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极到户部,不但没有要到钱,还惹了一肚子气。
他只能是到太仆寺,先把马匹一事解决了。
魏忠贤的御马监能够拿出八千匹。不知道太仆寺能够拿出多少马匹。
现在的太仆寺卿是上任没多久的毕自严。
此人在明末也是非常有名的。尤其善于处理非常复杂的经济事务。
在天启、崇祯二朝担任户部尚书,在赋税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凭借着精打细算,硬生生支撑了大明的财政近十年。不得不说,非常厉害。
张之极还知道,过不了多久,毕自严将担任天津巡抚,与登莱巡抚袁可立,互为犄角支援辽东。贯彻熊廷弼提出来的“三方布置”之策。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明末党争激烈的时代,即便是有些倾向于东林党,但毕自严还是能够保持中立态度。
张之极的到访,毕自严亲自到衙门外迎接。
张之极不禁感慨,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呀。
他笑着对毕自严说道:“毕大人。叨扰了。此次前来,还是马匹一事,想必皇上的旨意已经到了吧。”
毕自严笑着回道:“世子。接到了。快快请。咱们进去说话。”
到了毕自严的办公地点,有人奉上了茶水。
毕自严说道:“世子。接到皇上的旨意,我就开始让下边进行调度。眼下在京城这边,适合辽东作战的马匹,最多能拿出来五千匹。”
张之极听了,问道:“毕大人。眼下我只是协助熊大人练兵。你怎么就能断定,一定会到辽东作战。”
毕自严回道:“世子,你这么问,就有些不厚道了。在本官看来,无论辽东那边是成,还是败。你们训练的这支队伍,都会被派往辽东的。所以我提前谋划,不犯毛病。”
张之极感慨道:“毕大人。如果朝中官员人人都能像你这样以大局为重,朝廷也不会变得如此乌烟瘴气。”
张之极可以这么说,可是毕自严却不能,他十分小心地说道:“世子。本官只知道静下心来做事,别人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情。”
张之极说道:“毕大人。实不相瞒,我们测算了一下,大致需要一万五千匹。御马监那里可以拿出来八千匹。你这里拿出来五千匹的话,那还有两千匹的缺口。”
毕自严听了,说道:“这样吧。我再调配一下,争取过了年,把这两千匹给你补上。你放心,我调配给你们的都是宝马良驹。如果是一般的马匹,别说七千匹,一万匹我也能给你弄来。只是那么做的话,绝对会影响你们的战力。”
张之极笑着说道:“那这五千匹我收下了。年后你调配完毕的话,麻烦再拨给我们。不过最好能再多一些。”
毕自严当即就表态答应了。
“毕大人。你就不问问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马匹?”张之极问道。
毕自严笑着回道:“无需多问。世子既然有这个要求,那自然有你的道理。别的不说。世子竟然能在冬天种出土豆。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世子是一个能做大事之人。能为你这样的人提供支持,也是本官的荣幸。”
张之极听了,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主动解释道:“实不相瞒。我和熊大人打算打造一支可以与建州女真相抗衡的骑兵。一人双马,效果会更好一些。毕大人。这份情,卑职记下了。李汝华这个王八蛋,要是有你一半好,我就知足了。”
说完,就把自己两次前往户部要钱的情况说了出来。
毕自严听了, 又是摇头,又是感叹。说道:“李大人这么做,那就有些不地道了。”
张之极不屑地说道:“他就那副德行。毕大人。那我先替京营的弟兄们谢谢你了。如果有机会,也希望你能投入到辽东战局。像你这样的官员在京城做太平官,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毕自严正色道:“本官也时刻关注辽东的局势,如果不快点反攻的话,奴酋不断壮大,那将会越来越难打了。”
“可是以目前辽东明军的情况,反攻还是有些难呀。听毕大人的意思,也是同意朝廷的决定,快速反攻了?”
毕自严摇了摇头,说道:“本官还是倾向于世子的做法,先稳住局势,再慢慢反攻。其实双方实力,无非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杨镐四路大军失败了,不仅让奴酋得到喘息的机会,还增强了实力。所以大明不能再失败了。要打,那也只能是打胜仗。否则又会令奴酋实力大增。”
张之极十分赞同毕自严的观点,夸耀道:“在卑职看来,毕大人担任辽东经略,那也比袁应泰强很多。”
“那可不敢当。世子,玩笑了。”
张之极又与毕自严简单聊了几句后,就告辞了。
至于毕自严答应的五千匹战马,直接让下边人交接就可以了。
太仆寺五千匹,御马监八千匹。眼下筹集到了一万三千匹战马。年后毕自严再把缺口补齐。
战马一事,就算是解决了。
徐国全和董应举短时间内是到不了了。一个是参与指挥,另外一个则是负责屯田。而要种地,明年开春开始就可以。
眼下最为重要的是提升军队的武器装备。盔甲护具、各类火器,那是必不可少的。
明朝制造武器装备的部门,一个叫做兵仗局,另外一个叫做兵仗局。
兵仗局属于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
所谓的二十四衙门是指十二监、四司、八局。兵仗局就是八局之一。设有掌印太监一员。
而兵仗局则隶属于工部。军器制造囤放成品的戊字库和广积库也隶属工部管辖。
毕懋康去的就是兵仗局。
张之极来到兵仗局,毕懋康正在研究火铳的发射装置。
显然,他是受到了张之极的启发。
他见张之极来了,就放下了火铳,说道:“世子。这几日我都在研究这个。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做起来,我始终不得章法。”
张之极提示道:“毕大人。传统的火绳点火方式,存在被风吹灭,被水浇灭的问题。我这几日也在想这个问题。那一日,我看到家中的仆人用燧石打火。你觉得用燧石来点火,是否可行?”
毕懋康听了,说道:“这个不妨试一试。我认为还是可行的。”
张之极表示,期待你的成功。他也只能是点到为止了。
出手太多,只能是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