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网
宋波是真英雄,可惜,没有制度,就无法奖励,也就无法促进进步txt下载。【ka".. ///宋波空有英雄气概,也有英雄才能,可惜没有英雄用武之地,只能埋没,无声无息,无踪无影了。
好的制度会让狗熊变英雄,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人,没有制度会让人变的不是人。
宋波每次开会据理力争,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同事,生怕他抢了头功,埋没了自己,显得没有贡献似的,于是就压制宋波,不让他表现自己,总是拔气门芯,不给力,不支持,不想看到宋波得到肯定和表扬,而是希望宋波跟自己一样,或者混得还不如自己才好。
二是领导,领导担心宋波太厉害,就夺了自己的饭碗,似乎要靠压制宋波,才显得领导的权威发挥了作用,让宋波惧怕,这样才方便统治。领导的心理如同武大郎开炊饼店,招聘的员工都不能高过他,否则就不要。领导见不得和自己不同声音的员工,谁是异己分子,宋波就是,枪打出头鸟,谁让你能?谁叫你行?想逆天、想造反吗?你再行,还不是员工吗?你再能,也要服从领导的管理。领导即便错了,也要按照错的来,错到底的,由领导负责。追究责任的,到领导那里就停住了,不再深究。
三是村民,村民希望宋波多多争取更多的资源来帮助村里发展,于是,总是想方设法地弄一些项目出来,向宋波说好话。宋波很会说话,特别在鼓动村民做一些项目的时候,将前途描绘得鲜花满径、欢声笑语、如诗如画、花鸟虫鱼,等等,非常漂亮。宋波总是像急先锋,在村里凭着非凡的观察力,总能看到村民的需要,并且将村民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样,一个项目来自村民的需要,做起来就顺。但是,也有村民只图自己享受,往往忽略了大家的需要。也会找宋波求情,办一些私人的项目,宋波有时就没了主张。同样是村民,因着对村民的爱,往往做一些没有原则的事。村民就抓住宋波的这一缺点,总是先让宋波表态,最后又催促着宋波,赶紧落实项目。
宋波开会,总是准备了很多东西,正是因为准备充分,才有说服力,因为领导和其他同事生怕宋波太突出,总是施加压力,让宋波的项目申请,变得难以获得批准,弄得宋波无法向项目村的村干及村民交代,总觉得有一种亏欠感。
领导会背着宋波在同事面前说宋波的不足,还号召大家都不要支持宋波。这样一宣传,同事们就没有谁有胆子敢站出来,力挺宋波了。宋波操心项目,并且挖掘新项目,背后却遭受领导的非难,让宋波左右为难。其他同事都是靠领导一句话涨工资或扣工资的,每月的工资还要由领导来发,谁也不敢支持宋波。因领导已经有言在先,总不能违抗命令不遵守吧。
久而久之,宋波就越来越孤单,项目也越来越单一,机构没有新东西出来,总是重复着以前的老项目。村民这边呢,跟着宋波,还以为申请一个项目,就批准一个项目呢,后来才发现宋波毫无用处,说话没一点分量,处处碰壁。领导根本不支持,不买他的帐。让宋波非常难堪。
不做项目就不会犯错,大家都沉默不语,怎么会进步?大家都是“好好先生”,那么,所做的事大概都可以,所犯的罪大概都可以得到赦免。
德志心想,这样下去的结果,宋波肯定要么被炒鱿鱼,要么炒老板的鱿鱼,结果很明显,就是不能再呆在小庙里了,巨龙要腾飞,只是没有遇到雷雨天在浅水湾里困着,出不来。
会议结束,各奔东西,收拾东西,毫无可留恋之处。
金莲、春燕的交锋,暂且靠后,等待下次的博弈。包括争功,包括请赏,也含有撒娇,类似于装疯卖傻,那种彪悍,并非那种娇憨,让人身上不寒而栗,起不少鸡皮疙瘩。
女人的一生变化太快,如同夏日的花,开起来绚烂,谢起来也惨。女人不生孩子就有缺憾,女人生多了孩子,也容易改变性格。
金莲和春燕,都是生过不止一个孩子的,他们在家中都是老大,她们的丈夫都是听话的乖乖儿,不敢犟嘴。但是,她们领导他们的家庭,还真不是很靠谱的。特别是金莲,自己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多少分辨力,结果看领导,学领导,将家长作风带回家,让丈夫和子女都反感。
在车站,熟悉的车站,这个老地方,迎来送往不知多少南北客旅。
德志顾不得多想,买票,检票进站。
记得几年前,领导宣布让余哥、金莲和宋波去香港,他也在这个车站候车,当时很想不通,就懒得去想,干脆看//时,还是想到领导的安排,无法平静。从那时候起,领导就已经在变化了。学会用善意的谎言,来欺骗同事,美其名曰,是方便管理。德志爱写日记,不想翻开往日的日记,免得影响情绪。但是,心底里还是有个念头,就是,若不把内心的愤懑描写出来,就会疯掉的 。
