吃着水果刨冰,拔凉拔凉的感觉,才算让心里稍微缓解一些。

为了明年的冬春大反攻,军工生产再度扩大,这也要花钱,还不是小数目。

朱由校轻抚额头,朝廷财政上有缺口,还得要皇帝想办法来解决。你说,有皇帝当成自己这样的吗?

别的皇帝花天酒地,使劲地造害,可有能敛财的臣子啊!象那个谁,和坤,就很不错嘛!

“皇爷——”王体乾入殿,躬身奏道:“新晋司礼监秉笔太监方正化,前来陛辞。”

“宣他进来。”朱由校放下刨冰,接过范小慧递过来的绢帕擦了擦嘴,伸手取过桌案上的文件。

方正化进到殿内,跪倒施礼。山东人,虽是太监,却长得高高大大,若是胡须在的话,亦是一昂藏汉子。

朱由校把文件交给宫人,转给方正化,说道:“此番派你去玲珑督采黄金,除了因你是山东人,还因你任提督诸监局时,公正无私。”

“开采黄金是为解朝廷之困,亦是为民寻生计增收入,这两条你做得好,便是不负朕望。”

招远属齐地,玲珑等矿地表层的富矿脉自唐代民营坑治,便有所发展。

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者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矿冶出现了空前繁荣。

诗人刘禹锡曾写有:“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民间采金业的兴盛情景。

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派大臣潘美来督办玲珑金矿田。《宋史·食货志》载:“天圣中(公元1023~1031年)登莱采金岁益数千两”。

元初,《元史·世祖本记》载: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令益都漏籍户四千,淘金登州栖霞县,每户岁输金四钱。”

当时,黄金的最高年产量在三万两左右,比宋代产金极盛的皇佑年间高出一倍。

明代神宗时,曾派大批太监到各处督开金矿。派到山东来的太监是陈增,招远开采金矿也一时极盛。

全国黄金岁课最高的为永乐二十一年,总收入五千余两,却仅相当于元代最高收入量的六分之一。

到了万历年间,派出太监征收矿税。从此,矿监横行天下,不市而征税,无矿而输银,成为虐民暴政,祸及各地。

但这并不意味着开采矿产、征收矿税是不对的,只不过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而万历用宦官充当矿监,和文官的掣肘也是分不开的。

文官不主张收税,打着“不与民争利”的幌子。但实际上,朝廷既没得到,百姓亦不富裕,都流进了权贵官僚的口袋。

此番,朱由校再派宦官督采,跟万历时又不一样。阻挠收商税、矿税的官员已经被清洗整肃,虽不能说是全胜,却已经少了很多阻力。

另外则是采矿的章程,细划为官置场监(官办)和“由民承买”(民办,实际上是由大包头向政府承买下来,称主者,再分户包采);还有一种,则是对淘金户设监收税。

象招远玲珑金矿、遂昌金矿、滇中银矿等,采取的是官办。因为这是中国有名的富矿区,后世还在开采呢,就该由国家垄断。

由民承买的则多是新开的矿山,不知储量富贫,赚了是你的能耐,赔了是你倒霉。

至于零散的淘金户,则交由地方政府管理收税,税额为十抽四。

当然,没有最完美的制度,也不可能有,只是尽量完善,并且适时调整而已。

后世谁谁富有,都用“你家有矿”来形容。皇帝富有四海,整个天下都是他的,采矿这个增收手段,怎么能弃而不用?

尽管如此,朱由校对于派出的宦官也是相当慎重,多方考察后才最终选定的。

方正化、李凤翔、褚宪章等,虽不是完人,但比起那些道貌岸然的文官,还是强得不少。

况且,用人可能看岔了眼,可监督却能亡羊补牢。这些督采矿监,不仅权力大为降低,督察院和地方官府也可劾其不法残苛。

方正化双手接过文件,跪在地上展开读阅。这是皇爷的告诫,也交代了他工作的要点。还给他分派了工部的人员,在采矿技术上进行指导。

“奴婢此行定当尽心竭力,以报主恩。”方正化叩首下去。

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有何难事,若不能决断,可奏与朕知。嗯,若无他奏,你可退下!”

“万岁保重龙体,奴婢这便去了。”方正化叩头拜别,躬身退出殿外。

不管朕如何精心挑选,总会有人骂朕,就象对万历爷爷派矿监一样。宦官、阉人,重用他们的皇帝都是昏君。

可现在,朱由校已经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昏君也罢,明君也好,一闭眼,谁还在乎?

关键是自己想着长命百岁,七八十也能接受。可这天下不太平,怎么能安生地活那么久呢?

