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倒数第三章。

……

太子带兵作乱,试图夺门进宫的事件,震惊了整个朝堂,也震惊了天下。

首辅史可法目瞪口呆,掩面流泪。

如此,即便太子是嫡长子,即便有众多官员的支持,即便有大明朝有不废太子的祖制,但面对大逆之罪,谁也无法为他出声求情。

史可法自感失职,请求致仕。

隆武帝不准。

但史可法心志坚定,连续上疏。

最终,隆武帝只能同意,令左懋第暂代首辅。

史可法拒绝了隆武帝的送行宴和一切赏赐,交接完公务之后,就两匹青骡车,携带家人,返回开封老家了。

因太子谋逆案的牵连,众多保守派被贬斥出京,有的更直接被削职为民,加上首辅史可法的致仕,朝堂一夜巨变。

……

一月后,史可法在自责中病故。

……

乾清宫。

隆武帝长长叹息,追谥“文贞”,配享太庙。

……

很快,太子之乱的责罚就做了出来,太子朱和埕贬为庶民,流放海外,终身不得回朝。

王辅臣,周显,姚启圣,冯干,何胜,汪兴等人皆斩。

照律法,大逆之罪是要株连家人的,但隆武帝特赦,免去他们家人的死罪,改流放边疆。

这其中,周显和巩承恩都是皇亲,他们两人一个是隆武帝的妹夫,一个是隆武帝的表弟,因此其家人特许留在京中,但两人的爵位,却都是到此为止,无法传续了。

行刑日,巩承恩大哭对不起陛下和太子。

姚启圣和王辅臣都默然。

……

隆武三十三年。

五月。

京师长亭外。

清早。

一队兵马忽然封锁了这里。

不久,太子一行将近百人,来到了这里。

---流放海外,太子府人员,从太子妃到太子年幼的两女一子,连同府中的仆人,都一同跟随太子,要去往海外英吉利国,顺天府派兵护送,然后在天津坐船,转广东福建,最后再出海。

车马停下,已经是一身庶民打扮的朱和埕走下马车,第一反应,就是回望京师的方向。

他知道,这一去,他永远不可能再回来,眼前的一切,也是永远不可能再见了。

看一眼,就少一眼了。

官员将朱和埕连同他的“太子妃”和两女一子都领到了一座临时搭起的大帐篷前。

隆武帝坐在帐中,锦衣卫都指挥使颜灵璧和司礼监掌印唐亮站在他身后左右。

“化外草民朱和埕,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朱和埕的表情似悲似怒,又似嘲讽,一进帐,就跪下了。

朱慈烺望着儿子,心如刀绞,他知道,儿子还在恨自己,还不能原谅自己,还在赌气,而对于事情的起因,以及他的苦心,儿子远远还不能理解。

朱和埕跪在那里,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当父亲。

“唉。”

朱慈烺轻轻叹口气,他不想责难,朱和埕带兵谋乱,虽然可恶、荒唐,是大逆之罪,但已经是付出了代价。

惋惜,恨铁不成钢,想要抽他一个嘴巴,痛骂,好好教训他一下的冲动,在这段时间里,早已经渐渐消去。

此时此刻,作为父亲,他也没有必要再伤口撒盐,给儿子更多的刺激。

因此,他也不想解释,也解释不了,儿子,早就已经听不见他的谆谆教诲了,只希望海外流放能令儿子开阔眼界,明白一些在太子府永远也明白不了的事理。

朱慈烺心中悲苦,脸上却是露出笑,向跟在儿子身后的孙子孙女挥手:“来,到爷爷身边来。”

孙子孙女都还小,都还不能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愣了一后,他们都奔了上来。

朱慈烺抱着他们,眼眶红了。

身后的颜灵璧已经是泣不成声。

……

车轮辚辚。

朱和埕一家渐渐远去。

隆武帝站在道边,表情萧瑟,但眼神却坚定。

送子虽然痛苦,但他不后悔,他开创的改革事业,必须被继续推行,任何人,即便是他的儿子,也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

