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自从到任京师,进入内阁和兵部之后,孙传庭欣喜的感受到了现在朝堂和过往的不同。过往,朝中每一个人,即便首辅,也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恐一个不慎,朝为相,暮就成囚了。先帝是察察之君,动辄问罪,熹宗皇帝则不理朝政,魏忠贤专权,朝中所有人都不能自安,几十年来,首辅阁员,六部堂官,走马灯一般的换,鲜少有人能做的长久。

因此,上下气氛甚为压抑。

但现在,不论是进入内阁值房,军机处,还是六部衙门,繁忙中,自有一股安定和向上之心,再没有过往的压抑和浑噩度日。

……

隆武陛下不轻任,也不轻罪,任务交予内阁,视结果对内阁予以奖励或者是鞭策,内阁六部堂官,以稳为主,但有不法,都是交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勘察,陛下从不插手,最后所施刑罚,也都是国法所在,公开审理,未有超过者。

也就是说,陛下的喜怒都在预料中,没有天威难测,没有喜怒无常,臣子们可以用本心应对,以政绩应对,而不用绞尽脑汁,去猜测、揣摩陛下的心意和喜怒。

原本监视百官的锦衣卫,现在变成了内情司,不再专职监视百官,而是扩展开来,搜集天下情报为主,同时的,东厂锦衣卫也都失去了直接缉拿百官的权力,但有罪,京师都是刑部都察院派人提拿,各省则是正式的公差。

如此,上下心安。

不过这并不是表示陛下放松了对官员的监督,锦衣卫之外,新设置的审计署和各省的督察院,以及密奏制度,都是为官员新加的镣铐。此外,陛下推行各省按察使的任期固定制,一次三年,三年之后即转任他地,不得连任,按察使不再是巡抚的下属,而是直属于京师刑部,除了负责本省的刑名事务之外,亦有监督巡抚的职责,巡抚不得干预刑名,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加上各省的都察院,等于各省巡抚总督的权力,在地方也有了一些制衡。

陛下继位以来,重在建立制度,其次才是用人。

这是很多人的感觉。

皇帝陛下只把制定国家方针大略、兵部、刑部、都察院、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的权力抓在手里,其他事务,全部交给内阁,非有大事,问都不问,只在每月月底,接受一次六部堂官的工作汇报。

原本每日都要举行的早朝,也改成了大小朝,也就是三日一小朝,五日一大朝,小朝只有内阁军机处和六部堂官能够见到陛下,大朝时才是全体官员。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是真真正正的内阁负责制。内阁首辅的权力,几乎已经是等同于过去的宰相。

最初,蒋德璟还十分谨慎,事事请奏隆武帝,但被隆武帝打了两次回票之后,他才安下心来,小事情不再麻烦陛下,内阁六部研议,作出决定,立刻令下面执行,需要披红的,直接找司礼监。

----陛下抓着兵权,司法权,人事权,加上军情司锦衣卫,还有《三文日报》的舆论权,看似抓大放小,但其实内外所有动向都在掌握之中。在孙传庭的这样人杰眼里,这一点,是看的很清楚的。

和先帝事必躬亲、操劳过度不同,因为放权和信任,陛下的闲暇时间多了很多,所以才会有微服出访的事情发生,如果是先帝时期,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

孙传庭本是一个执拗、固执的人,认准的事情,绝不轻易低头,不管面对权臣还是陛下,但几次的宦海沉浮和三年的牢狱之灾,加上年纪渐渐增大,令他的心性有了些微的改变,看事情,对政策,不再那么锋芒毕露,固执向前了。

历史上,孙传庭只所以违背本心,率兵出西安,其实就是改变的结果,因为“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卒乎?”

