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莹莹自然是无法说服英国公张维贤的。
当然了,她也没有必要,更没有资格说服英国公张维贤。
她也只是按照张之极的指示,替他给张维贤捎个话。
田莹莹主要去找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
而且那封请求援军的书信,也是写给孙承宗的。
张之极知道,作为一名战略家,孙承宗自然明白徐鸿儒和于弘志的叛乱必须尽快剿灭。
孙承宗看完了张之极的信,陷入了沉思。
张之极所陈述的,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可是朝廷这块,东林党和天启皇帝都不赞同张之极继续参与平叛。
张之极的父亲英国公张维贤也是不赞同。
自己其实也是不希望张之极冒这个险。
毕竟自己的亲孙女孙妙贞嫁给了他。
可是,他也从书信中看到了张之极参与平叛的决心。
甚至说出了,朝廷不派给他援军,他也会率领家丁部队继续平叛的。
放眼整个大明,有如此决心的人,没有几个。
孙承宗思来想去,决定进宫面圣。
希望能够说服天启皇帝。
如果天启皇帝依旧是不同意,那此事基本上就没解了。
孙承宗就让田莹莹先回去,等他的消息。
田莹莹提醒,张之极已经率领家丁部队奔赴山东平叛了。
孙承宗只能是无奈地回道,自己会尽快给予答复的。
他当即拿着张之极的信件,前往皇宫面圣。
天启皇帝看了张之极的信,笑着说道:“真没想到,小极决心这么大呀?朕就纳闷了,他就是个沧州知州,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了,何必参与山东平叛呢?”
孙承宗回道:“皇上。也许我这个孙女婿心系大明,格局比较高,想早日平定山东叛乱。毕竟叛乱持续时间越长,对咱们越不利。”
天启皇帝问道:“听老师的意思,您是同意小极的请求了?”
孙承宗如实回答道:“启禀皇上。从个人角度,我是不赞同小极这么做的。毕竟带兵打仗十分凶险,一不小心人就没了。那妙贞岂不是得守寡呀。但是从国家角度,张之极有四川平叛的经验。手下的家丁部队战斗力也十分强悍。朝廷再派兵增援的话,那绝对会缩短平叛的时间。能够早日平定叛乱。”
天启皇帝听完,说道:“老师。今日下午锦衣卫传来消息。在是攻是守的问题上,小极与张凤翔发生了分歧。小极率领家丁部队已经赴山东平叛了。”
孙承宗附和道:“臣也刚刚听传信之人说起此事。想必张巡抚的奏折还没有到京城。”
天启皇帝笑着说道:“小极前期没有听从张凤翔的命令,想必二人结了梁子。现如今两个人呢再起分歧,你觉得张凤翔能八百里加急向京城禀报此事吗?”
孙承宗岂能不知道这里面的事,他是不会主动说出来的。
即便是天启皇帝挑明了,孙承宗也没有接这个话,而是请示道:“皇上。既然小极决心这么大,并且已经出兵赴山东平叛,是不是派兵增援呀?”
天启皇帝想了想,叹了口气,只能是接受这个现实了,他吩咐道:“那就派兵增援吧。我看小极在信上说,需要两个卫的兵力。为了稳妥起见,我看还是多派些兵马吧。老师,你拿我的手谕,去京营调兵。”
既然天启皇帝已经同意了,孙承宗就领命而去。
孙承宗拿着天启皇帝的手谕,前往京营。
现如今掌管京营的是泰宁侯陈良弼。
可是陈良弼从去年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在养病。
他也多次提出辞职。
但是天启皇帝刚刚登基,就挽留其继续任职,并没有同意。
陈良弼作为京营总理,并不在京营,但是京营还有几位协理负责日常的工作。
孙承宗就找到了黄克瓒。
黄克瓒原本是刑部尚书,天启元年就曾暂时协理京营。
到了天启二年正月,由工部左侍郎王永光接替黄克瓒的刑部尚书位置。
黄克瓒就只负责协理京营了。
孙承宗找到黄克瓒,拿出了天启皇帝的手谕,并且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黄克瓒对张之极的举动非常钦佩,当即将徐光启叫来,说明此事。
徐光启自然是全力配合。
可是现在已经操练成型的火器部队,只有两个卫。
无论是孙承宗,还是黄克瓒还是希望多派些军队增援张之极。
而天启皇帝也是这个意思。
黄克瓒又打算从京营中挑选精干力量,拼凑成两个卫。
他和孙承宗认为,四个卫的兵力,应该够用。
可是,现实却十分打脸。
京营的兵马本就是空额很多,战斗力低下。
能够拿得出手的,满打满算也就是两千人。
这与大家的预期,相差甚多。
没办法,孙承宗只能是拜见英国公张维贤。
张维贤听了,说道:“老孙。不是我说你。小极现如今是你的孙女婿。你放心让他去平叛呀。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我岂不是得遗憾终生。”
孙承宗无奈地说道:“其实我也不赞同他去平叛。可是他的决心很大。现在已经带着家丁部队赴山东平叛了。事已至此,唯有尽快给他派去援兵。”
张维贤对此,也是毫无办法,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只能是挑选人马了。不过我也只能是尽力,中军都督府中可用之兵,也不多。”