不公义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属世的人身上,而且发生在自称信主的人身上,在这里见怪不怪,如果寻求真正的公义,恐怕只有在天堂或者乐园里才有,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
德志这样想,心里多少有些安慰。也就原谅了她们的决定。可气的是,她们明明自己决定了谁去,硬说是香港来的办公室主任选定的人员,这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了,明显把同事们当憨子来看待。
这种欲盖弥彰的作法,的确让人觉得可笑,但又不敢笑,怕有问题,问题是要挨批。
德志看到人们纷纷起立,开始排队进站,准备上车,此时喇叭里传出车次和开往目的地的声音,德志听清楚了是到家乡城市襄阳的信息,就收了书,放入行李箱,然后拖着它穿过通道,下楼梯,然后上车。
车上已经上了不少人。可能是提前上车,有钱就可以,多交十元钱,就可以进入贵宾候车厅,有空调吹,还有大彩电看,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上车,免得和别人挤来挤去,挤上了车不见得有座位。
社会就像车站,很容易看清楚有钱的好处,特权的好处,为何在中国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抓钱,热衷于当官,掌权,享有特权,原来就是要超过别人,专顾自己。
末世的征兆莫过于此,人人都专顾自己,不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不想平凡过一生,起码享受到了人活着时候的快乐,那就有所值了。
火车开始慢慢开动,外面的房子开始往后倒退。火车加速,近处的景物更加迅速后退,原野倒还比较平稳。
坐惯了火车,就不觉得新奇,不像小时候,德志对火车充满了遐想。
回到家,德志照样抱抱儿子,抱抱妻子,虽说分别几个星期,就好像分别几个月,真是不该离开家人,独自在外,但是,不这样做不行,在家厮守很好,但缺少一份稳定的收入。从长远来看,如果所做的不蒙上帝祝福,就不可能再有进项,没有了捐赠,也就没有了工资。
这个道理很清楚不过了。
照样,德志的妻子有些不高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可就是不好表达出来,那到底是什么。
在家呆几天后,到了上班的时间,德志说:“还是去巴东吧,马上要搬家到宣恩了。巴东的项目接近尾声,只要把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就不用经常过来。巴东是比较险要的地方,没准儿到了宣恩会好一些。”
德志的妻子当然没有什么意见,她说:“没问题,就是觉得父母年事已高,对他们还是不放心。哥嫂都在长沙,没能及时照顾他们,作女儿的又不能长期在家,真是矛盾啊。”
德志说:“照你所说,我该在家才对。你们需要我,我妈也是老人了,也需要我。至于其他兄弟姐妹照顾不照顾,是他们的事,管不着,管好自己就行了。”
德志的妻子说:“如果都在家,家人团圆,是很不错的。可惜的事是,没有钱用啊。”
德志说:“我也没信心在家做事,能保证你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德志的妻子说:“那好吧,还是出去工作。等孩子大一些了,我再出去找一份工作,减轻你的压力。”
德志说:“到时候再说吧,好在现在孩子还小,负担不重,等到花钱的日子再说。我也希望孩子将来可以上好学校,我给他攒钱,多多益善,只是现在仅能提供温饱。”
德志的妻子对带孩子再去巴东,没有意见。德志心里很得安慰,不是因为孩子上学,也不想给孩子将来造成一种漂泊无定的生**验,德志想趁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完成迁徙的任务,将来的打算,还是在家乡城市,那里的条件,比起巴东或者其他山区来,硬件的设施还是要扎实些、优秀些,对孩子的有些裨益。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德志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对于妻子和孩子的物品,德志根本无从下手,帮忙都难,搞不好,他妻子还要重来一遍,费力不讨好,于是德志就放弃了。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 .. ,您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