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一个时辰后,在章仇兼琼的引荐下,两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跪倒在了崔耕的面前。

“末将鲜于仲通参见王上!”

“末将鲜于叔明参见王上!”

章仇兼琼介绍道:“鲜于氏乃是箕子之后,两晋十六国时期,有鲜于明在成汉任职司空,为鲜于氏入蜀之始。经过数百年的经营,鲜于氏已经成了蜀中数得着的巨富。鲜于仲通和鲜于叔明两兄弟乃是鲜于家的嫡系子孙,文韬武略俱全。更难得的是,对王王一片忠心,愿意为王上效力。”

杨钊也道:“没错,鲜于兄弟仗义疏财,着实够朋友。今日又他们立下如此大功,王上可得重重赏赐。”

“呃……”

尽管二人都为鲜于兄弟说话,崔耕却还是有些犹豫。

在历史记载中,鲜于仲通的名望可不怎么好。就是他,率八万大军征南诏,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按说,丧失辱国,就算不受什么实质处分,也得让其戴罪立功吧?结果呢,因为鲜于仲通和杨钊关系好,硬是把大败说成了大胜。最后,,鲜于仲通竟因此战被升为京兆尹,这上哪说理去?

所以,一般来说,后世的人们,是把鲜于仲通当作无能的奸臣来看待的。崔耕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些反感。

然而,话说回来,就在今日,正是这鲜于兄弟率五千唐军的团练兵,击破了吐蕃的三千精锐啊!

这可怎么解释?

要知道,这些团练兵根本就不是大唐的正规部队。而那三千吐蕃兵呢?却是经过死亡淘汰的精锐中的精锐。

鲜于兄弟能一日之内,率五千团练兵击败三千吐蕃兵,能说人家无能?那也太亏心了吧!

不对!

崔耕骤然发现,自己好像犯了一个人们常犯的错误:先入为主

不错,鲜于仲通兵败之后的行为,是够无耻的。但是,纵观此人的人生,也就这么一个污点而已。

首先说鲜于仲通的征南诏之战。

当时,八万唐军将南诏主力围困于东西百里,南北十六里的腹心地带。南诏人见势不妙,最后一次遣使请和,鲜于仲通不允。

他这个应对,历来为后世之人所诟病。人们认为,若当时鲜于仲通允许南诏请和了,就没有了后来的兵败。

但是,仔细想想,这是很正常的应对。马上就要大获全胜了,南诏人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唐军就退回去,凭啥啊?

此战的最终失败,也不是因为南诏人多么厉害,而是吐蕃军从从浪穹急驰洱海之滨,南诏人和吐蕃人组成联军,大败唐军。简直跟后世的,吴三桂引清兵在一片石关战胜李自成差不多。

你可以说鲜于仲通没防备吐蕃军是战略失误,但也仅止于此了。

能将苍山洱海间的险要之处占尽,令南诏人无险可守,有亡国之危,此人的军事才能绝不算差。

再说治政之能。

鲜于仲通走杨钊的门路,当上京兆尹后,是不是就贪污腐败,鱼肉百姓了呢?

绝对没有。相反地,此人的官声甚好。后来,鲜于仲通的弟弟鲜于叔明为京兆尹,同样为百姓称颂。以至于百姓们有歌谣赞道:”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后尹熙熙,具瞻允斯。”

那意思就是:前一个京兆尹很显赫,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诚信顺从;后一个京兆尹很温和,大家都看到了他的正直公平。

另外,就是对杨钊,鲜于仲通也不是一意顺从。后来,杨钊不断倒行逆施,鲜于仲通与之决裂,被贬出外。

可以说,除了打败仗后文过饰非之外,鲜于仲通就没什么喷点了。

他的弟弟鲜于叔明更不简单,出使回鹘,不卑不亢,礼责回鹘可汗。担任京兆尹,百姓传颂。治理蜀地,平定盗贼,百姓安居乐业。应对吐蕃的进攻,沉着应战,五路齐出,将其挫败。所谓文韬武略俱全一说,毫不过分。

