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章 新军大换血

天策军的前身——安西军在吞并了归义军以后,军队的数量几乎即时翻倍,但张迈从各地反馈回来的消息中却发现,军队整体力量的提升,并没有数量增加的那么明显。西北唐军战力的中坚,仍然是从岭西带回来的老班底,在疏勒、温宿经过整合进来的士兵——即那“七千牧骑”为代表者,战斗力已不如岭西子弟兵来得坚韧,但胜在淳朴,经过杨易的训练又屡经战阵后,也成为了一支劲旅,后来吞并了归义军以后,新整编的军队无论体力素质还是精神状态,比起张迈在安西的府兵便都有了明显的差距。

在高昌还未收复、张迈尚未东巡的时候,为了维系河西的稳定以及对外界的威慑力,张迈在杨易、薛复的建议下决定暂不裁兵,仍然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军队建制,只是加以整编使之服从指挥而已,其中的精锐部队由杨易抽调了赶赴高昌,剩下的部队都就近留在了沙瓜地面。

张迈东巡所用部队,一是龙骧府以及左右神箭营,二是薛复的旧部,三是河西五都尉所率领的百帐军精锐,百帐部牧民集体移至肃州,后来又有一部分迁至凉州,沙瓜部队基本不用,只是由李膑在后方调遣用以料理后勤与治安,有一部分还参加了在沙州与瓜州的屯田,赶着种植冬小麦——在高昌战局未定的时候,这一部人马还随时准备着北上增援,但后来并未用到。因此李膑在听说毗伽退却后便将沙瓜军队部分归田。

一开始,张迈以为沙瓜军队的相对柔弱是由于体制与训练的缘故,所以在高昌解围之后,便调郭师庸、奚胜东行,在瓜州建立一座大兵营,要将留在沙瓜的归附部队重新回炉训练,以求练成一支真正的雄师。

但郭师庸和奚胜在瓜州考察了一遍之后,却没有按照张迈的要求进行训练,他们两人和李膑商议了之后,一起请令赶到凉州,向张迈提出一个惊人的建议——解散沙瓜军队,重新搜选兵源,重建新军。

这事本来涉及到军训军备、民政民生等多方面,按常理来说必须召集文臣武将反复探讨,可是张迈考虑到这个动议可能会触发地域争端,引发沙瓜一系的不满与警戒,张毅、慕容归盈等人都出身沙瓜,担心消息会走漏,所以就先召开了一次小型的机密会议,除了郭师庸、奚胜两员大将之外,参谋方面只有李膑,政务方面只有郑渭,连同他自己只有五人。

“全部解甲归田……”

郭师庸的这个提议张迈不是没想过,但他更明白军队的遣散涉及到太多的事情,一旦牵动起来不但整个河西都要震动,甚至对内外大局都会有影响。

首先契丹、后唐得到消息,会不会认为天策军的内部出了问题,从而生出本来不至于有的轻视觊觎之心呢?其次内部以及周边的胡族得到消息,会不会误以为这是天策军衰弱的一个征兆呢?军队的质量固然重要,但主要体现在实战之时,数量的威慑力也不可轻视——尤其是在和平时期。

再则,从内政考虑的话,如果忽然解散部队,这些兵痞子回到沙州之后能否顺利变兵为民?如果不能好好地安置这些人,只怕这几万个精壮男子不成生产力,反而要成为祸害,一个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起整个稳定格局的崩盘,再说,重新募集什么也不懂的新兵员,训练时间的成本比起整训老兵来都要大得多!

“沙瓜士兵,真的都不能用了么?”在陈述了自己的种种顾虑之后,张迈谨慎地说。

“不是不能用。”郭师庸道:“归义军的正规部队,比起骨咄之流还是强得多了,比起萨曼也不弱,可是与毗伽、狄银相比,怕就略有不如,更麻烦的,是这些人要提升也有限,就算严加训练,只怕也很难达到我们的期望。并贵精不贵多,若像我们岭西那样的子弟兵,有一万人足以扼守葱岭,威震一方,有三万人足以横扫西域,便是与契丹精锐相斗也有得一拼。至于沙瓜的这批兵马,便有十万人,也未必能抵挡得住漠北三万铁骑。且养十万弱兵日常之费,也必然高过三万精兵。既然如此,与其日后受尽羸弱冗兵之祸害,不如毕其功于一役,趁着我军开府建邦之际,来个大换血。反正现在我军东西中三线皆自保有余,也不急着需要这批沙瓜兵将上前线。”

