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日,《三文日报》头版评论,一连两个问号:天下第二疏否?海刚峰否?

虽然是问号开局,但文章却是对马嘉植的奏疏大加驳斥,从“穷兵黩武”到科举改革,任用洋和尚,包括皇后和淑妃的册立,一一进行驳斥。

最后又说道,马嘉植一封奏疏,煌煌将近一万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一叶障目,胡言乱语,丧心病狂以邀直名,想要效仿海瑞海峰刚,你还差得远呢。

《三文日报》一出,立刻被一抢而空。

所有人都知道,三文日报的背后,其实都是隆武陛下,三文日报的态度,其实就是隆武帝的看法,人人都想知道,隆武陛下如何看,又会如何处置?

……

乾清宫。

朱慈烺放下《三文日报》,嘴角微微苦笑。

百姓们猜的不错,他的确是《三文日报》的幕后大老板,若不是他的支持,《三文日报》早就被掀翻了,但这并不表示,《三文日报》所刊登的文章,秉持的都是他的思想和意志,他是三文日报的老板,但却从不干涉《三文日报》日常的文章发表,一切都是总编黄宗羲在负责,什么登,什么不登,什么写什么不可以写,都是黄宗羲说了算。

今日的这篇社论也一样。

朱慈烺知道,这应该是黄宗羲和堵胤锡两人共同撰写的,所为的,就是泯平他心中的怒气。

准确的说,《三文日报》今日只为了一个读者,那就是他。

三文日报越是将马嘉植骂的一钱不值,马嘉植的罪过就越是轻飘。朝堂因此卷起的风浪,就会越小。

堵胤锡良苦用心啊。

……

都察院。

左都御史钱谦益放下手中的《三文日报》,脸色更加的难看。

这个马嘉植,可真是捅了一个马蜂窝啊,虽然已经是调到了浙江分院,但毕竟还是直属于都察院,属于是他的下级,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身为马嘉植的长官,他肯定是得有所解释。

现在看了《三文日报》,他心中的主意更加坚定,马嘉植是不能保,非得严惩不可了……

……

杭州。

深夜。

火把摇晃。

一大彪的锦衣卫忽然出现在了城南,随即闯入洞开的宅门,直入院中,火把光亮中,锦衣卫动作急促,风尘仆仆,就好像他们是赶了很远的路,方才赶到这里来的。

院子里没有人,但堂屋的光却是亮着,隐隐有人影。

奇怪的事,院子里动静这么大,锦衣卫如狼似虎,脚步都快要把院子踩塌了,但却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搜!”

带队的锦衣卫千户一挥手,于是锦衣卫兵分两路,一路奔向西边的厢房和柴屋,锦衣卫千户则领着另一群人直奔北面正屋。

“砰!”

堂屋的房门被撞开了,夜风猛的灌进。

前面的两个锦衣卫却愣住了。

跟在他们后面的锦衣卫千户等不及,伸臂猛的分开他们,然后就看到,一个身穿布衣,面色消瘦的中年文人正端坐在门后的椅子上,面对破门而入的锦衣卫,毫不惊慌,就好像他已经等待了许久一样,

而在他的身后,一口崭新的白木棺材正摆在中央。

中年文人就这么坐在棺材前面的椅子里,荣辱不惊的看着他们。

锦衣卫千户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在他的印象里,有太多的官员见到锦衣卫立刻就软了脚的,甚至是涕泪皆下,扶到扶不住的,眼前的这个犯官倒是有些胆气,怪不得会被朝廷连夜六百里加急缉拿呢。

“都察院浙江分院,佥都御史,马嘉植是吗?”千户冷冷问。

中年文人站了起来:“是我。”

“拿了!”千户一声喝。

两个锦衣卫立刻扑上去,将马嘉植拿下,并且上了枷锁。

马嘉植闭上眼睛,任由索拿,毫不反抗。

随即,锦衣卫现场展开搜索,屋里一件东西都不放过。身为佥都御史,四品官员,马嘉植竟是寒酸的很,正房厢房里竟然都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唯一的供在堂屋正中的五枚隆武通宝的银币,居然还是去年陛下赏赐给他的---自从得了赏赐之后,马嘉植就将银币供了起来,一分也没有动。

而在那口白木棺材里,发现了他的官服。

连官帽带官服,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只要马嘉植本人往里面一躺,那就齐了。

见到此情此景,锦衣卫千户的脸上忍不住漏出了怪异的表情,对马嘉植多看了两眼,然后挥手道:“带走!”

