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0年的12月中旬,日本军队主动发动对苏门答腊岛的攻击,到1941年的1月中旬,同盟国军队成功的占领了新加坡。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当中,日本军队损失非常惨重,不但丢失的新加坡这一对于东南亚地区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塞,而且陆海军同样付出了很重大的损失。
日本陆军除了损失了在苏门答腊岛登陆的唯一一个雨林作战社团之外,在新加坡作战当中,日本陆军依然损失了大量的作战部队。
这些损失对于日本南方军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南方军根本已经无法获得任何来自大本营的补给了。
日本陆军大本营曾经在此次战役之前,对于南方军叫军司令官,山下奉文说过,南方军在此1到2年时间里面是不会获得任何军队补给得因为在1到2年的时间里面,日本陆军大本营必须将主要的作战力量牵扯在印度方向。
山下奉文本人必须在南方中自己内部保持一定的预备力量,如果将来一旦出现了重大事件的话,日本陆军大本营很有可能必须抽调其它方向的力量才能够维持在南方的控制。
但是在这次战役当中,山下奉文不但没有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而且在其后的一系列作战当中,又出现了重大的失误。
当然这只是日本陆军大本营认为的,在同盟国方面看来日本军队的应对是没有出现错误的,日本军队在南方现在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日本海军的损失,以及日本陆军被迫把大量的部队调往印度方向造成的。
但是日本陆军不可能指责自己的印度方面军,毕竟印度方面军现在正在进行至关重要的新德里战役。
正在和英国和印度的军队进行生死搏杀,也是对于日本来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与此相同时间爆发的新加坡战役,在日本陆军大本营内部看来,重要性是远远没有印度战役高的。
而这一次战役对于日本南方军的打击,是要和日本海军的打击相提并论的。
对于日本海军的打击,主要是对于日本海军信心的重要打击。
在这次海战当中,日本联合舰队并不是没有获胜的机会,甚至于在某些时刻日本联合舰队获胜的机会是非常大的。
而且即便日本联合舰队最终选择撤退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在兵力上还是拥有对同盟国的海军的一定优势的。
在拥有一定优势地位的时候撤退并且导致的日本陆军出现重大损失,这在海军中上层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波动,但是对于海军的下层事情影响是非常大的。
海军下层军官对于日本海军的作战能力产生了一系列的怀疑,并且这也对日本海军内部的士气造成了重大打击。
这些重大打击,虽然在近期当中看不出来有什么影响,但是长期假期日本联合舰队的作战实力会遭到致命的削弱。
而在新加坡战役结束之后,日本海军和陆军召开的检讨会议上还陆军这一次非常稀有的,并没有互相指。
因为在新加坡战役结束之后,日本海陆军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1939年11月11号发动的珍珠港行动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13个月的时间。
日本军队在东南亚的作战优势已经全面的损失,并且现在同盟国处于反攻阶段。
日本军队虽然在整体上控制的区域还在持续的扩大,但是某些重要节点的丧失,现在对于日本军队还说是非常可怕的一点。
新加坡战役结束之后,随着新加坡和周围地区的线路,日本军队已经无法通过马六甲海峡来向印度补给了。
现在日本军队只能围绕新的航线展开。
但是这个新的补给线,对于日本军队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
日本从日本本土到越南地区的海上运输线遭到了同盟国潜艇的威胁,而从越南到印度的铁路陆上运输线,遭到同盟国空军的威胁。
虽然说日本军队在中南半岛的铁路沿线部署了大量的防空武器,但是在铁路沿线部署防空武器,对于铁路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日本军队在运输自己的公司物资的时候,遭到的损失是比作战所遭到的损失还要巨大的。
新加坡战役结束之后,日本军队的补给线进一步的遭到了压缩。
日本陆海军双方都想拿出一次新的战役来,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海军方面和南方军方面发动的这次战役最终导致的结果确是毁灭性的。
在这次战役结束之后,日本陆军向日本南方军发布的命令当中要求日本南方军固守马来亚阵地。
并且没有日本陆军大本营的直接命令,不得向同盟国发起攻击。
日本陆军大本营发布的这次命令,主要目的是在于稳定现在的南方战局,并且在印度没有打完之前不能再出事情了。
而日本海军则这一次没有任何的表态,事实上这一次日本联合舰队的行动,让日本海军非常的丢脸,并且也使得日本海军失去了与日本陆军相互争斗的资本。
而在同盟国方面,新加坡战役结束之后,同盟国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争议,这事争议主要是新加坡应该归谁的问题。
此时正在作战新加坡的麦克阿瑟将军,自然不会吧,自己的所在地交给其他人管理,麦克阿瑟将军在给英国人的代表的直接会谈当中表示。
“新加坡现在是由同盟国军队收复的,当然要同盟国军队共同管理,英国只不过是同盟国军队中的一部分,而且在新加坡战役当中,英国人并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
所以说新加坡现在应该置于由他自己所在的司令部的控制之下,至于以后的事情,那要等以后再说。”
虽然说麦克阿瑟将军现在的表态,让英国人非常的愤怒,但是由于印度方向的持续失败,使英国人现在有求于同盟国军队。
所以在丘吉尔首相的直接介入之下,英国人放弃了现在寻求新加坡控制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