太子作乱被废,储君空悬。

谁为储君,立刻就成了大明朝堂的第一大事。

废太子朱和埕原是嫡长子,身份尊贵,未满七岁之时,就被册立为太子,身份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而他之后,最有资格成为储君的,乃是皇四子朱和圳,因为他也是颜皇后所生,是嫡次子。

即便四皇子现在现在什么也不是,既不是郡王,也不是亲王,但依然占据储君继承的第一顺位。

于是,推举四皇子的奏疏,雪片般的飞向内阁和乾清宫。

隆武帝不应。

有人推测圣心,认为隆武帝的期望还是在二皇子辽王的身上。

……

第一封推荐辽王为储君的奏疏,出现了。

----大明一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一个嫡,一个长,确定了继承的顺位,而辽王是庶出,除非是没有嫡子,然后才可能轮到他,但现在还有四皇子六皇子两个嫡子在呢,怎么也轮不到辽王。

上疏的工部郎中夏维新被叱为奸臣。

都察院。

御史们借着“质询”的机会,轮番上台,将夏维新好一阵的谩骂,直骂的夏维新差点当场晕过去。

……

隆武帝还是不应,也没有惩罚夏维新。

有人暗中劝辽王,说,大位不以智取,陛下虽然不吭气,但却不像是同意,两位嫡子又仍在,殿下你应该约束夏维新等人,谨小慎微,以待天时,才是上策啊。

辽王不听。

于是,更多的推荐辽王的奏疏出现了。

同时的,反对辽王为储君的奏疏,也开始大幅增加。

朝堂上,迅速形成了两派,四皇子派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道义的高度,碾压辽王派。

毕竟,大明嫡长继承是多少年的祖制,早已经是深入人心,不是一个辽王可以挑战的。

……

乾清宫。

隆武帝朱慈烺正在给诸皇子讲课,今日讲的是“法”。

不同于真正的律法老师,朱慈烺没有直接传授法律知识,讲解法律条文,而是假设了一些局面,令诸位皇子就自身的理解,作出回答。

辽王朱和增一如既往的聪明,他的回答,谨慎又得体,蒙王朱和圻大大咧咧,对律法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四皇子朱和圳比较死板,只是念了一遍法律的条文,并没有太多个人的理解。

在四皇子回答之时,辽王朱和增十分注意的倾听。

---太子之位悬空,他和四皇子互为竞争者,表面上虽然还是兄友弟恭,但私下里的争夺,却早已经是开始了,某种意义上讲,这甚至由不得他们自己,他们身边的人,各方利益,早已经围绕他们两人在下赌注了,他们不从也没有办法。

抬轿的人已经将你抬上去坐了,你还能下轿不成?或者说,你想要下轿,他们也是不愿意的。

五皇子在军中磨练,不在京师。

轮到刚刚大学堂毕业,即将去往讲武堂磨练的六皇子朱和坤之时,他站起来,斟酌了一下,有点羞涩的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以律法而言,就刚才之事,应该践行一句话,那就是,王在法下!”

……

“王在法下?”

此言一出,其他几个皇子都是吃了一惊。

自古以来,除了上天,就是皇帝最大,诸般法律,也都是给臣子百姓们制定的,没有一条能约束到皇帝,因为皇帝的圣旨,就是最大的法,就是不可触碰的天。

可以让一人生,也可以让一人死,在皇帝的圣旨面前,没有什么法律是可以阻挡的。

历朝历代,每一个统治者,都是竭尽全力的维持这种至高权力的存在,包括他们这些朱明皇子。

因为只有维持皇权的至高无上,他们才能统治天下,才能坐在高高的万人之上。

但现在,朱和坤居然说,王在法下!

也就是说,王的权力,是不能超过法律的,如果王权和法权发出了冲突,王权是要听命于法权的。而法权是控制在文官手中的,这岂不是说,皇帝要听从于文官?上变成下,下变成了上,天地颠倒了吗?

这怎么可以?

