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慈烺拱手:“回父皇,今春以来,精武营从天津招到两千,山东招到三千,河南的流民中招募了四千,京师招募到了三千,又从西山的矿工中招募了一千余,今年只精武营的新兵,就达到了一万四,又从各地招募了两万五千名,达不到精武营标准,但却仍算勇武的青壮,分别配置到善柳营、左右柳营中,到现在,京师四营加上神机营和三千营,总兵力已经有十万人,每年的饷银,需要两百五十万两以上。”

“与此同时,一些不思上进,根不上京师操练节奏的士兵,被淘汰了下来,这些士兵几乎全部都是京营的老兵,世代是京营的军户,家属皆在京师,人数在三千人左右,儿臣思谋着,如果冒然裁撤,将他们放回去,说不得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风波,不如将他们安排在五城兵马司,从此专管治安排查,巡夜缉盗的轻松事,京营各营只管征伐收城,再不管京师内政,如此内外两安,顺天府衙和巡城御史也有兵马可用,还望父皇恩准。”

和上一次裁军不同,上一次裁撤的都是孱弱的老弱,老实说,朱慈烺还真不怕他们能搞出什么事情来,这一次却不同,一些懒散的,跟不上京营操练节奏的士兵,都被淘汰了下来,但他们的年纪却都还算年轻,最小二十多岁,最大也不到五十岁,依然还有折腾的能力,且因为是世代军户,心里抱着被朝廷养终身的想法,现在被裁撤下来,又没有一技之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心中的不满是肯定的,说不得会聚众闹事,掀起不必要的风波,倒不如将他们安置在五城兵马司。

京师施行卫生新政以来,每日在街头巡视,需要相当多的查缉人员,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有点吃不消了。京营裁撤下来的这些兵,上阵打仗是不行的,但当当城管,维持一下京师的秩序,却是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了,从京营换到五城兵马司,从战兵变成城管,这些人的饷银都会腰斩一半,但比起完全被裁撤,毫无收入相比,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结局了,朱慈烺相信,他们心中或许有不满,但绝不敢闹事。

崇祯帝:“你和兵部讨论过吗?”

五城兵马司属于兵部,两千人转到五城兵马司,饷银肯定是要兵部出的,因此需有内阁和兵部的同意,常理推断,他们应该不会反对,虽然文官们对武将们一直都有提防,但如果让他们掌握一支兵马,他们却也是乐意的。

朱慈烺摇头:“没有。”

崇祯帝点点头,将太子的奏疏放下--朱慈烺知道,父皇这是同意了。

“听说前些天你为一些原本是我大明官兵,但却在辽东投降了建虏,去年又被我大明俘虏的软骨头,找了婆娘,配了婚,到底是怎么回事?”崇祯帝的声音又从御座上飘来。

“儿臣正准备向您禀报呢。”朱慈烺小心回答:“去年,墙子岭之战和宣化之战,我军俘虏了两千余名的汉军八旗,这些人大部分都曾经是我大明从各地调拨,派往辽东参战的官兵,因为战败,贪生怕死,就投降了建虏,去冬儿臣他们将全部发配到西山煤窑,做苦赎罪,又令他们相互揭发,选出一些表现良好,作恶较少,在辽东没有亲戚家人的作为监工,监视他们挖煤。”

注:自黄太吉继位之后,建虏就对投降的大明官兵非常善待,极力拉拢,黄太吉甚至数次亲自出城,迎接投降的大明叛兵,同时不遗余力的推动满汉通婚,为投降的大明叛将赏赐建虏老婆,将叛将们彻底绑在建虏的战船上。

不过有资格被黄太吉赐婚的,都是中高阶叛将,底层的叛兵想要找老婆,还需要自己努力,因此,很多汉军旗士兵在辽东是没有老婆和家人的。

朱慈烺继续道:“经过半年,他们总体的表现还算是良好,所有人都痛悔,想要为朝廷效力,以赎前罪。儿臣以为,他们的悔恨还是可信的,尤其是那些在辽东没有家人的人,于是儿臣将他们编列成军,名曰:雪耻营,归在左柳营之下,以后专职修建。”