这是他的亲言。

如果是崇祯十一年以前的孙传庭,宁愿罢官下狱,也是不会出陕西的。

岁月磨平了孙传庭的一些棱角,令他不得不有一些改变,但他骨子里的谨慎和执着,却是始终没有改变。

今世,孙传庭自从出狱以来,小心谨慎,不敢再有错误,隆武陛下继位之后,对他恩遇有重,信任有加,事事以咨询,孙传庭感激不尽,现在又入了内阁,掌了兵部,为蓟辽总督,陛下将复辽的重任,交到了他的肩上,更给了他绝对的权力和荣誉,作为臣子,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阁老,大宁到了。”

一个声音在孙传庭耳边响起,将他惊醒。

却是军机大臣史可法。

这一次孙传庭出征,军机处史可法、带着杨而铭袁枢,联同下面的参军参政,一共三十人随行,加上孙传庭本来的幕僚团队,参谋力量十分强大。

-----孙传庭1593年生人,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史可法1602年生人,崇祯元年(1628年)的进士,论起来,孙传庭是史可法绝对的前辈,只不过在仕途上,史可法身为左光斗的高徒,东林后起之秀,又被崇祯帝看重,顺风顺水,年纪轻轻就成了南京兵部尚书,孙传庭却是比较挫折,虽然勤勤恳恳,有功有绩,但一直都不得崇祯帝的喜欢。

这一世,情况稍有改变,史可法没有前世里那般的顺当,漕运总督和南京兵部尚书的任上,他都遭到了相当的挫折,内心时不时的就会纠结,而一切都是因为隆武帝身为太子之时和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改革。也正是这些风波和挫折,令史可法的心态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个人脾性也有很大的成长,但仍然不够。

作为前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一级的人物,隆武帝派史可法来为孙传庭的副手,只为了四个字,历练,学习,希望史可法能耳濡目染,从孙传庭身上多学到一些东西,以为后面的大用。

孙传庭微微点头,抬头望去。

-----只见远方官道的尽头,一座今年刚刚修砌完成的新城,出现在了面前,城池不大,但角楼、马面,护城河,吊桥应有尽有,远远地,城头飘扬的日月军情在蓝天白云之下,迎风招展。

“参见阁老!”

在大宁城之外,明军各部包括张家口塞外三部和哈刺慎右翼蒙古都已经提前到达,并扎下了营寨,现在各部主将在大宁巡抚杨蕙方的带领下,正在官道前列队迎接,当载着孙传庭的马车停下之后,众将跟着杨蕙方急步上前,一齐抱拳行礼。

绯袍纱帽,面色威严的孙传庭站在马车上,目光徐徐一扫。

----宁远营吴三桂、蓟州总兵佟翰邦、玉田总兵刘耀仁,永平总兵王恩光,加上在地的大宁总兵李定国,此次出征的五位总兵都已经到了。

而在诸位总镇身边,还有张家口塞外三部和哈刺慎右翼的四位国公,他们这一次一共带来了一万骑兵。和过去不同,现在这四位国公,都披着大明样式的甲胄,头戴着今年兵杖局刚刚制造换发的笠盔,身上的铁甲都是板甲鳞甲合一,里面还套着一层锁甲,腰里别着短把遂发鸟铳,一应装扮就如大明的总兵,如果不是他们外罩的蒙古战袍,显示他们的身份,倒要把他们当成是大明总兵了。

所有人都到齐,孙传庭微微点头:“免礼。”

然后迈步下了马车。

在他身后,史可法、杨而铭、袁枢,以及固原总兵牛成虎紧紧跟随。

而秦兵的第一悍将,陕西总兵高杰和北胜总兵李过此时正带领更多的秦兵精锐,分批往京师、蓟辽而来。

所有人都到齐,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孙传庭进入大宁城。

眼见这座塞外边城,内部建筑井然有序,城中鼓楼为界,左右官衙区,居民区,泾渭分明,错落有致,街道之上,行人往来,竟然隐隐现出一些繁华,孙传庭在心中暗暗点头。

进到巡抚大堂,孙传庭立刻升堂点将,研讨向义州进军之事。

这一次,大明大张旗鼓,召集边兵精锐和臣服于大明的塞外蒙古,于大宁城集合,虽然诸位总兵和蒙古国公还不能知道战略目标是哪里?但这么大的动作,兴师动众,其消息早已经在草原上传了开来,临近喀喇沁草原和畏缩义州附近的蒙古部落听闻,一个个都是惊惶不安---这两年多来,大明虽然没有对他们继续大举用兵,但各路总兵,从蓟州佟翰邦到大宁总兵李定国却一直不停在袭扰他们,令他们左支右绌,防不胜防,期间,他们虽然也有胜利,但后勤补给跟不上,导致他们越打越弱,相反,明军却是越来越强。