奚胜也附和道:“不错,练兵之道,首在搜选,兵源若优良,训练起来事半功倍,兵源若低劣,训练起来便事倍功半,且最终难成虎贲之师。上上之兵,以性情质朴、动作矫捷、反应敏捷、耐劳耐苦为佳。若能嗜血贪功,则更是虎狼之师的潜质。我在瓜州时,数日间深入到各营各队,见沙瓜之兵,眼神大多油滑,尤其是沙州士兵,皮质明显较北庭、甘回牧民细腻——那定是沙州生活条件较好之故,从来富则惜命,穷则轻生,安逸之乡养文人,穷苦之乡出武夫,再和他们谈话,这些***多以农舍为安乐,以为妻儿牵挂,如此士兵,纵然严加训练,一旦上了战场,最多不过按章法行事,断断难以为了军功舍命相拼,遇有利容易急进抢功劳,遇不利容易大溃散,像我岭西子弟那样夜战昭山、浴血灯上城这样的苦役,这些沙州士兵无论如何是打不来的。”

张迈听得暗暗点头,道:“我之前对沙瓜兵将的忧虑,主要在于这些士兵隶属于沙州故族,许多固有关系盘根错节,在军中容易形成小集团,而且带着末世归义军的暮气,但却没像两位看的这么仔细,今日听来,这些人是不能用了。”

郑渭在旁边一听说道:“元帅,这件事情可得小心处理,归义军士兵我们在年前已经归田了一批,杨都督带走了一批,剩下的可还有三万五千人,我已经统算过,这三万五千人里头,有九千多人乃是常备军,是归义军供养着的,另外两万四千人是半兵半农——平时务农、农闲训练,且归义军对他们是有补贴、有减赋的,如果骤然将这三万五千人全部罢免,相当于是夺了他们的军饷以及赋税减免,只怕会引起轩然***——这些人,你让他们远征死战,他们不乐,让他们割舍已有之利,他们必然大为不愿,所以若处理不当,重则引起哗变,轻则沙瓜积怨,对我们接下来河西的建设会大为不利。”

奚胜道:“那能不能分批归田呢?”

郑渭道:“一叶落而知秋至,正如你刚才所言,这些沙瓜老兵刚勇不足,狡黠有余,见到我们将他们一批批地归田,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就算是分批归田,我们也不可能等太久,若是到三五年之后再大部分安置,那样是没法***作的——因为这样做相当于是要在这三五年内我们一边养老兵,一边养新军,我们的财政如何负担得起!”

张迈沉吟着,道:“如何归田,且让我再想办法,今日之事,不许对外泄露一字。眼下且说搜兵之事。沙瓜之兵既不可大用,那么两位可觉得哪里有优良兵源么?”

他这么一提,郑渭便知张迈已经决定罢老兵、搜新兵了,天策军高层有个好传统,最高决策者一旦决定,其他人就算有不同意见也都按下,郑渭便不再想该不该将这些老兵归田,而想着如何让这些归田而不引发太大的副作用。

但郑渭担忧的这些事情,却不在郭师庸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只是回答张迈的话,道:“说到作为士兵的质地,沙瓜之农夫,实不如甘肃、北庭之牧民,不如……”

“不行!”张迈道:“这些人确实比沙瓜汉民要更加悍勇些,可是这些人可以用,却不能用得太急,更不能一下子成千上万地征集。现在我军中回种的数量已经不少了,如果再让数万沙州汉民解甲,换上数万回民,让他们成为军中一大群落,短期来讲或者战力可以增强,但只怕将来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患。”

他顿了顿又道:“胡汉比例,必须有个平衡,胡人之中各族的比例也不能偏得太过,不能让其中某族某部有太过明显的数量优势,否则军队的胡人来不及汉化,军队本身却要胡化了。军队一旦胡化,整个国家离胡化就不远了!投降了的回纥人不是不能用,但必须一步步来。尤其是甘肃两州的回纥,他们刚刚被我们亡国,内心难保无恨,这个必须靠时间来冲淡,在将他们驯化之前,不能贸贸然地就将武器交给他们。”

奚胜沉吟道:“疏勒适合做士兵的,早就被我们搜完了,那些入华较早的战奴,多隶薛将军,温宿龟兹一带的好兵种子,又都被杨都督搜选殆尽了,这次北庭来归之众,杨都督和慕容将军只怕也会按老办法来选兵,剩下的,就是甘肃之汉民了。”

张迈道:“肃州汉民,情况与瓜州类似,比沙州好一些。至于甘州汉民,这个地区人口较稀,我又已经选迁了一部分以实凉州,如果再从中抽取太多男丁入伍只怕会对当地汉种繁衍有不好的影响。选兵必选强悍,如果强悍尽数到了前线,乡间留下的汉民尽皆柔弱,对甘州的未来不是好事。”沉默了许久,正要说话,铃声忽响。张迈大声叫道:“什么事!”