责任感也是有的,不忍见明末那般地狱似的场景,更不想建奴窃据中原。

可归根到底,朱由校觉得自己这皇帝当得稳,老百姓也能免于战乱之苦,小冰河期也不至于让中华陆沉。

其实,这个思路也没错。如果说朱由校作为穿越者,都做不好皇帝,活得不长远,那换了谁来,也不会比他更厉害。

就说招远的金矿,政策得当,开采起来没个不赚钱。可产量既低,又不能巩固发展,除了文官集团的掣肘,就是大明的腐朽最为关键。

朱由校一直在兴利除弊,一直在清洗整肃,为的就是这个目的。而且,这将是个长期并持之以恒的政策。

几百年的封建王朝,腐朽是必然的。要么革命,推倒重来,也就是改朝换代;要么改革,拔乱反正,重新振作,也可称之为“中兴”。

朱由校是皇帝,自然毫不犹豫地排除第一项。这样就简单了,在他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不用想得太多,犹豫迟疑了,干就是了。

方正化退下,皇帝又思索了片刻,伸手取过奏疏,翻阅起来。

要让皇帝看得舒服,言语即便稍有不当,也不会追究问罪;若是晦涩难懂,长篇大论,皇帝看得头大,纵是真理,也不会得到赞赏。

现在的臣子们都知道了皇帝的脾气禀性,哪怕是最倔的臣僚,也明智地在文中加了标点,或是用空格断句。

特别是皇帝特赐上书权的商会,写得就更加浅显明白,让皇帝不必费心劳神。

比如这封江南商会唐默的上书,就让朱由校又看到了工商发展的促进剂,那就是长江航运。

说到长江航运,先要讲讲在明朝出现的商帮。

同样是工商业特别发达的封建王朝,往往用宋朝和明朝作比较。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宋朝是最重商业的,明朝则要大大逊色。

但以宋代经济之发达,却并没有出现商帮。在明代,商帮反而不断涌现。晋商、徽商、浙商等商帮,兴起的时间都在明朝。

究其原因,首先是宋朝没有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因为军队不强,周边国家的威胁就大,弱宋难以形成战略压制,边境的战乱始终不断。

症结很简单,便是幽云十六州始终不能为宋朝所控制,这是大宋在安全上的最大的缺陷。

其次的原因,也和持续不断的战争有关。弱宋为了求得国家无战少战,多有给其他周边国家岁币纳贡的习惯。

这些岁币从何而来,自然是国内的百姓,包括商人在内。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宋朝的商税比明朝高了很多,说是盘剥也不为过。

再加上宋朝出了名的冗费、冗官、冗兵,政府财政支出十分巨大,又不抑土地兼并,就只能多方搜刮,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反观明朝,商税“俱三十税一,不得多收”,对于商人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重农抑商,农民负担重,商人减税负,明朝的这个做法,倒真是令人目瞪口呆。

而继承了宋朝留下的科技成果,明朝在此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无疑加速了社会生产效率,民间手工业更是得到了高速发展。

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为例,松江潞安府全盛时有织机一万三千张;

南京、临清等城市“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仅南京一地的陶瓷厂,每年就能生产制造百万件瓷器。

综合以上原因,也正是商会得以在明朝出现的重要原因。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才是商会得以在明朝出现的重要原因。那个时候不叫商会,叫商帮,或叫商会帮,通常按籍贯进行划分。

比如徽州商帮、晋陕商帮、福建商帮、江西商帮、长江水帮等等。这些商帮以“会馆”为联系场所,互相支持,越做越大。

其中长江水帮,因为长江这一横贯我国东西的水运大动脉,因为“黄金水道”而兴,实力也是甚强。

从时间上看,长江水帮真正崛起还是在正德年间。因为汉口被定为漕粮交兑口岸,后又诏准衡、永、荆、岳及长沙等地的漕粮全在汉口交兑,汉口由此而成为湖广漕粮储存、转运的中心。

拥有水运之便的汉口,借此契机,商业及转口贸易日益繁盛。

到万历年间,汉口镇(商业中心)已经与景德镇(瓷器)、佛山镇(手工业)、朱仙镇(版画)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而在广阳杂记中,又有“天下四聚”一说。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标准则是以商业中心来划分,汉口也占其一。

当时的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密集,商贾辐辏,成为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港口,还是当时明朝大米和食盐的集散地。

为此,商贸上又有“货到汉口活”一说,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来形容其壮景,更享有“楚中第一繁盛处”的美誉。

长江水帮便是依托汉口这个九省通衢、商贾云集的城市,运输贩卖云、贵、川、湘、豫、赣、晋、桂等省货物,抱团成伙,发展壮大,又被称为长江商帮。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我吕布三姓家奴?明明干爹无数!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并汉大唐静等李二杀兄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捣蛋异姓王三国之小曹贼江山,美人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裂阳残血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拿着AK47,参加夺门之变三国之再兴汉室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我求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兵的荣誉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大清最强太子,打造巅峰帝国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公子出巡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扶明录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穿越到古代,又遇见死去的妻子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秦汉之召唤天下皇室店小二横扫天下我为皇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大唐第一熊孩子罗斯君王我在异世界召唤红楼生存录大汉最强合伙人,刘备劝我别退休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