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东光县后,张之极略作休整,就率兵前往景州。
而保定巡抚张凤翔也调兵遣将,向河间府进发。
张之极仅有两个千户的兵力。
前方传来的消息,于弘志手下聚集了三万多人。
双方的人员比例高达十五比一。
不过张之极并不惊慌。
于弘志手底下的人是很多,可是能打仗的毕竟是少数。
可以说是乌合之众。
另外,他正在四处扩张地盘,兵力十分分散。
张之极有信心拿下景州,一举平定此次叛乱。
沿途遇到的小股叛军,都被张之极轻松击溃。
当部队到达景州城外的时候,张之极竟然接到了保定巡抚张凤翔的命令。
这个命令让张之极十分恼火。
张凤翔的命令是,让张之极就地待命。
叛军人数众多,张之极仅有两千多人,根本就不是叛军的对手。毕竟张之极是英国公世子,皇帝的宠臣。
客观地说,张凤翔考虑得十分周到。也是为张之极着想。
此人还是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
但是张之极却不这么认为。
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
张凤翔率军前来平叛,少说也得三五日。
这三五日战局会发生巨大变化。
不能只看到河间府的情况,山东那边的情况非常不乐观。
如果让这两股叛军汇合,势必会对平叛造成极大的困难。
这是张之极所不愿看到的。
为此,张之极修书一封,也算是回信。不仅感谢了张凤翔的好意,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速战速决的决心,以及耽搁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
总结出一句话,那就是好意心领了,我必须迅速平叛。
派人将信送出去。
张之极在当日侦察后,就于第二日对景州城发动了进攻。
叛军虽然人数众多,可是并没有太多的战斗经验。
而张之极的家丁部队,那可是经历过战争的。
都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士兵。
仅仅用了一个上午,就轻松拿下景州。
仅俘虏就抓获三千余人。
对于这些人如何处置。
张之极的想法是有命案在身的,严惩不贷。
其余受蛊惑的,有悔改之意的,被生活所迫的,从轻发落。
本地的,遣返回乡。
外地的,可以在本地定居。
张之极在沧州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完全可以安置一部分人员。
当然了,这些人中,存在着假意悔过,还相信白莲教教义的。
对于这样的人,一经发现,也是严惩不贷。
于弘志并没有在景州,而是率领大军攻占了故城。
故城再往南,就是山东的东昌府。东昌府再往南,就是徐鸿儒发动叛乱的兖州府了。
于弘志的行动,无疑证明了张之极最初的判断,那就是他打算与徐鸿儒汇合。
这是张之极所不愿看到的。
张之极修书向保定巡抚张凤翔、河间府知府廉第汇报了景州现在的情况,叛军主力动向,以及自己对战局的分析。
部队在景州休整了一日后,张之极再次出发,前往故城。
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将于弘志的叛军解决于河间府境内。
决不能让其逃窜至山东,与徐鸿儒汇合。
这也算是自己为平叛做出的贡献吧。
在他看来,于弘志的叛军与徐鸿儒的叛军,中间隔着一个东昌府。
哪曾想,东昌府根本就不是于弘志的对手。
当张之极的队伍到达故城时,于弘志的叛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东昌府,与徐鸿儒的叛军遥相呼应。
形势急转直下。
张之极见此情形,也是有些头疼。
自己手下就这么点人,叛军是越来越多。
真要是打起来,己方也不一定占上风。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看着叛军肆意妄为。
内心告诉他,即便是敌众我寡,也要全力平定叛乱。
不能任由叛军不断壮大。
所以,张之极在攻下故城后,就有了继续挥军南下的想法。
而于弘志在南下过程中,也听到了身后所发生的事情。
沧州知州张之极率领两个千户的家丁部队接连占领东光、景州等地。
一路向自己这个方向追击。
简直就是一个跟屁虫,甩都甩不掉。
关键是坏了自己的好事。
如果没有他,凭自己现在的实力,占领整个河间府,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在此基础上,再南下与徐鸿儒汇合,势力必然会继续壮大。
可是现在,自己在攻城略地,而张之极却紧随其后,收复失地。
给人的感觉是,自己是被张之极逼到山东的。
这还得了。
手下也建议,莫不如击中兵力,先将张之极这个尾巴解决掉。
张之极可是英国公世子。无论是活捉,还是击毙,都意义重大。
于弘志终于下定决心,集中兵力,解决掉张之极。
张之极并不知道,于弘志会突然改变计划,调兵遣将对付自己。
他在故城略作休整,就继续南下,进入山东境内。
第一个目标,就是东昌府的武城。
其实无论是于弘志,还是张之极,他们走的路线,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航线。