“而其中有十几个熟悉辽东和辽南地形的人,被儿臣特地挑了出来,以为我大军渡海攻击时的向导,为了保障他们的忠心,不至于发生反复,于是儿臣便在京师中选了一些年轻寡妇,或者是父母双亡的女子,儿臣选其中年龄合适,愿意嫁人者,和他们结成夫妻,令他们在京师有一个家……”

听到此,崇祯帝明白了。

虽然有辽东辽南地图,对辽东辽南的海情,大明也有相当的了解,但岸上的情况有没有改变,建虏修建了多少的堡子和城寨,大明却不是太清楚,而这正是这些当初投降建虏的软骨头的用处。

不过这些人毕竟投降过建虏一次了,已经有了软骨头的印记,会不会到了辽东之后,发现战事不利,立刻重新跪降建虏,或者是故意为大军指引错路,却是谁也不能保证的,因此,为他们配婚,将他们的家人留在京师,就成了一种羁绊手段,或者是说加保险的方式。

崇祯帝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是赞同:我儿,想的周全。想一想,又问:“渡海攻击之事,准备的怎样了?”

“宁远的吴三桂,山海关的马科,保定的虎大威,都在厉兵秣马,战马和甲胄,儿臣全力保证;登州水师,天津水师,大小船只百余艘,都已经准备妥当,正日夜操练;选做渡海攻击的精武营的两千步兵,配备了大量火器,现在每日都在京营校场操练攻坚作战,用新式火药炸城,小城小堡,瞬息可下,即便是坚城,只要建虏没有重兵来救,也可以在两到三天之内拿下!”

虽然还有一些隐忧和不足,但朱慈烺知道父皇喜欢听“豪言”的脾气---不管私下里他绞尽了多少脑汁,在御前,他都要表现出十足的信心和豪气。

果然,听了太子的话,崇祯帝的脸上少有的露出了笑容:“好,好。”眼神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铁骑在建虏后方纵横驰骋、建虏城墙纷纷倒塌的景象……

趁着崇祯帝高兴,朱慈烺赶紧道:“父皇,儿臣有一请。”

“说。”

“善攻者必先善守,儿臣以为,相比于渡海攻击,我大明设置的阻挡建虏入塞的三道防线更为重要,第一道长城和第二道京畿防线,儿臣平常都有了解,但第三道防线,河间府、高阳县一代,儿臣却是有点不放心。纵观建虏入塞,每一次大量被攻破的并不是府城,而是那一些城池低矮的州县,这一次虽然朝廷下了命令,修缮加固各个县城的城墙,招募乡勇,但具体效果如何,却不敢保证,儿臣觉得,还需要亲自去查看一番,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朱慈烺道。

他没说的是,虽然当日他在朝堂上阐述利弊,成功说服了父皇和朝臣,定下了三道防线的方案,但对这三道防线的钱粮拨付,朝廷却是不同对待。

第一道防线是长城,因为所需巨大,时间也来不及,所以大明朝廷不得不放弃了今年大规模修缮长城的计划,转而将所有的资源和钱粮都投注到了第二道防线,也就是京畿地区的棱堡修建和城墙增筑之上,至于第三道防线,河间府乃至整个京畿平原所有的府州县所分到的修筑钱粮,却是少之又少。

原因也简单,除了朝廷想把第二道防线打造成铜墙铁壁,不使建虏通过,也就不用到第三道防线之外,更因为第二道防线乃是京畿,是天子所在,第三道河间府或可以有失,但京畿绝不能有失,

而两道防线之间的府州县,都需要自筹修城的资金。

因为没有银子拨下,很多县城都只能简单修缮旧城墙,象征性的加高了两三层砖,建虏真要兵临城下,这加高的三两层,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朱慈烺听到军情司报上来的情报,心中担忧,但却也知道,朝廷财政确实困难,即便是有去年张家口的意外之财,但却依然架不住帝国庞大的开销,因此,他不打算为州县争取银子,而是想要亲到地方,鼓励乡绅多多募捐,代价就是他的亲笔书法,同时的,也是令各地州县都重视起来,提前做好御敌的准备。

崇祯帝脸色沉了一下:“你怀疑,下面的官员没有认真做事?

朱慈烺躬身:“不是,只是地方官员多擅长治理民政,对军略怕是有所不逮,因此儿臣想要实地了解……”

崇祯帝面色发冷:“你认为,京畿防线挡不住建虏?”