……

九月末。

马嘉植的奏疏依然在京师传唱,大街小巷,酒楼茶肆,人人都在议论此事,但隆武帝的注意力却已经从马嘉植的身上移开了,九月之后,马上就要进入冬季,建虏今年如果想要入塞抢掠,最近一定会有动作,于是他发下严诏,要军机处严令蓟辽长城各处的守军提高警惕,广派夜不收,提防建虏今冬可能的偷袭,军情司锦衣卫更是要时时紧盯辽东。

关于辽东的命令刚发出去,隆武帝收到了军情司保定分司的密报,看完之后,他脸色一变:“召内阁!”

……

保定。

巨石落湖,必有波澜。

马嘉植的奏疏轰动天下,激励了暗中的反对者,一些原本不敢出头的士绅开始蠢蠢欲动了---今年,朝廷在直隶保定地区试行摊丁入亩,保定徐标衔有圣命,强力推行,直隶保定地区的士绅们虽然极度不满,但却也不敢公开对抗,夏粮收获的时候,他们就“忍气吞声”的交了一部分,现在秋收连着年底,他们要将剩下的田赋全部交齐,为此,徐标连发公告,督促各级官员征收,眼见无法抵抗,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保定地区的地主士绅原本都准备要认命了。

但就在此时,马嘉植的奏疏腾空而出。

当马嘉植的奏疏在保定地区流传开了之后,情况立刻就有了改变,那些本就不情愿的地主士绅都在幻想:马青天上疏死谏了,陛下会不会改变心意,改弦易张,收回摊丁入亩的政策呢?

于是,他们开始磨磨蹭蹭,找寻各种理由,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

作为保定巡抚,大明朝第一个提出“摊丁入亩”的人,徐标深深知道,摊丁入亩的成败,不但关乎他的仕途,更关乎他的名声和身家,因此,摊丁入亩是绝不能失败的。在感觉到地主士绅的软对抗之后,他立刻行动起来,一边软言相劝,一边贴出告示,再一次的重申,十月底之前,所有的田赋都必须交到府库,但是延迟,都以“逮赋”论处!

---自从朝廷加大对逮赋者的惩处之后,逮赋已经成了一个大罪,轻者加倍罚款,重则剥夺身份,下狱论罪,三代不得科举,几管齐下之后,已经没有人敢轻易逮赋了。

不过在地主士绅们看来,摊丁入亩的分摊,本来就不是他们应该交的,现在只是试行,徐标无权重处他们,于是他们编出各种段子,诋毁讽刺徐标,说徐标是大酷吏、大贪官,各种传闻说的绘声绘影,又鼓动佃户贫民上街闹事,抗议徐标的不公。

徐标派兵上街维持秩序,双方竟然是发生了流血冲突,死了一两个人,幕后的地主士绅们就更是“义愤”了,他们鼓动更多的人上街,要求朝廷撤换徐标。徐标也不客气,派出更多的兵丁上街。

一时,保定地区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乱好像就在眼前,而弹劾徐标的奏疏,也如雪片一般的飞入京师。

……

而就在死人的第二天,内阁辅臣、兼着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就来到了保定。

---从时间推断,他肯定不是因为死了人,才匆匆赶到保定的,而是在这之前就已经出发往保定而来了。

倪元璐到保定之后,连发命令。

“兵马都撤回营!”

“告诉街上的百姓,此事本阁一定会查清缘由,秉公处置,尔等回家即可,如果不回,一律以作乱论处!”