双方约定,明日一早,就在京营集合。
自打天启皇帝决定派兵增援张之极,部队的补给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此事,天启皇帝已经安排内阁和户部、工部去做了。
张维贤精挑细选,也只是筹集了一个卫的兵力。
其实他也想补齐,可是有些士兵并不胜任,如果硬派去,只会造成无谓的牺牲。
他亲自带着这一个卫的兵力赶往京营。
此时,孙承宗、黄克瓒等人已经将军队集结完毕。
再加上英国公张维贤带来的一个卫。
一共集结了三个卫,及两千人。
再加上张之极的家丁部队,也就算是四个卫吧。
大家只能是这么认为了。
出征仪式并不隆重。
只是由孙承宗勉励了大家一番。
张维贤和黄克瓒都没有说话。
田莹莹昨晚就收到了孙承宗的消息,她一大早就出发了,先回去向张之极汇报此事。
孙承宗一声令下,部队就出发了。
可是此时,有一支部队从外边进入京营。
为首之人竟然是魏忠贤魏公公。
他怎么来了。
孙承宗、张维贤、黄克瓒等人迎上前去,一了解才知道,皇上昨晚突然命魏忠贤从勇士营中挑选一个卫的人马,增援张之极。
勇士营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腾骧四卫。这可是禁军呀。保护京城的精干力量。
天启皇帝竟然派禁军增援张之极。
这令孙承宗、张维贤和黄克瓒颇为惊讶。
别说他们了,就连魏忠贤也是非常意外。
要知道腾骧四卫自打被改组为勇士营和四卫营后,一直驻守京师,保卫皇宫。
哪怕是辽东局势如何恶化,朝廷也没有派遣勇士营和四卫营增援。
这里面还有事情,是他们不知道的。
天启皇帝送走孙承宗后,就命锦衣卫密切关注调兵增援张之极一事。
无论是京营,还是中军都督府,战斗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天启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个情况。
听说京营除了徐光启训练成型的两个卫,从其他营中仅能挑选两千人。
中军都督府也仅挑出来一个卫。
天启皇帝不得不承认,京城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弱。
客氏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张之极派人前来京城求援的消息。
她找到天启皇帝,希望皇上能够让张之极回沧州,不要去平叛。
天启皇帝就将张之极的那封信交给了客氏。
客氏看完后,一直骂张之极不自量力。
天启皇帝安慰客氏,小极既然有如此决心,那大家只能是全力支持他。
并且将京城调兵情况告诉了客氏。
天启皇帝这么做,无非是想让客氏放心,京城从京营和中军都督府调派精兵强将,确保张之极平叛。
客氏听后,认为还是不行。她提出从禁军中挑选兵力前往山东增援张之极。并且禁军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张之极的安全。
天启皇帝被客氏这个建议提醒,顿时明白了。
他送走客氏后,当即就命魏忠贤调派一个卫的禁军,跟随京城部队增援张之极。
魏忠贤惊讶之余,立刻就去办此事。
这才有了一大早,京营的这一幕。
不过魏忠贤也向勇士营的这个卫传达了皇上的旨意,此次奔赴山东,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全力保护张之极的安全。
四个卫及两千人,京城各部队的精兵强将,就这么出发了。
由于勇士营的地位最高,就由勇士营指挥使张英负责率领这支大军。
田莹莹昨晚接到孙承宗的消息,激动地彻夜难以入睡。只是在后半夜小憩一会儿。
要不是京城城门已关,她都打算连夜出发了。
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田莹莹就率领侍卫出发了。
当他们走到城门口时,被一队锦衣卫拦住了。
田莹莹丝毫没有害怕,询问对方为什么拦住自己。
为首之人自报家门,锦衣卫百户刘宠,奉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命,前往山东,协助张之极平叛。
原来天启皇帝担心张之极那边情报收集不及时,影响平叛。
锦衣卫的情报收集做得非常好。当年日本攻打朝鲜,明军赴朝鲜作战,锦衣卫就在情报收集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前期刘宠曾因张之极遇袭被派到他身边保护他。
骆思恭觉得刘宠与张之极相识,派他去会更好一些。
田莹莹后加入的,自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
她更不认识刘宠。
听说是帮助张之极的,田莹莹自然是非常欢迎的。
两队人马合为一处,出了城门,向山东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