渐渐地,他们对明军边境变的畏惧起来,不要说侵扰大宁,但凡明军骑兵不再侵扰他们,他们就要感谢长生天了。

蒙古的疲软,令镇守锦州的阿济格十分不满,他暗中整顿兵马,原本计划今秋率领蒙古各部,发动大反击,歼灭李定国,拔去大宁城,但不等他出兵,大明精锐主力倒是出现在蒙古草原了。

“阁老,巴林蒙古听闻我大军征讨,已经连夜向喀尔喀远遁,喜峰口土默特,喀喇沁右翼蒙古,正在退往义州,和盘踞义州的察哈尔蒙古,合兵一处。”大明巡抚杨蕙方就刚刚得到的军情,向孙传庭汇报。

喀尔喀,就是外蒙古。

孙传庭站在沙盘前,微微点头,巴林蒙古倒是聪明,逃之夭夭,这样一来,大明要对付的就只有三个蒙古部落,要小心的,就是驻扎在锦州的阿济格的八旗援兵。

杨蕙方继续道:“喜峰口土默特,喀喇沁右翼蒙古,这几年在我大明的封锁和制裁之下,病不得医,饿不得食,食不得盐,穿不得衣,苦不堪言,民众多有叛逃。喜峰口土默特能战之人,大约两千,喀喇沁右翼蒙古约有四千余人,察哈尔蒙古乃是前蒙古可汗,林丹汗的族人,受建虏优待,医药棉布多有接济,义州周边又一直都在建虏控制之中,无论草场还是他们开出的几十万亩的屯田,每年提供的物资,基本都能自给,因此,察哈尔蒙古实力犹存,全旗能战之人,约在万人以上。”

“此外,义州还驻扎五百建虏和一千左右的汉军旗、”

“敌在义州的总兵力,共约一万七千人左右。”

“义州和锦州,相距不到百里,但是义州有事,锦州的阿济格一日可到。”

“锦州义州周边田庄为建虏奴役,不得不为建虏劳作的汉人包衣,有七八万人左右。”

“若是有事,也有可能被建虏动员。”

“这一年多来,下官一直试图策动他们逃离,不过路途遥远,建虏看的又很紧,成效还没有显现。”

介绍完情况,杨蕙方向孙传庭一辑,随即坐下。

一个年轻的将军站起。

却是大宁总兵李定国。

李定国是在地总兵,这两年来,对周边蒙古交战不断,最远处曾经深入义州一百里,对周边情况最为熟悉。

……

李定国向孙传庭行礼,然后就喜峰口土默特、喀喇沁右翼和察哈尔蒙古的战力和战术特点,周边地形地貌,水源气候,进行详细介绍。

李定国的声音清楚而肯定。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着他。

堂中诸将,数李定国最为年轻,

但却没有人敢轻视他,不唯他曾经在乌克尔河之战中,手刃爱新觉罗·尼堪,也不唯他千里奇袭,以六百骑兵击破喀喇沁左翼,威震草原,更因为他就任大宁总兵以来的赫赫战功,虽然在军机处的命令下,宁远骑兵营,蓟州骑兵,永平骑兵对蒙古草原多有骚扰,但其中战绩最大,得胜最多的还是李定国,连吴三桂都略逊一筹。

更不用说,还有他的妹妹就是陛下最宠爱的李淑妃的传言……

……

静听之中,原本大明的后起之秀,辽东第一将,宁远骑兵营总兵吴三桂表情微有复杂。

现在,李定国是大明最耀眼的那颗将星,光芒已然是超过了他。

……

求月票啊啊啊~~~~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穿越遇到原版战神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寒门帝师秦汉之召唤天下我要做门阀初唐小卒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刘循:从杀刘备开始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