“哈哈,二位将军快快请起!”崔耕以手相搀,道:“本王棋差一招,被困于安戎城。仓促之间,各部难以及时集结救援。二位提五千团练赶到,败吐蕃精锐之兵,解安戎城之围,此战当记首功。”

“哪里,王上实在言重了。”

本来鲜于兄弟立此奇功后,还真是颇为得意。不过,在亲耳听说了崔耕的战绩,亲眼见到山上的累累尸骨之后,那点子骄傲之心,已经烟消云散了。

他们心中暗暗琢磨,若说自己五千破三千算了不起,那人家岭南王一千破二十五万算啥?神仙吗?

二十五万大军都败了,若说那仅剩的三千人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谁信啊?

充其量自己兄弟算锦上添花,离着雪中送炭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鲜于仲通道:“王爷吉人自有天相,石裂泉出,败吐蕃二十五万大军,即便没有我等,也会安然无恙哩。

鲜于叔明道:“要说安戎城的首功,非王上莫属啊!我们兄弟可不敢贪天之功!”

崔耕道:“本王其实没做什么。这样吧,章仇将军收买翟都局,有破城之功。李泌做法裂石成泉,有取水之功。二位击破三千吐蕃精锐,有解围之功。你们三人同记首功!”

“多谢王上!”

鲜于兄弟,章仇兼琼以及李泌,俱皆跪倒在地,面现喜色。就是崔耕自己,既取得大捷,又得良才辅佐,也是甚为高兴。

然而,正在这其乐融融之际,忽然一阵轻微的冷哼声响起,分外刺耳。

“嗯?”

崔耕循声望去,却是安禄山。

他皱眉道:“怎么?禄山你不服气?”

“咱也谈不上啥服气不服气的。”安禄山眉毛一挑,阴阳怪气儿道:“我就是觉得吧,有些人的运气,实在好了点儿。而父王您……有些偏心了。”

“偏心?你是指李泌?”

安禄山道:“俗话说得好,亲疏有别。咱对李泌,能有什么不服气啊!”

好吧,这言外之意,就还是不服气了。

崔耕想想也对,人家安禄山跟着自己,身先士卒,攻入安戎城主府,也是大功一件。后来在守城战中,他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吐蕃人以命相搏,鏖战数日。

安禄山可不信什么鬼神之事,更不相信是李泌找着的水源。只会以为,是自己找到了水源所在,却让亲儿子领功。

好么,一个是血战数日,一个就敲了敲石头,结果却是后者立的功劳比前者大,安禄山能服气吗?

崔耕想了一下,道:“禄山,你也别不服气。本王觉得,依你的大才,却争这安戎城之功,实在是眼皮子太浅了。”

“什么意思?”

“安戎城之战的功劳,上有本王,下有你、玄琰、章仇将军、鲜于兄弟……这么多人分,落到你的身上能有多少呢?就算同样记你首功,又能如何?”

安禄山模模糊糊地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道:“呃……那父王的意思是……”

崔耕微微一笑,道:“本王给你一千人马,准备让你立一个盖世奇功。就是不知禄山你敢不敢了?”

“那有啥不敢的?”安禄山胸脯一拔,道:“只要父王下令,俺就是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不过……”

他挠了挠脑袋,继续道:“占了安戎城,就能切断南诏和吐蕃之间的联络。您让我立的功劳,可不能比这个小啊!”

“哈哈,本王向你保证,此功比攻取安戎城之功,只强不弱!”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带着仓库到大明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从李元芳开始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神医狂妻:邪帝,好闷骚汉末天子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食王传吞天神王明末:造反自封镇北王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密战无痕回到远古建华夏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张逸风姜凤小说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我刷的视频,能投放到古代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乱世边军一小卒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