……

朱慈烺静静的望着六皇子,心中却是惊喜,他没有想到,几个皇子之中,六皇子是第一个悟出这个道理的人。

这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能否跳脱皇家身份,放弃自私自念,用平等、平和,律己,超前的目光看待帝王和法律的关系,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毁灭皇权,而是赋予皇权新的生命。

只有王在法下,所有人都有一套行事的清楚规矩和准则,连皇帝也不能例外,如此,才能跳出封建王朝灭亡的轮回……

“六弟说的不对!”

有皇子站起来反对,却是四皇子朱和圳,他扳着律法的条文:“从古至今,都没有这样的律法,儿臣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王在法下,那诸般律法都得推翻,天下岂不是要乱?”

隆武帝不置可否,目光看辽王。

辽王原本不想表态,只看老四和老六争辩,他坐收渔翁,但见父皇望来,只能站起,小心翼翼的说道:“儿臣以为,六弟所说却有些不妥,大约他是从大学堂归来,对律法有些生疏了,准他再学习即可。”

蒙王摸着下巴想不出,七皇子八皇子都还是懵懵懂懂,隆武帝也没有打算问他们,于是微微点头,示意辽王和四皇子坐下,目光再看向六皇子:“六郎,你二哥和四哥都提出质疑了,你是如何想的,说说吧。如果你不能说服朕,就像你二哥说的那样,大明律,你怕是得抄上几十遍了。”

……

乾清宫。

纱帽攒动,红袍耀眼,内阁六部都察院重臣全到。

隆武帝站在御台上。

他清朗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你们的奏疏,你们的推举,朕都看到了。”

“但朕却忍不住的想,废太子和埕是朕从小教育长大的,朕几次出征,他监国也十分得体,从没有出错。但为什么最后却是这般局面呢?”

“是人变了吗?”

“也是也不是。”

“太子本是良善,但太子之位迷失了他,他害怕失去,以致于他作出了大逆不道的疯狂之举。”

“再立太子,能否保证不再出这样的悲剧呢?”

“怕是不能。”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朕决定,太子,暂时不立了。”

听到此,朝堂一片哗然。

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本。

国本位置不定,身份不明,必然会引起众皇子的争夺,最后酿成大祸。

于是,立刻就有大批朝臣要出列劝谏。

但不等他们出列,隆武帝就接着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亦不可一日无储,前朝殷鉴,朕不会忘记,为防事出突然,应变不及,造成动荡,因此,朕提前写好了一份遗诏……”

听到此,殿中更加哗然。

历朝历代,所有皇帝都忌讳一个死字,遗诏都是在驾崩的病榻上写就,很少健康时就想到,陛下今年刚五十多头,还在盛年,怎么就要写遗诏?陛下真是什么也不忌讳啊。

“唐亮。将朕的遗诏,拿上来!”朱慈烺道。

唐亮立刻捧出了一个御封的木匣子。

“此诏一式两份,一份,朕随身携带,另一份,”朱慈烺抬起右手,指着头顶的匾额:“置于敬天法祖的匾额之后,但是朕有什么意外,众卿打开,两厢对照。谁继承大位?谁继续领导大明,天下大策如何继续施行?朕都写的清清楚楚,卿等照办即可。但有违背者,人神共诛,夷灭九族!”

众臣惊愕。

锦衣卫搬来高梯子,当着众臣的面,将密封的遗诏,放在了高高的,“敬天法祖”的匾额之后。

隆武帝看向群臣。

首辅左懋第带头跪下:“臣等遵旨~~”

随后,不理众臣的震惊和轰轰,隆武帝像是累了,说道:“那就这样,除了军机和兵部,其他人退朝吧。”说完,假装听不见臣工们一声又一声的陛下呼唤,大步走了。

……

不设太子,却提前写好传位遗诏,置于敬天法祖的匾额之后,消息传出,天下轰动。

所有人都不解,都不明白隆武陛下为什么要这么设置?

如果隆武陛下不喜欢四皇子,以他的锐意改革,不惧祖制的脾气,大可以册立辽王,但辽王也不立,却是在盛年之时,就早早写下遗诏,放置在“敬天法祖”之后,难道是担心皇子争夺太烈,激起大变吗?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穿越遇到原版战神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寒门帝师秦汉之召唤天下我要做门阀初唐小卒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刘循:从杀刘备开始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