有明一代,阁老的身份是相当尊贵的,倪元璐一到,保定情势立刻就稳定了不少。

兵马撤回营中,街上的百姓也都散去了。

见内阁阁老居然来到了保定,地主士绅们仿佛是看到了救星,他们纷纷代表百姓心声,要求撤换徐标。

----谁也不提摊丁入亩,所有人都明白,但是撤换了徐标,摊丁入亩的试行,自然就会无疾而终。

倪元璐当日没有见他们,只是定出了日子,三天后,在都察院保定分院会见所有保定士绅,有什么冤苦,到时可以直接和他诉说。

“听说了吗?倪阁老这次来,就是为了惩治徐标。”

“那太好了,徐标酷吏,苦保定太久了!”

夜晚,谣言不胫而走。

……

三日后。

保定士绅齐聚都察院保定分院,因为人数太多,大堂放不下,所有人都挤在大院之中。他们之中,有致仕官员的子弟,有举人身份,但却没有出仕为官的闲散,也有拥有大片土地的,朝中有官员后台的大地主,当然了,更多的人则是来看热闹,他们都想知道,倪阁老为什么来?朝廷又会如何处置徐标呢?

脚步声响,红袍闪现。

倪元璐倪阁老出来了。

“参见倪阁老~~”

大院里一片参拜之中,所有士绅都是谄媚,恨不得将自己的脸贴到倪元璐的屁股上去。

倪元璐却是冷然。

倪元璐,字汝玉,号鸿宝,浙江绍兴府上虞人,为袁可立的门生,天启二年进士,素有名望,但遭小人所忌,崇祯八年蒙谗言罢官,十五年初,朝廷重新启用,最初,倪元璐深知朝政不可为,不想出仕为官,因此拒绝了首辅周延儒的邀请,甚至在书信中也劝周延儒不要为相。

但崇祯十五年末,闻清兵入至北京,京师震动,崇祯帝求救兵于天下之后,倪元璐却散尽家财,募得死士三百人,驰援北京,崇祯帝深为感动,任之为兵部右侍郎,次年拜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不久又兼摄吏部。

十七年,李自成逼近北京,倪元璐请修南京宫殿,以备不测,但未被采纳。三月,北京失陷,倪元璐说,国家到了如此地步,死是我的本分,遂自缢以殉节。

……

是前世里不同,倪元璐这一次出仕,并非是因为京师危急后的忠君,而是在隆武帝继位之后,他隐约的看到了一些希望,于是当周延儒倒台,首辅变成蒋德璟之后,他便欣然接受朝廷的召令,往京师赴任。

隆武帝对倪元璐极为敬重,倪元璐到京之后,直接入阁为大学士。

最初,倪元璐对年轻的隆武帝并没有什么了解,他只是觉得隆武帝英武有朝气,更有魄力,虽然有很多的动作和行为,十分的出格和荒诞,几乎是赶上了当年的武宗皇帝,但本性聪睿,只要劝导有方,就一定能将年轻的皇帝导回正轨。

但入阁一年多,他渐渐感到,他对年轻皇帝的看法和想法,都太肤浅了。

隆武帝虽然仁善,但却是一个相当有主见的君主,但是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更改。

说实话,做辅臣的这段时间,倪元璐并不是太愉快,准确的说,是一直处于矛盾和纠结之中,一方面,大明内外形势大大好转,建虏连续三败之后,暂时无力对大明兴起大规模的进攻,李自成张献忠更是先后被灭,祸害大明十几年的贼乱,渐渐平息,这一切,都是陛下的文治武功啊,若没有陛下的废除辽饷,追缴逮赋,改革盐政,查抄贪官奸商,朝廷怎么能有银子和兵力,完成上面的这些壮举?

从这一点来,倪元璐对年轻的皇帝是钦佩无比的。

但另一方面,陛下却又非常明显的显露出了对“圣人之学”的抗拒,不说改革科举,在最后的殿试中加入农业和数学,只说将每月一次的经筵,陛下极度敷衍的态度,就是非常非常的明显,一年十二次的经筵,竟然无故取消了三次,如果不是群臣力争,说不定会取消的更多。

对圣人不尊,离经叛道啊。

在这个时代,离经叛道是很重的罪名,几乎等同于不孝和不忠。天子为天下人的表率,就更是不应该了。

身为臣子,必须纠正。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秦汉之召唤天下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海贼之东海山贼王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穿越,我在明朝开道医馆运朝,开局赐婚,我超苟的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变成了太监也要精忠报国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