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英国和美国非常期待苏联战争的时候能够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进而让德国人陷入到巨大的劣势当中,但是现在在中东战场上,英国和美国也没有放松警惕。
在成功的完成了对伊拉克北部,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大部分地区都轰炸了之后,同盟国决心在5月的中旬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以图在中东地区扭转局势。
这次大规模的攻势,主要的攻击目标就是伊拉克北部的重要城市基尔库克,夺回伊拉克北部的重要城市基尔库克之后,就可以形成从苏联红军控制了伊朗北部经由伊拉克,再经由约旦一直延伸至巴勒斯坦境内的同盟国的弧形包围圈。
这个弧形包围圈可以至少确保德国军队不会控制任何一个主要的石油产区,而且也可以确保苏联红军现在赖以生存的外围援助通道,不会遭到任何的威胁。
在这样的思路支撑之下,5月12号同盟国六个美国步兵师以及两个英国的装甲旅发起了对基尔库克外围的进攻,但是这次的进攻以惨败而告终,虽然说隆美尔作为德国的最高指挥官,现在正在柏林,但是在地方上指挥,德国军队的指挥官依然挡住了这次攻击,而且由于这次英美的攻击实在是太过于匆忙所以说并没有经过匆忙的准备,虽然前段时间的空袭确实给德国军队造成巨大的威胁,但是这很显然没有给德国人制造非常致命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之下,同盟国内部对于中东地区的形势又产生了不同的分歧,美国人依旧力主继续向伊拉克北部进攻,甚至于要求英国在地中海展开一场对塔尔图斯港的登陆作战。
原因是因为美国人现在非常希望能够在中东取得一场大的胜利,这样可以让美国现在在中东的指挥官得到华盛顿方面的赏识,并且还可以为美国人民心中提振一定的信心。
现在对于美国人民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日本人了,事实上在菲律宾战役期间,由于日本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所以说美国各大的主流媒体都认为日本已经实质上不构成对美国的威胁了,而随着大西洋战场方向上英美的运输舰损失越来越惨重,而且德国人的潜艇部队神出鬼没,使得整个美国东海岸风声鹤唳。
现在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德国人才是最主要的威胁,而由于实在是无法在其他战场上打击德国人,所以美国部队只能指望在中东战场上对德国人造成一定的打击,而且在这里还不需要经受德国主要作战部队的考验。
这也是为什么罗斯福总统在麦克阿瑟将军强烈要求尽快解决掉日本的情况之下,依然将麦克阿瑟将军所向实力比较强大的,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部队全部抽离,增派到中东去。
如果说现在击败日本,可以让美国军队集中自己的力量来对付德国的话那么美国军队能够得到的帮助,仅仅是现在在对付日本的力量而已。
而如果美国军队无法坚守住伊拉克南部以及伊朗,甚至于让日本和德国在印度会师的话,那么无以宣判了斯大林同志的死刑。
如果现在苏联红军在缺乏时燃油的条件下和德国作战的话,苏联红军很有可能遭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苏联红军一旦遭到致命的打击,苏联政府和德国停战的话,这对于同盟国来说简直是噩梦一般的景象。
要知道现在苏联红军可是拖住了德国陆军的90%以上,德国空军的80%以上。
要是让德国人把这些军队全部都带出来的话,那对于现在同盟国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同盟国,不要说坚守中东地区了,估计德国军队和一路推到非洲的。
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之下,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虽然自身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是还是尽全力的满足斯大林同志的要求。
甚至于在美国军队,自己还没能够装备所有的最新型冲锋枪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就着急的通过太平洋经印度洋的运输通道,向斯大林同志运输了大量的武器。
而在这一方面,英国表现得更加突出,英国自己现在空军飞机的生产是跟不上消耗的,但是为了给斯大林同志打气,并且让他继续坚持下去。
英国首相丘吉尔还是尽全力的在北极航线上向苏联提供各种各样的援助。
而对于现在的斯大林同志来说,他非常清楚英美向他提供这么多的援助是为了什么。
毫无疑问,英美之所以向苏联提供如此之多的援助,就是因为苏联红军可以拖住德国军队。
不过斯大林同志并不在意这些原因是什么,他只在乎具体的援助数目。
虽然说英美希望利用苏联红军的肉体来拖住德国人的想法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对于斯大林同志来说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斯大林同志本身是不可能和德国达成协议的,在之前的几次接触当中,希特勒的要价非常之高,甚至于在1941年年初的谈判当中,希特勒竟然提出了让苏联让出乌拉尔山以西的所有地区。
这对于斯大林同志来说,简直是不可接受的,这相当于苏联把自己最精华的欧洲部分全部割让给了德国人,而且现在德国还在苏联的土地上建立了一系列所谓的独立的民族国家。
虽然斯大林同志在1941年4月份,近日在保加利亚进行的第二轮谈判当中,已经向德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并且承诺现在德国可以保有他们占领的分界线,但是德国依然不依不饶。
德国不但在国土问题上对于苏联的要价非常高,而且在经济赔偿以及政体制上面,也对苏联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甚至于德国元首希特勒提出的谈判条件当中,还明确的提出了要求斯大林同志下台。
如果说其他的谈判条件,拼了命咬牙的话,也可以答应。那么这一条是苏联政府内部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答应的,除非这个人想去西伯利亚参与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