马小春在门外道:“兰州有加急军报传来。”

兰州乃是面对后唐、后蜀的前线,屋内几人虽然商议到紧要处却也不敢轻忽,怕出什么大事,忙传信使来见。

信使进来后道:“启禀元帅,蜀地派使臣来了,已经抵达金城。”

张迈有些诧异道:“蜀国?孟氏?”

“是,而且使者是枢密副使卢纪成。”

郑渭讶然道:“枢密副使?看来孟氏这次很有诚意啊!”

张迈想了一想,忽然有所动,对信使说道:“你即刻回去,命薛将军亲自护送蜀国使臣来凉州,前线之防务,请他便宜行事。”

信使领命去了。奚胜道:“蜀国竟然派了枢密副使前来出使,虽然也该隆重对待,但薛将军身系东面安危,不但唐、蜀,就是河、廓两州,也是因为惧怕他的兵威而不敢妄动。让他亲自护送使者入凉,会不会……太过了?”

他作战坚勇不退,但为人较直,***上的触觉却远不如郑渭、李膑来得敏锐,但郑渭李膑也没多口,张迈轻轻一笑,道:“我让薛复来,倒也不止是为了隆重蜀国使者之事。”又对马小春说:“传我命令,让石拔进驻广武,帮薛复减轻一下压力。”

广武位于凉州与金城之间,这时凉州与金城之间的道路已经打通,凉兰之间本有大唐官道,道路基础建设无需重建,主要是肃清沿途治安以及一些路段的修补。过去几个月张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凉兰鄯廓诸州,河州的一些土豪也已经请求依附,不过天策军控制得比较彻底的还是凉州以及兰州金城以西部分,鄯、廓、河三州就只控制住了其首府以及交通要道,县层面便多属自治,偏远一点的部落甚至完全不受影响,只是名义上属于天策军而已。

薛复反手之间覆灭番禾,又以雷霆手段荡平了兰州境内盗贼,降服了金城内的诸部,河西东部诸州闻其名号颇为敬畏,因此奚胜才会说薛复一身不止系东方二国之战和,对境内的安乱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时听到了张迈的号令,马呼蒙道:“元帅这命令来得蹊跷,蜀国的使者再怎么尊贵,派一位都尉、将军护送也就是了,何必由我军方面上将陪同前往?”

薛复问了信使凉州近日可有什么变故,信使说没听说,又问信使见到张迈时的情景,信使细细回忆,便说:“当时我是被引到元帅的居处,门外是马队正一个人看门,他带了我进去,屋里头一共五个人,除了元帅之外,其中二位我认得是郭师庸老将军、郑渭长史,还有一位双腿不方便,另外一位大概三十多岁,和郭老将军坐在一起。”

薛复心道:“那必是奚胜,双腿不方便的是李副司马。我也有听说他们三个都到了凉州。元帅与他们共聚一堂,又是马小春看门,所商议的必是机密大事,这次派我护送蜀国使者只是一个由头,其实怕是要借故调我去问话。”