山东的武城,也是大运河途径之地。
据前面的情报,此时于弘志已经到了东昌城外。
平山卫就驻扎在此地。
如果东昌方面能够坚持到自己赶到,还有转机。
如果东昌被占领,那么于弘志就会与徐鸿儒汇合了。
那就麻烦了。
于弘志占领临清后,实力大增。
因为明朝大运河沿岸,有着名的四大漕运粮仓。
临清仓就是四大仓之一。
于弘志占领临清后,就开仓放粮。
一些长期被欺压的百姓纷纷加入了叛军。
这令叛军实力大增。
叛乱的形势是愈演愈烈。
叛军是越剿越多。
张之极知道,这都是平日里官府和乡绅欺压的结果。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多人相应。
张之极对于俘虏的叛军,除罪大恶极者严惩外,对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从轻发落。
在向武城进军途中,经过一个名叫甲马营的地方。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原来是军营所在。因此才有了这个名字。
张之极就命部队在此安营扎寨。
自打出兵平叛开始,张之极的家丁部队可以说是,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
长期的战斗,令大家始终处于疲惫状态。
接下来要收复的武城,就是一个小县城。
张之极认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
因此,趁此机会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多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也没有派人前往武城打探消息。
明日一早开拔出发时,再派人打探消息也不迟。
放松。
张之极放松了下来。
下边的人,也放松了下来。
他们太需要放松了。
而放松,有时候会出现非常致命的危险。
前半夜,风平浪静。
丑时一到,秘密潜伏至军营外的叛军突然向张之极部发动了进攻。
要知道,丑时这个时间段,人是最容易疏忽的。
张之极部也不例外。
刚开始时,守卫还十分森严。
经过这么多日的战斗,叛军从来没有对张之极部发动夜袭。
所以大家就产生了一个错觉。叛军没有夜袭的习惯。
好在家丁部队反应迅速。快速集结,开始迎敌。
不过叛军人数众多,家丁部队火器厉害,也架不住人家人多呀。
凭借着人数优势,叛军竟然有了歼灭张之极部的可能。
张韬见势不妙,就进入张之极的营帐中,建议道:“世子。叛军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已经包围了营地,并且疯狂地进攻。部队有些顶不住了。我建议,还是先撤退吧。”
张之极听了,不由地一惊。
张韬,他还是非常了解的。
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提出撤退。
而且他既然提出撤退,说明形势不是一般的糟糕。
旁边的刘皋不以为意,说道:“叛军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就算再多的人,又有什么用呢。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抵挡得住咱们得火器。世子,你让我率领卫队前去平叛,一定能够打退他们的进攻。”
田莹莹也主动请战。
张韬站在那里,也没法劝他们。
倒是张之极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因为他听到了外边的声音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叛军离自己的营帐越来越近。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
张之极当即决定,马上突围,不可恋战。
刘皋、张莹莹等人还想坚持,被张之极直接拦住了。
现在不是逞强的时候。
张之极既然下了令。众人就出了营帐。
侍卫早已准备好了马匹。
大家上了马,开始向北突围。
叛军也看到了张之极等人。
有人就喊道:“弟兄们。张之极就在那边。谁捉到了他,赏黄金五百两。”
这群叛军一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向张之极冲来。
此时,刘皋和田莹莹才知道,张韬所言不虚,叛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铺天盖地,漫山遍野。
远处看不太清。
近处全是叛军。
从火光初步判定,叛军至少有三万人。
这么多的叛军,竟然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甲马营。
己方还毫不知情。
好在张之极的家丁部队,面对如此多的叛军,并没有崩溃。
依旧是稳扎稳打,层层阻击,逐步撤退。
众人保护着张之极,撤出了军营,向北边的山区撤退。
而叛军并没有因为黑夜而放弃追击。
而是打着火把,继续追击。
战斗一直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