朱慈烺跪下,诚诚说道:“父皇。京畿之地,以四城为核心,修建了十六座棱堡,将其连成一片,几乎等于是第二条长城,建虏想要逾越,绝非容易,不过河间府一代的防线,却也不可轻忽,毕竟河间府乃是南北要冲,山东的门户,儿臣南下巡视,一来筹集钱粮,二来激励地方,多募乡勇,求父皇恩准……”

听到此,崇祯帝眼睛微微一亮,明白太子筹集钱粮的意思,但随即又皱起眉头。

长城,京畿,河间府,是太子所说的三道防线,当日在朝堂上激论利弊,最后太子成功说服了朝臣。崇祯帝也默许了太子的方案,不过就内心来说,崇祯帝还是有些不同想法的。

长城御敌于外,本就是天险,纵使长城有失,但却依然可以为大明争取到相当的预警时间,天津,武清,香河,通州为一体,其间修建十六座千人棱堡的第二道防线才是应该重点防御的。

至于第三道防线河间府,不过就是以备万一的慰藉。

如果朝廷把大笔银子投入到第三道防线,岂不表示对第一、第二道防线没有信心?

但太子说的又有道理,特别是太子筹集钱粮的想法,令他有所心动---除了军略,另一个他对太子非常满意的长处就是搞银子的能力,不管当初在太子府拍卖字画,还是成立京惠商行,或者是抄家张家口,太子只要出手,每一次都能有大收获,而若非如此,大明朝财政的崩溃局面,也不可能有所缓解。

沉默了一下,崇祯帝缓缓道:“身为太子,不宜事事亲为,如果那样,还要臣子干什么?”

朱慈烺暗暗苦笑,这都是黄道周的原话,看来从宁远回京之后,黄道周一定又在父皇面前谏言了。

不过却也有喜悦,因为崇祯帝的口气里有犹豫,说明对他南下巡视,并非完全反对。

“兵部侍郎吴甡,工部侍郎宋枚,都察院的几位佥都御史正在各地巡视、督建,有他们在,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吗?”崇祯帝又道。

朱慈烺拱手回道:“回父皇,儿臣确实不放心,吴甡知兵,宋枚勤谨,几位佥都御史都是刚正不阿之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但他们毕竟是臣子,难以兼顾到全面,更无法鼓励乡绅们募捐,现在,各地州县修城的银两短缺严重,此非朝廷命令所能解决,儿臣到了各地,一定想方设法,募集钱粮,以为朝廷分忧……”

崇祯帝似有所动,沉吟了一下,站起身,负手在殿中踱步。

朱慈烺趁热打铁:“父皇,建虏入塞,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如不能有效应对,稳固防线,纵使吴三桂等人将建虏后方搅了一个天翻地覆,但我大明没有能守住防线,被建虏突破,千里狼烟,那也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而要稳固防线,除了粮饷,各城各部的兵马调配也非常重要,而对于练兵,儿臣还算是有点心得,沿途所经各个州县,儿臣必严加督促,选良人用之。如果建虏入塞之时,各城各部能出兵援助京畿,汇溪成海,抗虏大计,必然事半功倍……”

崇祯帝站住了脚步。

最后,朱慈烺再道:“河间府距离京师不过四百里,儿臣快马加鞭,快则十几天,最慢一个月就可以回……”说完,拜首在地。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穿越遇到原版战神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寒门帝师秦汉之召唤天下我要做门阀初唐小卒罗斯君王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疗汉大唐游侠儿刘循:从杀刘备开始大秦:传承剑圣,被祖龙读心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开局是奴隶,逆袭成帝王三国:开局沦囚,厚黑军师归刘小子,快给爷科考去朕的皇后娘娘任意穿梭:我的两界休闲生活重生大唐之逆袭风云北洋新军阀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大晋第一才子锦衣春秋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农家子的青云之路女尊穿书,家暴妻主转性了?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逆天狂妃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我的亲奶野奶和后奶截胡刘备,收卧龙凤雏开局系统加赵云,又来典韦和许褚汉末:帝国宏图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水浒风云大宋头条好汉带山贼崛起,从运筹帷幄开始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