便命薛苏丁镇守金城,马呼蒙父子轮流出巡三国夹心地,乌力吉巡黄河,道:“凉兰毗邻且又有康庄大道,乘汗血宝马来回也不须多久,我去一去也不妨事。你们且各守其职,候我归来。”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恶魔少爷别吻我玄幻:老婆绝世仙子,我却要逃婚太子殿下饶命,臣弟是女儿身相忘于江湖独宠!段爷的心肝宝贝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绝色弃女:邪帝强追妻从神奥开始和希罗娜旅行诡异捞尸:开局暴打千年水鬼快穿:挖野菜系统崩溃了重生大小姐野又飒,撩翻禁欲大佬境中话本四合院:生那么多孩子!怪我咯系统要我救世我反手加入特殊部门穿越八零:上啃老下啃小中间啃闺名字真难想说是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重生之萌娃平行世界奇遇记娇软知青,被冷面兵王给缠上了穿书:带着金手指穿越成软饭郎野欲!清冷神明弄哭双开门大冰箱终极:这个铠甲召唤人有点邪乎穿成惨死女配,我入宫成了皇后商界大佬被撩后马甲娇妻套路多属于怪物们的六月慧元界之林凡传奇四合院揍傻柱虐贾家坑死易中海斗罗位面融合,我提前穿越了穿越兽世之逮住一只兽神大人无界之巅星夜残火穿越:王爷,你的姬妾喜欢我大唐李庚传邪帝心尖宠明日方舟:从多索雷斯开始闺蜜双穿!我们真的只是朋友!灵轩心动启禀殿下,世子今天还在装最强梦女:解说世界当送死流女配穿书八零,抱紧竹马大佬不撒手快穿之疯批反派在线作死游戏大佬要娶我惹清徐快穿:钓系美人穿成黑月光之后开局策反病娇女BOSS的我无敌港综:从白纸扇开始漩涡一族的软饭真难吃重生1971,整个大海都是我的渔场重生后成厂公:我被九殿下攻略了原神获得造物主系统的诸天之旅
品书中文搜藏榜:家外火影世界的修士开局逃荒,女尊小混子她吃喝不愁和狂野总裁同房后他说我只是陌生人墓虎带着两宝去逃荒,我逃成了首富穿越乱世,我有空间我怕谁秦老六的生活日常奥特次元:羁绊之力全能站姐变爱豆后成顶流了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末世,女主她拿百亿物资杀疯了孤独摇滚!属于老兵的孤独!穿越知否之我是墨兰末世,恋爱脑杀了最后一位神性转魔王的异世界冒险脑叶公司:逐渐离谱的员工我,AI凡人闯仙界首辅肥妻有空间小宫女娇软妩媚,一路荣宠成太后后妈恶毒后妈爽,后妈日子过得好陆爷的闪婚新妻明日方舟:构史学主演她是一池春水文昭皇后传邪祟复苏,我为阴世主综漫:作品太刀,雪乃让我别写了玄学直播间,大佬又算命攒功德啦八零软妻人间清醒,首长别茶了!孤爱的哥哥居然是敌国皇亲快穿:战神大人只想找lp贴贴嫡女谋略:妖孽夫君请上门百字日记白日深诱职业魅魔,青梅校花不放过沈氏家族美人祭莫爷养的小公主我用重生埋葬他勾魂的眼神方舟里的后勤官快穿之鼠鼠我呀,太上进了四合院:我何雨柱,国之栋梁斗破:天命反派,云韵哭惨了皇后,你逃不掉的重生成草,我修妖也修仙我花钱超猛,系统嘎嘎宠我!真千金归来:我以博物馆震慑八方蒋星的星际征程:危机暗涌团宠奶娃被读心后,全家反派人设都崩塌了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兽世:疯批雌性被五个兽夫缠上了神印:绝美少女被阿宝门笛团宠了宠溺成婚:傅先生请上坐系统带我去抗战龙崽降临!七个反派爸爸争当女儿奴全家嘲讽我装死,得知真相悔疯了!从星穹铁道开始的万界歌王神冥缘起浮城旧忆斗罗:穿成宁荣荣的妹妹一路成神老爹开门,宝贝闺女来救你们了!带水系异能穿七零,她当然会暴富钓系美人不装了,京圈太子火葬场不当人后,我不死不灭!穿书:疯批嫡女作又撩,太子超粘人神秘老公,深夜来随身空间:穿越农门喜当娘团宠农门小作精:首辅追妻火葬场僵尸:茅山邪修,开局拿下任婷婷农门小福娘:我在古代开挂种田了永恒之终极兵锋终极一班:我穿越者日记被曝光了凡人修仙,天灵根的我稳健发育四合院从要债开始家父祁同伟,加入汉东国安不黑化风水先生,749局请我出山!圣子大人没有心变成女生,邪修少主轻点疼!魔童:我截教天角蚁,收徒申正道人在美食,惹他干嘛,他满级食运人间中毒HP觉醒之黑魔王,我们当定了!真千金又茶又坏,携手罪臣造反了怯春闺县主千岁穿成逃荒农女,我带弟妹成权贵父子都爱绿茶,我转身成为顶级少奶奶雪中:人在北凉,觉醒败家子系统凡人修仙:多子多福,白日升仙!地下九千米八零:被弃少妇转身随军被娇宠我靠发疯拯救了主角团越轨雏田:有牛啊,有牛!反盗墓:国宝专案组驸马纳妾?和离后抄你全家洒你骨灰被关三年,出院后真千金虐哭全家长相思:折柳祭港综,我有一个CF商城四合院:易中海成了榜一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